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0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179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79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636篇
内科学   523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140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67篇
综合类   1435篇
预防医学   577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497篇
  4篇
中国医学   524篇
肿瘤学   17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瘦素(leptin,Lep)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oluble leptin receptor,sLR)水平的变化,并分析Lep与冠心病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80例,正常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程度采用Genisin评分,酶联免疫法测定Lep、sLR浓度,同时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等指标,分析Lep、sLR与冠心病的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l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2±6) vs.(9±5)μg/L,P<0.01],sL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24±62) vs.(164±70)μg/L,P<0.01],在调整年龄、血糖和血压后,两组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μg/L。Lep水平的升高独立于年龄、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Le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sLRs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血清NO、ET-1及AngⅡ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体检正常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中的ET-1及AngⅡ含量。结果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组血清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浆中的ET-1及Ang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NO、ET-1及AngⅡ可能参与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93.
脑梗死后很多患者会不同程度产生认知功能下降,这些患者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最终会发展成痴呆。如果认知功能下降早期能及时发现并给以认知康复训练,可以预防及延缓痴呆的发生。下面将我科对3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及分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为我院神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介绍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引导下螺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经验,评价导航下置入齿突螺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Ⅱ型齿突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39岁(19~64岁).16例患者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21 d,平均10 d;4例为陈旧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个月(平均2.9个月).所有螺钉均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引导下置入.术后应用领托制动6个周.结果 20例患者的螺钉均准确置入,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3~14个月(平均8.7个月)随防.18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率达90%.骨折愈合的患者无临床不适症状.结论 术中即时三维导航引导下置入齿突螺钉可以减少患者与医生的X线暴露量,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5.
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色素痣1200例,标本做组织病理检查,术后门诊及电话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6.
<正>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1,NF-1)是导致脊柱侧凸常见病变之一。根据脊柱骨骼病理损害的类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可分为非营养不良型(nondystrophic)和营养不良型  相似文献   
997.
背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近年来在脊柱外科领域广泛应用。它具有保留手术节段活动,保留置换节段的生物力学环境,减少临近节段退变等优点。尽管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短期临床效果已经得到了肯定,但是中期的临床效果尚缺乏报道。 材料与方法:对2003年12月到2006年1月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5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单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39例,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11例。随访时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0.9岁)。随访时间36.0-55.63个月,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41.85个月,四分位数间距为8.71个月。。记录患者症状、神经系统体征及影像学情况。 结果:JOA评分中位数术前为14.0,末次随访时为16.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改善率中位数为92.17%。末次随访置换节段过屈过伸活动度8.56°±4.76°与术前置换节段过屈过伸活动度10.4°±4.97°呈正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r=0.33)。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与术后三个月7.52°±3.37°相比略有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立位置换节段的曲度-0.96°±6.52°与末次随访时中立位置换节段的曲度-2.65°±7.95°有相关性(r=0.53,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立位置换节段的终板间夹角为2.61°±4.85°与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的中立位假体终板间夹角0.71°±6.41°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3年随访的疗效是满意的,颈椎置换节段的生理运动范围及生物力学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持。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RT-PCR和半巢式RT-PCR方法检测和分析牡蛎中诺如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应用实时荧光RT-PCR和半巢式RT-PCR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市采集的新鲜市售牡蛎进行诺如病毒GⅠ/GⅡ组并联试验检测,分析检出率,应用符合率和一致性检验(Kappa值)对半巢式RT-PCR方法进...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血糖、尿素、肌酐、白细胞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血糖、尿素、肌酐测定分别采用葡萄糖酶法,两点动力法,苦味酸法;白细胞计数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完成。结果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查结果明显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检测患者血糖、尿素、肌酐、白细胞水平的变化,对监测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高清电子鼻咽喉镜对咽喉反流病的诊疗价值。方法:对46例有咽喉反流症状,反流症状指数量表、反流检查计分量表均为阳性,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有效而确诊的咽喉反流病患者的窄带成像高清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咽喉部特征性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6例咽喉反流病患者的咽喉部表现为:杓状软骨间区红斑(水肿)(71.7%)、会厌充血(67.4%)、咽部孤立(融合)性红斑(65.2%)、咽后壁鹅卵石样改变(65.2%)、后连合肥厚(52.2%)、声带红斑及水肿(47.8%)、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伴声带红斑、水肿(39.1%)、杓状软骨红斑水肿(21.7%)、室带红肿喉室消失(17.4%)、接触性肉芽肿(6.5%)、接触性溃疡(4.3%)、假声带沟(4.3%)。结论:咽喉反流病有特征性的咽喉部表现,窄带成像高清电子鼻咽喉镜操作简便,在咽喉反流病的诊断、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