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461篇
内科学   25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41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700篇
预防医学   250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283篇
  1篇
中国医学   238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 调查产后妇女发生漏尿症状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积极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717例产后42~60 d复查的妇女的一般资料,测量产后盆底功能及评估产后漏尿情况。结果 717例产后妇女中,出现漏尿症状130例,发生率为18.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阴道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妊娠期漏尿、生殖裂孔长度、Ⅰ类肌力、Ⅱ类肌力以及POP-Q分期与妇女产后出现漏尿症状有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顺产、产钳助产、Ⅰ类肌力和妊娠期漏尿是产后妇女发生漏尿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产后42~60 d妇女的漏尿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年龄增大、顺产及产钳助产、I类肌力减弱和妊娠期漏尿可增加产后出现漏尿症状的概率,临床医护人员应早期给予积极干预,以降低产后漏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2.
为验证T抗原检测对结直肠癌普查的价值,用Shamsuddin和Elsayed介绍的半乳糖氧化酶法,对156例不同对象的直肠粘液标本进行T抗原检测。结果发现,32份结直肠癌和55份结直肠息肉病人的标本中,T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4.4%和29.1%,与69份对照组标本的阳性率(7.2%)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和P<0.01)。T抗原检测在已确定的结直肠癌中,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92.8%。T抗原检测方法简便,结果易重复,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颇具潜在的结直肠癌筛选普查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为结直肠息肉的筛选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对比双磷酸盐联合传统中药汤剂与单纯双磷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来验证传统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作用和优势。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和Cochrane Databases中的相关文献,结局指标包括疼痛缓解评价、活动能力改善评价、骨质修评价、KPS改善评价以及毒副反应。运用Meta分析软件Stata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9 篇,涉及患者人数为1 080,结果提示双磷酸盐联合传统中药汤剂组能显著改善疼痛症状(RR=0.807 9,95%CI=0.754-0.85,P<0.001)、改善活动能力(RR=0.787,95%CI = 0.69-0.897,P<0.001)、改善骨质破坏(RR=0.71,95%CI=0.52-0.96,P=0.026)、提高KPS(RR=0.726 8,95%CI=0.61-0.85,0.58-0.81,P<0.001)。结论:双磷酸盐联合传统中药汤剂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能够显著提高其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2007-2013年重庆市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2007-2013年重庆市水痘疫情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3年重庆市水痘报告发病率从8.59/10万上升到2013年的30.02/10万,发病人群以5~14岁人群为主,小学和托幼机构是水痘的易感人群,也是出现暴发疫情的高发单位;水痘疫苗接种率逐年上升,但仅限于小年龄儿童内推广1剂次水痘疫苗,5岁以上儿童接种率较低。结论小学和托幼机构是水痘防控工作的重点部门;小学、托幼机构为水痘主要发病人群,建议扩大重庆市水痘疫苗接种对象,鼓励1~14岁的儿童接种水痘疫苗,并进一步加强该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以控制水痘疫情的暴发流行;避免水痘突破病例的发生,有必要在提高儿童首剂疫苗接种率的同时,对14岁以下儿童开展第2剂疫苗加强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35.
患者,男,18岁,农民.因与家人生气而口服卤水约100ml,当时出现呕吐、上腹痛与腹泻,后四肢冰凉,于2002年8月9日急诊入院.人院后呕吐频繁,呕吐物初为咖啡色稀溶液,后为暗红色血液,量约200ml.次日,排出柏油样大便1次,量约100g.人院检查:体温36.5℃,脉搏5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0/70 mm Hg,神志清,精神差,皮肤黏膜苍白,四肢冰凉.两肺呼吸音正常.心率52次/min,律整齐,无杂音.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化验:周围血白细胞4.8×109/L,红细胞3.8×1012/L,血小板236×109/L,血钙4.7mmol/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人院诊断:(1)急性卤水中毒;(2)高钙血症;(3)上消化道出血.治疗:(1)彻底清除毒物,洗胃、导泻及应用利尿剂.(2)补液、补钾、补镁及应用保肝药物.(3)应用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液100 ml静脉点滴.(4)应用止血药物,速止血200 mg加葡萄糖静脉点滴.次日,血钙下降至3.0 mmol/L,心电图提示正常.第3 d,血钙降至2.5 mmol/L,心电图提示正常.全部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6.
王青 《新医学》1998,29(8):394
我们在1988年10月收治胃窦部异位胰腺1例。男39岁,工人,因饥饿性上腹痛20年、呕血1次入院。20年来常感剑突下隐灼痛,伴反酸、嗳气。1年来上述症状加重。1个月前呕血1次,鲜红色,约300mL。经住院输液、输血、止血等治疗,出血止,但仍觉上腹隐痛...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比较3种不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诊断方法之间的差异,使临床重视Hp的分离培养工作.方法对2000年我院胃镜检查者312例同时作Hp分离培养、病理切片和快速脲酶试验,比较其检出率.结果近期未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活检材料中Hp分离培养检出率达93.75%,把其他2种方法与分离培养相比,则快速脲酶试验存在20.72%的假阳性和3.98%的假阴性结果,病理切片存在8.11%的假阳性和32.84%的假阴性结果;快速脲酶试验和病理切片组合后与分离培养相比,则存在2.99%的假阴性和23.42%的假阳性.结论分离培养是H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临床上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二维钛网数字化三维成型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颅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缺损的颅骨用二维钛网数字化三维成型修补的患者62例。结果二维钛网数字化三维成型在颅骨缺损修补术手术时间为(86.5±2.5)min,使用钛钉(7.2±1.4)个,患者外形对称,塑形满意,均痊愈出院。发生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皮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硬膜外血肿1例,癫痫发作1例。结论二维钛网数字化三维成型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具有手术修补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Quik法在下消化道出血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Quik检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对我院247例行胃肠镜检查前的胃肠道相关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粪便作隐血检测。结果 Quik法、胶体金检测法和乳胶凝集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较高,dBest一步法的检测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较低,Quik法下消化道出血检出阳性率为94%,结、直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为100%,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9%。结论 粪便隐血Quik检测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在下消化道出血,尤其在结、直肠肿瘤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BV-DNA含量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群进行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T淋巴细胞AgNORs活性有明显差异,肝硬化组Child分级中T淋巴细胞活性逐渐降低,HBV-DNA含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T淋巴细胞AgNORs活性逐渐降低,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