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血供的灌注和三维重建对股骨头支持带血管进行定位,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股骨颈骨折后通过支持带血管进行探查和修复,以重建股骨头血供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新鲜成人股骨头标本25例进行显微解剖及动脉灌注,应用Micro-CT扫描及三维软件重建股骨头血运,以360°角度盘及骨性解剖标志进行定位,并测量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股骨头血供由上、下、前3组支持带动脉血管供应,其在股骨头内形成互相连接的动脉网,3组血管在角度盘的定位分别为288°-342°、192°-226°、118°-155°。结论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的上、下支持带血管是股骨头的主要供血动脉,其走行位置较为恒定,在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术中可根据骨性标志定位支持带血管,以探查、判断股骨头血运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83.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是好发于青壮年人群且致残率极高的骨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理调节因子,在NONFH患者的血栓形成、纤维溶解能力减弱、血管生成减少、内皮损伤增加、骨细胞状态异常改变等病理活动中均起到重要作用。NONFH患者血清中的PAI-1水平存在特异性升高,这种改变可以作为无创性生物标志物用于NONFH的诊断。本文全面综述PAI-1与NONFH的关系以及PAI-1抑制剂在NONFH治疗上的潜在应用,提出PAI-1可以作为重要的NONFH治疗靶点,总结了多种PAI-1抑制剂的重要临床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以半合成细胞外基质样水凝胶(sECM)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传输系统,观察其体内促进骨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制作股骨颈部骨缺损模型,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只,再采用自体配对对比,A组右侧(实验侧)植入含HGF的sECM,B组右侧(实验侧)植入单纯的sECM,C组右侧(实验侧)植入脱钙骨基质(DBM),各组的左侧为自体空白对照侧.于术后2、4、8周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取材,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植入材料吸收状况,做Masson染色观察新生骨小梁与新生血管,做CD34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血管密度.结果 Masson染色A组实验侧各时间段均可见明显的充盈红细胞的血管分布在新生骨小梁周围,其余各组实验侧与对照侧未见明显的血管形成;免疫组化染色血管计数,A组试验侧2周时(16.5±4.03),4周时(18.1±3.73),与对照组同时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试验侧8周时(14.4±3.27),与空白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HGF的sECM有良好的促进骨内血管新生及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及重建手术后步态特点及变化.方法 应用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系统,对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应用四股胴绳肌腱进行重建的29例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自受伤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6个月(2周~16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6、9、12个月采集步态数据,同期采集58名健康人的步态数据并与之比较.受试对象按恒定速度(1.9 km/h)在运动平板上行走120 s,测量0°和15°时的步态数据,时空参数包括:步长、步宽;运动学数据包括:膝关节运动角度、膝关节角加速度、前交叉韧带移动数据(以胫骨沿前交叉韧带方向的位移表示).结果 本组2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出现股四头肌逃避步态,术后3个月0°运动平板的时空参数与正常比较无明显差别,术后6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时空参数与正常比较无明显差别,术后9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运动学指标与正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四股腘绳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能够恢复膝关节正常的步态模式并表现出与时间相关趋势.运用步态分析的运动学数据对膝关节ACL损伤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以更为准确的了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重建术后的生物力学变化,为评定术后疗效、制定康复方案及评定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6.
目的:确定辽五味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折干率试验,研究夏秋两个生长期五味子的产量;采用HPLC对同期五味子醇甲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与结论:从五味子内在质量和产量两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本溪边里和小市地区9月19日后为最佳采收期,本溪边外和桓仁地区9月24日后为最佳采收期,且保持20d的时间到10月中旬产量和质量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87.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三维步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方法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评定手术疗效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 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东方新锐DVMC-8801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健康自愿者40名(平均年龄55岁)及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53例患者进行了步态分析,年龄42~82岁,平均59岁.男性33例,平均身高(172±13)cm,体重(64±11)kg;女性20例,平均身高(155±11)cm;体重(45±11)kg.每次测量要求至少有3个步长长度,步速恒定.将髋、膝、踝关节共设置16个点,并连接成面,建成三维动态图像.对全髋置换手术前后的步态在三维方向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三维步态分析结果:(1)行走速度、步频、步长及患肢站立相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1年步态分析各参数基本达到正常水平.(2)术后患肢站立相较术前明显延长.(3)角度时间曲线:术前髋关节最大曲度为15°,后伸为8°,膝关节最大屈曲度70°,踝关节最大屈曲度15°.术后髋关节最大屈曲度为27°,后伸17°,膝关节最大屈曲度50°,踝关节最大屈曲度14°;髋、膝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加速度时间曲线:术后6个月患肢前、后足前后方向加速度的站立相负波及棘波较术前明显减小,摆动相术后出现双峰波,术前为3个正相波.结论 运用三维步态分析对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以更为准确地了解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进而探索最佳的治疗手段和手术后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锁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5年3月~2008年3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25例锁骨粉碎性骨折,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率100%,愈合时间1.5~3.5个月,平均2个月.按Lazzcano标准评定:优92%(23例),良8%(2例),肩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LCP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复位好、固定稳,利于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9.
计算机软件测定股骨头坏死的体积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计算机软件测定股骨头坏死体积比的准确性。方法 20个比格犬(40髋)通过液氮冷冻法制成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对股骨头坏死区域体积比通过二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①通过液体测量法测定股骨头体积和坏死股骨头体积,二者相除即为体积比;②将坏死模型的MRI图像以Dicom导入Minics,重建坏死区与股骨头的三维图像,通过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处理后,导入Ansys软件划分单元,计算所有坏死单元的体积与整个股骨头单元体积比。结果计算机软件计算的体积比结果为(26.4±10.2)%,实体测定的体积比为(25.8±10.6)%,通过SPPS11.0分析,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计算机软件能准确评估股骨头坏死区域体积比,是一个可以提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人体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头大体标本与X线表现的对应关系。方法:自2006年12月-2008年8月20例全髋置换完整切除的坏死股骨头大体标本与术前一周的X线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术后1小时内处理标本,清除软组织,将股骨头沿正中线纵形或横向剖开,拍照后病理检查。结果:大体标本与X线片表现不一致,坏死囊腔越小,位置越靠近中心,X线匹配越差;囊腔大,有明显硬化骨包壳时匹配程度较好。结论:X线片不能真实显示股骨头坏死的程度,可做为普查及判定塌陷的检查手段,但明确病变范围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应行MRI、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