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468篇
内科学   25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41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704篇
预防医学   251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288篇
  1篇
中国医学   243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王青  周晓倩  李军 《现代医院》2014,(3):138-139
应用PDCA循环法对微波炉集中统一管理进行效益分析。通过PDCA在实际工作中的实例分析,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后勤管理实践中的运用。运用PDCA循环对微波炉实行集中管理进行实例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杜绝了安全隐患,降低了维修维护费用,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配合组)20例和观察组(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观察组采用导向性路径表对患者实施手术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住院天数、救治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手术医生对术中护理配合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介入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比较,除"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1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医生对术中护理配合的满意度比较,除了"合作亲切和蔼"、"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了解掌握器材使用方法性能"3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提供具体、实用、规范、高效的护理模式,优化手术护理配合流程,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整体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3.
王青 《大家健康》2016,(7):292-292
职业院校,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在平时的实践工作以及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组织切片的制作技巧和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组织切片的制作质量。首先,待切样品的质量是关键因素,而样品质量取决于前期处理工作的准确无误。其次,在常规组织制片中,切片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标本的观察效果。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提高学夲制作切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74.
科研伦理价值观是指导科研人员科研动机和科研行为的价值意识,对科研诚信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三级医院应当根据不同的科研人员群体,搭建不同的科研伦理价值观培育平台,并最终成为一套立体的培育体系,引导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索当药苷通过兴奋-收缩耦联信号通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0 μmol·L-1当药苷给药组与1 μmol·L-1地高辛给药组,并采用Langendorff系统结合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各组心脏梗死面积,Powerlab生理记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左心室终末收缩压(LVE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提取分离乳鼠原代心肌细胞(NRCMs),建立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 μmol·L-1当药苷给药组和10 μmol·L-1当药苷给药组,多功能成像细胞分析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各组心肌细胞活力、心率、收缩幅度、收缩时程、达峰时程和舒张时程及钙瞬变峰值。根据前期转录组学测序结果及文献调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L型钙通道相关基因(Cacnb2),细胞色素C氧化酶相关基因(Cox6a2),肌钙蛋白(Tnnc1、Tnni3、Tnnt2)、肌动蛋白(Actc1)、肌球蛋白(Myh6、Myl2、Myl4)等兴奋-收缩耦联通路基因的mRNA表达并对差异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LVDP显著降低(P<0.01)、LVEDP显著上升(P<0.01)、LVESP明显下降(P<0.05)、+dp/dtmax有下降趋势和-dp/dtmax上升趋势及心肌细胞活力降低、心率降低、收缩幅度降低、收缩时程升高、达峰时程升高和舒张时程升高(P<0.01),而当药苷可以逆转上述指标(P<0.05)。此外,心肌细胞经H/R损伤后,Cacnb2、Cox6a2、Tnnc1、Tnni3、Tnnt2、Actc1、Myh6、Myl2、Myl4等兴奋-收缩耦联通路的基因表达下降(P<0.05、P<0.01)。而使用当药苷预处理后,可以增强上述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当药苷通过调节兴奋-收缩耦联信号通路,从而调节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强心肌收缩功能,对抗I/R损伤。  相似文献   
76.
77.
李轶  安伟  王青  刘可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8):61-64,75
基于信息化不等式理论即“能力≠应用≠有效”,从信息化能力、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绩效3个层次进行医院信息化全面测评方法和体系设计,给出各指标参考权重及3个层次测评水平参考分数,应用于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结果表明该测评方法完全适用于医院。  相似文献   
78.
<正>2017年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仍处在上升阶段,CVD死亡占居民死亡构成的40%以上,现患人数约2.9亿,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仍面临严峻挑战,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心肌损伤表现出具有正常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的相对或绝对减少,受损的心肌细胞通过纤维组织瘢痕修复,未受损的心肌细胞出现代偿性肥大,造成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导致  相似文献   
79.
心血管病患者继发认知障碍是老年人群的常见并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影响长期生存质量,心血管病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脑灌注不足,脑部病变,继而引起认知障碍,心血管危险因素也会增加患者继发认知障碍的风险,积极寻求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尤为重要。中医基于“整体观念”提出“心脑相通”,心脑相通共主神明,心伤可累及脑,导致神志异常,是心血管病继发认知障碍的病因。后世医家基于“异病同治”和心脑相通,提出“心脑同治”。“心脑同治”包含两种含义,一为不同疾病归同一病因病机,可用同一方法治疗;二为异病共存,针对相同危险因素进行治疗。该文系统探讨了心血管疾病继发认知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心脑同治的防治策略,认为气血不足是基础,瘀毒互结阻脉、损窍是关键,调畅气血,活血解毒通脉、通窍为其主要治法,以期丰富“心脑同治”的理论内涵,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继发认知障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可视穿刺经皮肾镜在肾结石碎石术中的护理与方法。方法 36例肾结石患者术中采用斜仰截石位进行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通过体位安置、仪器设备的熟练操作和可视肾镜的精准调试确保手术安全开展。结果 36例肾结石患者成功实施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术中医生满意度高,结石清除率100%,无低体温、水中毒、尿脓毒血症发生,1例肾周黏膜出血,7例留置肾造瘘管,于术后2d内拔除。结论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术中需积极干预严防并发症,合理进行设备布局,加强细节护理,手术护士应加强专科操作能力,以使手术顺利、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