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461篇
内科学   25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41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700篇
预防医学   250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283篇
  1篇
中国医学   238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比较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死亡率.评价同期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 参照 Cochrane 协作网(cochrane musculoskeletal group) 建议的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 PubMed (1990至 2010年)、OVID MEDLINE (1990至 2010年) 和 Cochrane 图书馆查找有关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英文检索词包括: 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stag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otal knee arthroplasty 等。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实验.提取有效数据.采用 Stata 10.0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篇文献。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死亡率[OR=2.925, 95% CI (2.352, 3.638)] 、30天死亡率[OR=5.078, 95% CI (2.192, 11.763)] 及高龄患者(年龄>70岁)死亡率[OR=4.087, 95% CI (1.947, 8.582)] 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相比.均明显增高。结论 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死亡率高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对于术前存在高风险(如高龄)的患者.宜考虑采用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慎重选择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并应充分评估手术风险.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 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于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以予证实。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创伤性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240~260 g,月龄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创伤性休克组(TS组)采用骨折复合失血致创伤性休克;ω-3 PUFA组于造模前12 h及2 h经尾静脉注射ω-3 PUFA 2 ml/kg,C组和TS组注射生理盐水2 ml/kg.模型制备成功后120 min时采集颈动脉血样,处死取肺组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IL-1β及IL-10的浓度;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比);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行病理学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TS组和ω-3 PUFA组血清TNF-α、8-iso-PGF2α、IL-1β及IL-10的浓度、肺组织W/D比及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TS组比较,ω-3 PUFA组血清TNF-β、8-iso-PGf2α及IL-1β的浓度、肺组织W/D比及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 ω-3 PUFA可有效地抑制创伤性休克大鼠全身炎性反应,减轻急性肺损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ω-3 PUFA) on acute lung injury (ALI) in a rat model of traumatic shock. Methods Thirty-six male Wistar rats aged 3 month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3 groups ( n = 12 each): control group (group C) ; traumatic shock group (group TS) and ω-3 PUFA + TS group (group to-3 PUFA) . Traumatic shock was induced by fracture of femur and hemorrhage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described by Feeney in groups TS and ω-3 PUFA. In group ω-3 PUFA, ω-3 PUFA 2 ml/kg was injected via the caudal vein at 12 and 2 h before induction of traumatic shock. Arterial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at 120 min after traumatic shock was successfully induced for determination of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NF-α, IL-1β, IL-10 and 8-iso-PGF2α by ELISA. The animals were then sacrificed and lungs were removed for-determination of W/D lung weight ratio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Results Traumatic shock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NF-α, IL-1β, IL-10 and 8-iso-PGF2α, W/D ratio and pathologic scores of lung tissues in groups TS and ω-3 PUFA as compared with group C.ω-3 PUFA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traumatic shuck-induced increase in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NF-α, IL-1β and 8-iso-PGF2α , W/D ratio and pathologic scores of lung tissues but further increased the serum IL-10 concentration in group ω-3 PUFA as compared with group TS. Conclusion ω-3 PUFA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sv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ameliorate traumatic shock-induced ALI.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对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开放创伤模型。横型猪随机分为A(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组),B(可吸收性明胶海绵组),C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5,7,14,21,28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取各时点创面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TGF-β1表达情况、伤后7d创面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伤后5~28d之间各时点,A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伤后7d,A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A组以合成分泌旺盛型成纤维细胞为主,B组和C组以增殖型成纤维细胞为主。结论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具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缺血预适应(IP)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保护作用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190例首次发生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发病12h内进行PCI,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105)及成年组(<60岁,n=85),再依据AMI前...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人类β-防御素(human beta-defensins,HBD)在正常、深龋和炎症牙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正常、深龋及炎症牙髓中β-防御素HBD-1、HBD-4的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并通过Image pro-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对HBD-1/HBD-4染色进行平均光密度值的测定。所得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人牙髓中,β-防御素主要表达在成牙本质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突起中。HBD-1在3组内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HBD-4在深龋和牙髓炎组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增强(P<0.05),且炎症组亦强于深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D-1参与牙髓天然免疫系统;HBD-4参与龋病发展过程中牙髓组织的免疫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96.
1.资料与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经CT证实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9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2例患者平均年龄59.7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37例,糖尿病4例,心房颤动19例,室壁瘤2例,脑梗死13例,脑出血1例.临床表现: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6例,安静状态发病48例,活动状态44例.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双能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狭窄和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源CT双能量CTA检查8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分析双能量CTA自动减影去骨技术对颈动脉的显示情况,并评价图像质量。分析80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斑块在颈动脉各段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其中有30例患者在2周内选择了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双能量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双能量自动去骨后颈动脉各段血管满意率用百分比表示,去骨后图像质量评分和血管狭窄程度与DSA结果对照用段数表示,不同类型的斑块在颈动脉各段的分布以斑块数表示,行R×C表χ2检验。结果80例患者经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后,显示颈动脉血管总体满意率为86.0%,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血管满意率最高(96.3%)。30例阳性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与DSA对照,狭窄吻合率基本一致,中度以上狭窄吻合率超过90.0%。72例检出斑块,其中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检出率最高;软斑块多位于颈总动脉段(63/115),硬斑块多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81/132),混合斑块多分布在ICA—E段(54/85),不同类型的斑块在颈动脉各段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7,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颈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分析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为脑血管事件的防治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CT静脉造影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静脉造影(CT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CVST患者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处理获得二维和三维血管重建图像。结果窦腔内充盈缺损在CTV横断层图像上表现为"空三角征"。16例中11例为多发性CVST,其中8例以上矢状窦受累为主,3例以横窦受累为主;5例为单一静脉窦受累,其中2例为上矢状窦、2例为直窦、1例为下矢状窦。16例二维或三维重建图像均可见静脉窦不规则狭窄或闭塞,静脉属支不同程度扩张。11例出现脑水肿,6例出现脑梗死,4例发生脑出血。结论CTV对CVST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
王青 《当代护士》2014,(12):17-19
综述了肠内营养并发症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腹泻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身体因素、药物因素及医务人员的因素。护理对策主要包括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高血糖、控制营养液的速度及浓度等。认为护士应掌握腹泻发生的风险因素、护理对策,以帮助患者做到安全喂养,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8月在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诊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310例,对其433份标本(含患侧乳汁、穿刺液、脓肿破溃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常见致病菌种类及其药敏特点。结果(1)433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07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AU)21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42株,表皮葡萄球菌(SE)22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12株,α-溶血链球菌8株等。(2)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共237株,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37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100%),对青霉素(91.8%)、克林霉素(57.0%)、红霉素(69.0%)耐药率高,对左氧氟沙星(94.0%)、头孢类抗生素(70.0%)、庆大霉素(80.0%)敏感率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共43株,药敏试验显示对红霉素(13.0%)、克林霉素(15.0%)敏感率低,对青霉素、头孢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100%耐药,对左氧氟沙星(95.0%)、庆大霉素(96.0%)、呋喃妥因(97.0%)、复方新诺明(92.0%)等敏感率高。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尤其是对过去曾敏感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更高,应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