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60篇
  免费   1838篇
  国内免费   981篇
耳鼻咽喉   144篇
儿科学   302篇
妇产科学   133篇
基础医学   1209篇
口腔科学   304篇
临床医学   2461篇
内科学   1528篇
皮肤病学   299篇
神经病学   358篇
特种医学   544篇
外科学   1731篇
综合类   5414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015篇
眼科学   192篇
药学   2413篇
  29篇
中国医学   1778篇
肿瘤学   72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551篇
  2021年   717篇
  2020年   639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379篇
  2017年   535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971篇
  2013年   1189篇
  2012年   1779篇
  2011年   1772篇
  2010年   1673篇
  2009年   1572篇
  2008年   1600篇
  2007年   1472篇
  2006年   1357篇
  2005年   1083篇
  2004年   724篇
  2003年   585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建立并优化SYBR GreenI实时RT-PCR体系,定量检测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CatSper1 mRNA。方法:用TRIzol分别提取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总RNA,逆转录后用SYBR GreenI实时PCR定量检测CatSper1 mRNA。SYBR GreenI实时PCR采用普通PCR试剂,加入SYBR GreenI染料,优化退火温度、Mg2+浓度及上、下游引物比例,并在PCR循环时采用四步法以消除引物二聚体的影响。优化完成后用不同浓度的精子cDNA为模板做标准曲线,以检测SYBR GreenI实时PCR的扩增效率。结果:定量检测CatSper1 mRNA的SYBR GreenI实时PCR体系适宜退火温度、Mg2+浓度及上、下游引物比例分别为63℃、3.0mmol/L和1∶1,四步法中采集荧光的温度为88℃。优化后用人和小鼠精子cDNA为模板做标准曲线分别为Y=-3.402log(X)+25.99和Y=-3.409log(X)+24.09,扩增效率分别为96.8%和96.5%,可定量检测人、小鼠成熟精子中的CatSper1 mRNA。结论:用普通的逆转录及PCR系统和试剂,建立了一种方便、廉价、可靠的SYBR GreenI实时荧光定量RT-PCR系统,可用于人、小鼠精子中CatSper1 mRNA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定量评估64层螺旋CT(MSCT)与DSA2种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的能力和可靠性。方法应用心脏动态体模,设定心率为0、50、70、90次/min,对内径3mm的模拟冠状动脉(内设25%、50%、75%3段狭窄)及内径4mm的模拟带支架冠状动脉(支架段内设50%、75%2段狭窄)分别进行MSCT与DSA成像,将MSCT与DSA对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MSCT对25%、50%、75%3段狭窄的平均测量值为(30.0±1.4)%、(49.5±1.3)%、(72.9±3.9)%(P值分别为0.005、0.531、0.369);DSA分别为(24.8±2.0)%、(48.2±2.1)%、(75.3±2.4)%(P值分别为0.883、0.180、0.796)。(2)MSCT图像伪影随心率增快而增加,心率≥70次/min影响变明显;DSA不受心率影响,所有心率下都可清晰地显示狭窄程度,无伪影。(3)MSCT与DSA测量血管狭窄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995,P=0.000)。(4)MSCT可同时显示支架及支架内狭窄,但显示支架内狭窄能力有限,对50%狭窄分别显示为(46.4±4.5)%(心率为0)和(43.6±5.7)%(心率为50次/min),与标准值(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可清晰显示支架内狭窄,但不能很好显示支架形态。结论(1)MSCT与DS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结果可靠,MSCT受心率的影响大,时间分辨率有待提高,作为排除性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判断尚有一定局限性,但在管径较粗和低心率条件下评价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比分析膝关节镜和开放手术两种方法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组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患者中,选取没有窦道形成,没有明显骨质感染、破坏,假体没有松动并且能找到敏感抗生素的患者13例13个膝。治疗前抽取关节液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随机分成两组,A组6例关节镜下关节腔清创术,B组7例开放手术关节腔清创术,术后用敏感抗生素液持续闭式灌冼2~4周,待冲洗液变清后3~5天拔管。结果选取的两组病例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滑膜组织病理分析示炎性改变。13例患者经治疗后局部及全身症状、体征消失,血液和关节液检查结果正常,X线照片基本正常。13例患者平均随诊1.5年(6个月~3年),A组2例、B组1例术后3个月感染复发,均行关节镜清创术后感染治愈。B组1例术后半年感染复发,并出现明显的假体松动,施行清创及二期翻修术,术后感染治愈,无复发。A、B两组感染治愈率分别为66.7%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优良率100%,B组优良率为85.7%,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结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没有窦道形成,无明显骨质破坏,假体没有松动,可找到敏感抗生素的患者,选择关节镜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关节功能恢复比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创伤小、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对已报道的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文献进行总结分析,讨探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翻修的主要原因、主要并发症及不同假体的术后疗效.方法 按照以下标准收集和分析有关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文献:①1990年至2002年间发表,②报告患者数大于10例,③采用通用的膝关节评分标准.一名骨科专科医生独立收集数据,一名医学统计学专家独立采用Meta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共有33 篇符合条件的文献被收集.患者共1356 例,其中男429例,女611例(部分文献性别分类数据缺失),平均年龄67岁(45~49岁),加权平均随访时间57个月( 6~108 个月),加权平均术前膝关节功能总评分为49 分(15~94分),术后为84分( 58~109分),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总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等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评分t=12.507,P<0.01, 功能评分t=4.704,P<0.01,活动范围:t=5.346,P< 0.01).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原因主要是假体松动(55%),其它包括聚乙烯磨损(11%)、假体不稳(10%)、感染(7%).翻修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仍然为假体松动(18%),其它包括假体不稳(16% )、感染(16% )、髌骨问题( 15% )及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13%).髌骨问题包括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韧带撕裂、髌股关节疼痛等.结论 可以认为膝关节置换后翻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假体松动是膝关节置换翻新的主要原因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巨大肝癌的可行性及其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巨大肝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外科治疗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2例肝癌中合并门静脉、肝静脉、IVC及胆管癌栓分别为11例、1例、1例和4例。合并乙肝肝硬化68例,丙肝肝硬化和无肝硬化各2例。72例中行Ⅰ期和Ⅱ期肝切除术分别为48例和24例;其中规则性右半肝和左半肝切除术分别为10例和15例、联合肝段切除术47例。术前PVE 6例;全肝、患侧半肝血流阻断切肝术分别为5例和8例。术中行门静脉、肝静脉、IVC及胆管癌栓取出术分别为11例、1例、1例和4例。72例中治愈69例(占95.8%);围手术期死亡3例(占4.2%)。术后1年生存率达76.4%(55/72)。结论巨大肝癌的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充分评估和正确应对外科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眼刺激试验替代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动物眼刺激试验 (Draizetest)本身存在的问题和“3R”运动的兴起 ,各国广泛开展了动物眼刺激试验替代方法的研究和验证试验。各种替代方法作用机制不一 ,优缺点各异 ,故需要一组互补性体外试验来对化学物质的眼刺激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7.
构筑健康教育工程实现社会医院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0年来构筑普及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系统工程的认识体会、经验和取得的成效,指出医院在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中的职责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8.
大鼠红核和颈段皮质脊髓背侧束联合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研究脊髓损伤后的可塑性变化 ,建立大鼠红核和皮质脊髓背侧束 (dCST)联合损伤模型。方法 立体定位仪下 ,致伤颈 3dCST和双侧红核 ,甲苯胺蓝染色显示损伤范围。示踪剂观测皮质脊髓腹侧束 (vCST)的出芽情况 ;同时 ,评定大鼠前肢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精确地致伤红核和dCST后 ,vCST的出芽数量和大鼠前肢功能评分成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大鼠红核和dCST联合损伤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后可塑性变化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BRMS1)在不同转移性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 RT-PCR技术检测3种细胞株〔非转移性MCF-7(A株),低转移性MDA-MB-453(B株),高转移性MDA-MB-231(C株)〕中BRMS1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在上述3种细胞株中BRMS1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3种细胞株中HDAC的活性。结果:(1) 在A,B,C 3种细胞株中BRMS1 基因表达依次比例为3.1∶2.0∶1.0。C细胞株比A细胞株BRMS1基因表达降低2.1倍,BRMS1 基因表达随转移程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P<0. 001)。(2)在A,B,C 3种细胞株中BRMS1蛋白表达依次比例为3.2∶1.9∶1.0。C细胞株比A细胞株BRMS1蛋白表达降低2.2倍,BRMS1随转移程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P<0. 001)。(3)A,B,C 3种细胞株中HDAC活性依次比例为1.0∶1. 8∶2.6。C细胞株比A细胞株HDAC活性增高1.6倍,随转移程度的增高HDAC活性升高(P<0. 001)。结论:(1)BRMS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3种细胞株中随转移程度的增高而呈递减趋势。(2)HDAC活性在3种细胞株中随转移潜能的增高而呈递增趋势;提示BRMS1可能通过参与调节HDAC活性调控乳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时预稀释末稍血样IHA诊断血吸虫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实验室内对46例确诊病例分别以预稀释末稍血样和静脉血清作IHA,对二者敏感性进行比较,等于3w后用上述两种血样重复操作,对二者稳定性进行比较;在查病现场对327例人群分别以预稀释末稍血样和静脉血清作IHA,对二者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室敏感性评价两组血样1:10、1:201:40和1:640四个滴度阳性数完全相同,其余滴度二者阳性数虽有不同,但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稳定性评价两组血样间隔3w重复操作,各滴度阳性符合率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现场查病评价两种血样1:10、1:20和1:40三个滴度各自阳性检出率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稀释末稍血样IHA敏感性、稳定性和阳性检出率与血清IHA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可以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