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7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胆固醇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诊断明确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胆固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5例,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B组75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增加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连续服用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Hcy、Fg、空腹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U-MA)、尿肌酐(U-CR),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cy、Fg、FPG、HbA1C、TC、TG、HDL-C、LDL-C、U-MA、UA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B组患者FPG、HbA1C、Hcy、Fg、TC、TG、LDL-C、U-MA、UACR在治疗后显著下降,HDL-C则显著上升(P<0.05)。与治疗前相比,A组患者FPG、HbA1C、U-MA、UACR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其余6个指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10个指标的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胆固醇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后,不仅能降低血脂,还能降低血Hcy、Fg水平,发挥调脂以外的血管保护作用,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2.
病例男,72岁,因“突发头晕、呕吐伴左侧肢体乏力10+h”入院。患者入院10+h前于晨起时突发头晕,为头部昏沉不适感,同时感左侧肢体乏力,站立行走不稳,向左侧倾倒,偶有饮水呛咳,无视物旋转、黑矇、复视、构音不良,无耳鸣、耳部胀满不适、听力减退,无头痛、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无发热、咳嗽、咳痰等不适。改变头位及体位时头晕症状加重,闭眼休息后症状可稍缓解。门诊以“脑血管  相似文献   
73.
肝性脊髓病(HM)是由肝病引起的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临床表现为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异常是HM的主要原因。该病病理学表现为脊髓锥体束脱髓鞘,并有神经轴索的变性、消失及神经纤维的明显减少,代之以神经胶质填充。临床特征为严重肝病,或伴有反复发作的肝昏迷,脊髓受损后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强直和腱反射亢进等。目前对HM尚无特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4.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治疗尿路结石方案的疗效,提供临床选择,以开辟新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尿路结石的治愈率.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A组56例为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自拟排石方,每日1剂,配合消石素(德国产)1粒/次,每日2次,加一般治疗(体液疗法及调整饮食).B组52例为对照组,口服消石素加一般治疗,方法同A组,观察疗效.结果:A组治愈率73.21%,B组治愈率36.54%,A组疗效优于B组,表现为结石排出时间较B组短,治愈率较高.结论:中西医结合的疗效好,明显提高尿路结石治愈率.  相似文献   
75.
白细胞介素-8及其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IL-8由多种细胞产生,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近来发现肾脏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可产生[1,2].IL-8对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是趋化因子中活性最强的一种[3],IL-8对T细胞的定位分布、淋巴细胞再循环、炎症或白细胞积聚有重大意义.IL-8参与多种炎症疾患的发病过程[3~6].IL-8作为一种炎症趋化因子,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开始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对检测HBsAg的四种方法进行评价,旨在选择最适合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ELISA、光激化学发光法(LICLI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TRFIA)手工法和前处理法进行批内及批间重复性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重复性试验显示,TRFIA前处理法的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CV%)与其它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几种方法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适合本单位恰当的方法才能降低实验室的不确定度,为室内质量控制建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 评价敌腐特灵对受氨水喷溅的大鼠皮肤的洗消效果。 方法 将不同剂量敌腐特灵皮肤洗消剂与1.0 mL的1 mol/L氨水混合,利用pH计测定氨水溶液的pH值以观察中和作用;大鼠皮肤以25.0%氨水各灼伤1 min、2 min、5 min后,分别用250 mL生理盐水、敌腐特灵、硼酸溶液进行洗消,观察不同洗消剂洗消后24 h皮肤损伤情况,每组大鼠均随机分为10只。 结果 敌腐特灵皮肤洗消剂对氨水具有快速高效的中和作用。氨水滞留皮肤1 min后进行洗消,各洗消剂均具有较好洗消效果,皮肤平均损伤反应分值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2,P > 0.05);氨水滞留皮肤2 min时进行洗消,敌腐特灵较硼酸溶液、生理盐水具有更好的减轻皮肤损伤作用,组织病理学观察敌腐特灵洗消后皮肤损伤明显减轻。三组溶液洗消后皮肤平均损伤反应分值分别为0.48 ±0.44、1.22 ±0.97、4.78 ±0.67,皮肤经敌腐特灵洗消后的分值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30,P < 0.05;q=17.441,P < 0.01);氨水滞留皮肤5 min后进行洗消,皮肤平均损伤反应分值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12,P > 0.05)。 结论 敌腐特灵皮肤洗消剂对氨水具有快速、高效的中和作用,早期迅速应用能明显减轻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79.
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按照TOAST分型标准选取3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134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患者102例,小血管病变型患者(SAA)137例。所有患者测定血压和血脂水平,同时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以最厚处内-中膜厚度(IMT)≥1.2mm为阳性。结果SAA组患者静息血压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TCH和TG浓度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LDL浓度较CE组高(P〈0.05);LAA组患者的HDL和ApoA浓度较CE组和SAA组低(P〈0.05)。三组之间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SAA型患者静息血压偏高,“坏”胆固醇浓度亦偏高,LAA型患者“好”胆固醇浓度偏低。  相似文献   
80.
溃疡病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据住院人数统计,占内科住院总人数的0.8~3%,好发于20~55岁的青壮年,属中医的“胃脘痛”范畴。其并发症则分别属于呕吐、反胃、便血、呕血等证。近年来,随着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溃疡病的中医药治疗亦有了一定进展。以下仅就手头所及的一些资料及本院的一些治疗体会,对溃疡病的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