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0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225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26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24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459篇
内科学   279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科学   295篇
综合类   1241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404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517篇
  3篇
中国医学   512篇
肿瘤学   15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EMPs、EPCs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117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心肌标记物水平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血管超生(IVUS)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组,n=45)、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n=27)、冠状动脉病变组(狭窄<50%,C组,n=45)。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中CD144+/Annexin V+的内皮微颗粒以及CD34+/CD39+内皮祖细胞的水平,并检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炎性指标、心肌标记物、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 3组相比,年龄、性别、血压、吸烟、体质量指数、血脂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敏C反应蛋白、CK-MB、HsTnT均在A组中较高,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之间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的CD144+/Annexin V+EMPs水平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且A、B组CD144+/Annexin V+EMPs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EMPs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不相关。A、B组外周血CD34+/CD39+EPCs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而A、B组间无差异,且EPCs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加重是导致外周血CD144+/Annexin V+EMPs水平升高的主导损伤因素。糖代谢异常对内皮功能的损伤主要是通过损伤内皮修复功能因素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猝死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新疆新医司法鉴定所2008-2012年214例猝死尸检病例,分析猝死的死亡原因、年龄、性别、族别差异及影响猝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214例猝死尸检病例中心源性猝死154例(71.96%),其中冠心病猝死140例(65.42%);猝死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高峰为41~50岁组。结论冠心病是引起猝死的最常见的原因。系统尸检可以明确猝死的原因,为医学鉴定和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CR)四种炎性指标在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败血症患者95例及非败血症患者205例。用罗氏Cobas e 4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所有入选患者血清中的PCT及IL-6水平,用Sysmex X-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所有入选患者全血中的WBC和NLCR值。绘制四项指标单项及PCT与IL-6两项联合的ROC曲线,确定各种指标诊断败血症的最佳诊断截点并比较四项指标单项及PCT与IL-6两项联合检测对败血症的诊断效能。结果败血症组的四项指标均高于非败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CT、IL-6、WBC和NLCR单项及PCT与IL-6两项联合诊断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844、0.632、0.605和0.904。在最佳诊断截点处,PCT单项指标诊断败血症的特异度为97.1%,明显高于IL-6(82.4%)、WBC(45.4%)和NLCR(69.2%);PCT与IL-6两项联合诊断败血症的曲线下面积、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904、96.0%和79.1%,特异度高于IL-6,但不高于PCT,灵敏度优于PCT(77.9%)和IL-6(76.8%)单项指标。结论 PCT和IL-6对败血症诊断有较高准确性,相比IL-6,PCT诊断性能更优。WBC和NL-CR用于败血症诊断价值不大。PCT与IL-6的联合诊断性能略微优于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索miR-31调控胰腺癌Panc-1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制备miR-31特异性表达抑制序列,将不同含量的miR-31抑制序列转染Panc-1细胞,通过活细胞工作站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效率。miR-31抑制序列转染Panc-1细胞为miR-31抑制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miR-31靶基因,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检测miR-31靶蛋白的变化。结果:miR-31抑制序列量为5μL时,转染效率达到90.6%;荧光定量PCR显示,miR-31抑制组的miR-31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降低了5倍(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31抑制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下降(P<0.05);生物信息学筛选出3个靶基因,分别是PRKC-ε、Rho BTB1、SATB2。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31抑制组Rho BTB1升高最为明显。结论:抑制miR-31的表达能够降低Panc-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Rho BTB1蛋白的表达可能在miR-31调控Panc-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次分析大型综合公立医院的效率特征及变动趋势。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C~2R-DEA和BC~2-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模型,利用50家大型公立医院2006—2012年的人员、设备、资产、医疗服务等投入—产出指标,构建适宜分析模型。结果:约10%~12%样本医院处在相对有效运行状态,其配置效率均值与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956与0.943,接近效率前沿,其效率表现相对较好;而纯技术效率均值、技术效率均值、成本效率均值与整体效率均值分别为0.796,0.784,0.714和0.714,与效率前沿差距较大,其效率表现相对较差。同时,样本医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的医院由7.69%增加到26.31%,而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的医院由80.77%下降到58.34%;其技术进步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与规模效率指数的变化保持比较稳定的一致性,并呈现持续改善与稳步发展的趋势。结论:大型公立医院正面临着发展动力与激励机制的转换,不仅需要转变医院管理理念与发展模式,也需要构建有关结构、过程和结果的最佳效率评价标准,以促进包括政府职能在内的医院治理与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6.
由于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WCE)在消化道中采集到的巨大数量的图像均需要医务人员靠肉眼来排查,给医生带来巨大的负担。该文提供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的胶囊内窥镜出血智能识别方法,创立一种新的特征参数,并对SVM参数的选择进行实验优化,最终达到94%的特异度与83%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评估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管理策略实施的效果,为结核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广州市胸科医院纳入耐多药肺结核高危人群筛查的2417例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诊疗资料,获得耐多药肺结核者671例,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有治疗结局者352例。其中,广州户籍患者(简称“户籍患者”)由专家组讨论治疗方案,纳入定点科室住院和耐多药门诊随访;非广州户籍患者(简称“非户籍患者”)自行选择医院诊疗。同时,收集2018年1—5月期间16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医疗费用调查资料。分析调查对象治疗及转归情况,影响治疗转归的因素,以及医疗经济负担。结果 67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户籍患者303例,检出率为21.37%(303/1418),低于非户籍患者的36.84%(368/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3,P<0.01)。352例有治疗结局患者中治疗成功200例(56.82%),出现不良结局者152例(43.18%)。单因素分析显示,户籍患者治疗成功比例(69.23%,108/156)明显高于非户籍患者(46.94%,92/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9,P<0.01);41~60岁组和≥61岁组患者出现治疗不良结局的比例明显高于治疗成功组[52.00%(78/150)vs. 48.00%(72/150);56.82%(25/44)vs. 43.18%(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P<0.01);2016年1月1日及以后开始治疗的患者治疗成功的比例(61.71%,166/269)明显高于此时间以前开始治疗者(40.96%,3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治疗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为非户籍[OR(95%CI)=4.01(2.37~6.79)]、年龄>40岁[41~60岁组:OR(95%CI)=4.08(1.05~15.96);≥61岁组:OR(95%CI)=6.51(1.48~28.60)];而2016年1月1日及以后开始治疗为保护因素[OR(95%CI)=0.30(0.17~0.52)]。户籍患者经济负担总费用[M(Q1,Q3)]为24674(17466,49920)元,明显低于非户籍患者[100215(63858,13372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0,P<0.01)。结论 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管理策略可提高户籍患者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建议推广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由专家组讨论方案,定点收治和随访,减免费用等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8.
我国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我国自2008年以来0~6岁儿童整体血铅水平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儿童血铅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按照纳入标准收集并筛选国内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血铅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27个省(市)涉及28万人所作的调查分析表明,近5年来我国0~6岁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为63.15μg/L,平均铅中毒率为12.31%;在27个省(市)中,除陕西省的平均血铅水平超过了100μg/L之外,其他省市均在100μg/L以下;男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均高于女童;0~5岁儿童血铅均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7岁时有所下降,铅中毒率在0~6岁时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结论 2008年以来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显著差距,儿童铅中毒的预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2007-2013年重庆市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2007-2013年重庆市水痘疫情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3年重庆市水痘报告发病率从8.59/10万上升到2013年的30.02/10万,发病人群以5~14岁人群为主,小学和托幼机构是水痘的易感人群,也是出现暴发疫情的高发单位;水痘疫苗接种率逐年上升,但仅限于小年龄儿童内推广1剂次水痘疫苗,5岁以上儿童接种率较低。结论小学和托幼机构是水痘防控工作的重点部门;小学、托幼机构为水痘主要发病人群,建议扩大重庆市水痘疫苗接种对象,鼓励1~14岁的儿童接种水痘疫苗,并进一步加强该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以控制水痘疫情的暴发流行;避免水痘突破病例的发生,有必要在提高儿童首剂疫苗接种率的同时,对14岁以下儿童开展第2剂疫苗加强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10.
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影响因素调查表对8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和80例正常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经非条件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各个危险因素中,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影响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过期产(OR=20.396,P0.01),人工喂养(OR=7.567,P0.01),新生儿黄疸(OR=7.234,P0.01),宫内或新生儿缺氧(OR=6.411,P0.05),孕期接触不良因素(OR=3.354,P0.01),塑料玩具(OR=3.115,P0.01),母亲性格内向(OR=2.086,P0.05),而常规的家庭教育为保护因素(OR=0.093,P0.01)。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孕期和出生高危因素存在一定关系,控制这些因素可能会降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