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行Bryan假体CADR治疗的29例CSR患者10年以上随访资料。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40~70岁,平均54.1岁。病程2~144个月,平均19.2个月。病变节段:C_(3、4) 2例,C_(4、5) 6例,C_(5、6) 18例,C_(6、7) 3例。依据术前压迫因素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14例(A组)及合并骨赘增生组15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影像学和临床功能指标,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及末次随访时ROM丢失(ROM3°)发生率、手术节段Cobb角及局部后凸发生率、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临床功能指标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整体疗效评估(采用Odom标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153个月,平均130个月。影像学评估结果示,组内比较:除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外,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B组末次随访时ROM丢失发生率、高等级PO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外,其余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功能评估结果示,A、B组末次随访时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B组手术前后NDI、末次随访时NDI降低率及Odo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疗效优良率均达100%。结论 CADR治疗CSR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且单纯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远期手术节段ROM的保留程度优于合并骨赘增生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71例行单节段Bryan假体CADR且随访超过10年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5.9岁。根据术后出院前侧位X线片测量的人工颈椎间盘角结果将患者分为后凸组(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和非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以下指标:影像学指标[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负值表明手术节段存在局部后凸畸形)、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3、4级为高等级)];临床功能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整体疗效评估(Odom评分)]。结果71例患者分为后凸组24例、非后凸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165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前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及手术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手术节段Cobb角显著低于非后凸组(t=2.636,P=0.013)。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3,P=0.168),但后凸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和Cobb角均显著低于非后凸组(P<0.05)。根据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Cobb角,后凸组局部后凸畸形9例(37.5%),非后凸组7例(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31)。两组PO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4,P=0.004);其中后凸组低等级PO 10例(41.7%)、高等级PO 14例(58.3%),非后凸组低等级PO 36例(76.6%)、高等级PO 11例(23.4%)。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以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及Odem评分、手术前后NDI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可能会导致CADR术后远期手术节段活动度降低,局部后凸和高等级PO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3.
宋卿鹏  田伟  何达  韩骁  张宁  李祖昌  王晋超 《骨科》2018,9(4):253-259
目的 评估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CADR)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长期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于我院行单节段CADR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2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年龄为(56.56±8.65)岁,其中男15例,女10例,随访时间均在10年以上。依据术前CT及MRI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单纯间盘突出组(7例)、合并骨赘增生组(1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 PO)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Odom''s标准。结果 单纯间盘突出组病人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61°±4.72°、12.63°±4.41°,颈椎整体活动度分别为50.91°±15.58°、57.62°±9.18°,手术节段Cobb角分别为2.61°±1.38°、2.07±1.74°,末次随访时未发生高等级PO,手术前后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骨赘增生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73°±4.62°、7.77°±5.82°,颈椎整体活动度分别为45.98°±17.26°、40.89°±15.85°,手术节段Cobb角分别为1.92°±1.11°、0.69°±2.12°,高等级PO发生率为55.6%,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Cobb角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末次随访时,合并骨赘增生组颈椎整体活动度低于单纯间盘突出组(t=2.610,P=0.016),高等级PO比例较单纯间盘突出组更高(Z=2.494,P=0.034),其余各影像学评估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单纯间盘突出组NDI下降情况优于合并骨赘组(t=2.169,P=0.041),其余各临床功能评估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CADR治疗混合型颈椎病,长期临床疗效好,且对于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病人的疗效优于合并骨赘增生的病人。  相似文献   
4.
背景: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关于颈椎不同退变程度对CADR术后PO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颈椎不同退变程度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后PO及手术节段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时间超过10年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1例,男44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5.9±8.1)岁;C3/4节段2例,C4/5节段15例,C5/6节段45例,C6/7节段9例。按术前CT及MRI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28例,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4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于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CT,并采用Mc Afee分型方法评估PO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节段活动度及PO分级的差异,采用连续变量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级变量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PO的发生率为93.0%(66/71),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35.2%(25/71)。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中89.3%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出现PO(25/28),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10.7%(3/28);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中95.4%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出现PO(41/43),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51.2%(22/43)。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为9.5°±4.7°,术后3个月为11.1°±3.6°,末次随访时为10.5°±4.6°;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为9.8°±4.5°,术后3个月为8.6°±4.9°,末次随访时为7.3°±5.5°。两组患者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PO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颈椎退行性疾病会影响人工间盘置换术后PO的形成与手术节段活动度。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CADR术后PO的分级更高,且手术节段活动度低于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序列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序列MRI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9例,均为接受过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手术至本次检查时间12~14个月。按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型颈椎病评分计算患者术后临床改善率,根据改善率将患者分为2组,2组患者均行颈椎常规序列及DTI序列MRI检查。分析术后病变节段最狭窄层面脊髓MRI表现,记录2组患者T2加权像高信号影情况,采集DTI序列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轴向弥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及纵向弥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参数图像,测量FA、MD、AD及RD参数值,并分别做两组间对比。结果:59例患者中临床改善较好29例(改善较好组)、改善较差30例(改善较差组)。2组患者常规序列MRI检查均示手术减压彻底,但部分患者T2加权像可见高信号影,其中改善较好组17例、改善较差组25例;改善较好组T2加权像出现高信号影的比例较改善较差组低(χ~2=4.390,P=0.036)。DTI序列上,改善较好组FA信号强度较改善较差组高,MD、AD及RD信号强度较改善较差组低。2组患者间MD、RD参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善较好组低于改善较差组[(0.86±0.13)×10~(-3)mm~2·s~(-1),(0.93±0.13)×10~(-3)mm~2·s~(-1),t=-2.231,P=0.030;(0.58±0.16)×10~(-3)mm~2·s~(-1),(0.67±0.16)×10~(-3)mm~2·s~(-1),t=﹣2.142,P=0.036];2组患者间FA、AD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4±0.10,0.49±0.10,t=1.704,P=0.094;(1.42±0.12)×10~(-3)mm~2·s~(-1),(1.47±0.13)×10~(-3)mm~2·s~(-1),t=-1.677,P=0.099]。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尽管手术减压彻底,但部分患者的脊髓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改善较好者的脊髓损伤发生率低于改善较差者,且前者脊髓微结构的破坏程度较后者轻。常规序列和DTI序列MRI检查有助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6.
背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近年来在脊柱外科领域广泛应用。它具有保留手术节段活动,保留置换节段的生物力学环境,减少临近节段退变等优点。尽管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短期临床效果已经得到了肯定,但是中期的临床效果尚缺乏报道。 材料与方法:对2003年12月到2006年1月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5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单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39例,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11例。随访时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0.9岁)。随访时间36.0-55.63个月,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41.85个月,四分位数间距为8.71个月。。记录患者症状、神经系统体征及影像学情况。 结果:JOA评分中位数术前为14.0,末次随访时为16.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改善率中位数为92.17%。末次随访置换节段过屈过伸活动度8.56°±4.76°与术前置换节段过屈过伸活动度10.4°±4.97°呈正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r=0.33)。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与术后三个月7.52°±3.37°相比略有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立位置换节段的曲度-0.96°±6.52°与末次随访时中立位置换节段的曲度-2.65°±7.95°有相关性(r=0.53,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立位置换节段的终板间夹角为2.61°±4.85°与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的中立位假体终板间夹角0.71°±6.41°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3年随访的疗效是满意的,颈椎置换节段的生理运动范围及生物力学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4种正畸粘接剂对金属托槽的粘接效果。方法选择正畸临床44例患者,792颗牙,随机分为4组,常规牙面处理,分别按照说明书要求用京津釉质粘接剂、GC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3M化学固化型树脂粘接剂和3M光固化树脂粘接剂粘接金属托槽,然后使用MBT矫治技术进行综合性正畸治疗,记录托槽脱落情况。12个月后,评估每组牙的牙釉质脱矿情况,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M光固化型树脂粘接剂组托槽的脱落率低于京津釉质粘接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其余各组间托槽脱落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京津釉质粘接剂组造成釉质脱矿程度在4组中最高,而GC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的釉质脱矿程度最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京津釉质粘接剂相对远期粘接效果较差;GC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接剂能够通过释放氟离子有效降低釉质脱矿的发生,是正畸治疗中较为理想的粘接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田伟  韩骁  何达  刘波  李志宇  马赛  于杰  阎凯  靳培浩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132-1137
 目的 比较手术显微镜和手术放大镜两种方式辅助下腰椎间盘显微外科摘除技术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包括 2007年 1月至 2010年 12月间所有接受显微间盘摘除术的 93例患者。通过比较手术显微镜和手术放大镜两种方式辅助下腰椎间盘显微摘除术病例的各种参数, 包括住: 天数、住: 花费、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改善率和 Odom's标准, 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结果 49例患者接受手术显微镜下手术, 44例患者接受手术放大镜下手术。其中 80例患者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 随访 6.17~52.90个月, 平均(29.64±13.05)个月, 随访率 86.02%。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包括年龄、性别、病变节段和术前 JOA评分。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包括术后 JOA评分及改善率、住: 天数、住: 费用、随访时间和复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 JOA评分及改善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显微镜可为手术提供更清晰的视”, 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出血量, 降低潜在的神经损伤风险, 保留更多的正常组织, 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因素对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期随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6年1月实施的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50例患者61个椎间盘,其中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39例,双节段颈椎人工椎问盘置换11例.评估患者病程长短、置换椎间隙高度、置换节段活动度等术前因素对末次随访疗效的影响.结果 截至2009年1月,术后36个月以上的53例患者中5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0~55.6个月,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41.9个月.术前神经症状时间936个月的患者JOA改善率中位数与≤3个月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的置换节段活动度呈正相关(r=0.325,P<0.05).术前椎间隙高度比≤O.87的患者与>0.87的患者相比,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及置换节段活动度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颈椎病及颈椎问盘突出症患者,应在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后早期行手术治疗.拟手术节段退变严重的患者,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的相对禁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叶酸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中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HCY-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HCY对hA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体外培养的hASMCs中的HCY-2表达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以细胞计数法观察不同浓度HCY对体外培养的hA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HCY-2主要表达在hASMCs的胞浆中,其表达强度与培养液中HCY浓度呈正性剂量依赖关系;叶酸促使HCY-2表达增强;不同浓度HCY可影响hASMCs的增殖,细胞增殖数目随HCY浓度增长而增加,当HCY到达1.25mmol/L时,细胞数目达到最大值,随着HCY浓度的继续增加,细胞增殖呈下降趋势。结论HCY促使HCY-2表达增强;并影响hASMCs的增殖。叶酸对HCY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