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小白蛋白(PV)的分布特征及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CCI术后1、3、5、7、14 d组,6只/组.所有动物隔日进行热、机械痛觉过敏痛觉阈值测定,行为学测试完成后取出术侧L5 DRG作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经PV单克隆抗体和MAP-2多克隆抗体检测PV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和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1)与Control组和Sham组比较,CCI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 d出现明显的机械、热痛觉过敏(P<0.05),术后7 d 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和热缩爪潜伏期(PWL)均降至最低(P<0.01),术后14 d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术前水平.(2)在正常大鼠L5DRG中仅有少量PV阳性神经元,多以大型、中型神经元为主,少数为小型神经元.PV阳性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环绕在PV阴性神经元的胞体周围.(3)手术侧PV阳性神经元数目在CCI 1、3 d未见明显改变.在术后5、7 d明显减少(P<0.05),术后14 d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 CCI模型大鼠DRG中PV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改变,这种改变与疼痛行为学变化在时相上基本保持一致,因此推测外周感觉神经元中PV表达下降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在小儿腹部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拟行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容量治疗使用6%羟乙基淀粉130/0.4及晶体液;对照组未使用6%HES130/0.4,所使用的晶体液与观察组相同,可选用胶体液为浓缩红细胞。观察两组患儿手术前后心率、血压.总输液量及晶体液、胶体液、浓缩红细胞输入量等。记录观察组因输注6%羟乙基淀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包括低血压、皮疹等)。结果两组输液总量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胶体液用量、晶体液用量、浓缩红细胞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未发现因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而出现的不良反应。结论6%羟乙基淀粉130/0.4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腹部大手术中的容量治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总结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麻醉处理19例。成人患者术前口服安定10mg,肌注东莨菪碱0.3mg,吗啡10mg;而12岁以下小孩诱导前肌注氯胺酮6~7mg/kg、东莨菪碱0.01mg/kg。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0.03mg/kg,依托咪酯0.1~0.3mg/kg,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O.1mg/kg麻醉诱导,吸入1MAC异氟醚。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0.8—2μg/ml;间断给予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0.05mg/kg。结果麻醉平稳,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围术期无一例死亡。结论采用复合麻醉药物的处理.对Ebstein畸形矫治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急、慢性吗啡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细胞骨架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吗啡导致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 dependent kinase-5,CDK5)过度表达与细胞骨架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急性对照组、急性吗啡处理组、慢性对照组、慢性吗啡处理组。急性吗啡处理组腹腔注射吗啡30mg/kg1次,慢性吗啡处理组腹腔注射吗啡10mg/kg,每天2次(时间8:00、20:00)共10d。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tau蛋白和神经微丝的磷酸化水平及CDK5、p35表达水平。结果:(1)与急性对照组比较,急性吗啡处理组tau蛋白和神经微丝磷酸化水平升高,CDK5的表达增加;(2)与慢性对照组比较,慢性吗啡处理组tau蛋白和神经微丝磷酸化水平升高,CDK5的表达无明显变化;(3)与急性吗啡处理组比较,慢性吗啡处理组tau蛋白和神经微丝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4)各组间p35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急、慢性吗啡处理可导致大鼠大脑皮质tau蛋白和神经微丝的异常过度磷酸化,但这种变化可能与CDK5的过度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25.
鞘内固体脂质纳米吗啡用于镇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鞘内单次注入固体脂质纳米吗啡(SLN-M)后的镇痛效应。 方法: 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为治疗组:A组分别按照1 μg、10 μg、25 μg、50 μg、100 μg的剂量鞘内给予普通吗啡,B组分别给予含1 μg、10 μg、25 μg、50 μg、100 μg吗啡的SLN-M;C组为对照组,鞘内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SLN。用药后测定热痛阈值评价镇痛效果(以最大镇痛效应MPE表示),并对吗啡及SLN-M的50%有效镇痛剂量(ED50)进行计算分析,同时观察药物副作用。 结果: A组和B组动物鞘内给药后于30 min内达到最大强度的镇痛效应,A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与B组动物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后的最大镇痛效应无明显差异(P>0.05),A组ED50为2.7 μg(95%可信区间:1.5-5.1 μg),明显低于B组的6.4 μg(95%可信区间:2.2-12.1 μg)(P<0.05),随用药剂量增加,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并且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鞘内单次给予SLN-M后通过持续缓慢释放吗啡发挥长时效镇痛作用,而且不良反应小于普通吗啡。  相似文献   
26.
七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两组行肝切除术患者肝门阻断前后血压脉搏变化以及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方法:20例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术(均阻断肝门)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复合组)10例选用七氟醚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去,B组(对照组)10例全凭撖这内吸入七氟醚全麻。结果:两组患者血压脉搏变化基本稳定,且两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在术后1周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B组。结论: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是应用于  相似文献   
27.
64例新生儿剖腹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新生儿剖腹手术的合理麻醉处理 ,对我院 1998年以来的 6 4例新生儿剖腹手术的麻醉处理进行了回顾分析。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行腹部手术新生儿 6 4例 ,男 46例 ,女 18例。出生 2 4小时以内 15例 ,2~ 7天 36例 ,8~ 2 8天 13例 ,体重 1 75~ 4 6kg。其中早产儿 6例 ,并发代谢性酸中毒 14例 ,水、电解质紊乱 9例 ,高热 2例。手术时间 2 0~ 15 0分钟。麻醉方法 术前全面了解病史 ,检查有无其他畸形 ,行胃肠减压。骶管阻滞局麻药用 0 6 %~ 0 8%利多卡因与0 15 %~ 0 2 %布比卡因混合液 ,用药量按利多卡因 6~8mg/kg。对哭闹…  相似文献   
28.
麻醉学临床教学存在临床思维培养不足和缺乏医学道德观教育等缺陷,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独立应对医疗实践中的实际社会性问题的能力,产生消极情绪。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实习早期设立课程,课堂采用临床情景结合PBL(Problem-base-learning)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应对处理临床上一些涉及技术层面和伦理道德的实际问题,再行人文知识的讲授;并建立网络课程(WBL,web-base-learning),促使学生自习,并通过讨论与教师积极互动,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和提升医学道德情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术中放疗对肝门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门部术中电子线放疗的可行性及其对肝门部及胆管空肠吻合口的影响.[方法]22头小猪随机分成4组,Ⅰ组(n=6)、Ⅱ组(n=6)和Ⅲ组(n=5)动物分别接受20 Gy、30 Gy和40 Gy的肝门部术中电子线放疗,照射范围是直径5 cm的圆形照射野.Ⅳ组(n=5)为对照组.手术后56 d观察放疗并发症.[结果]Ⅰ组有1头动物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Ⅱ组中有2头动物死于肺部感染,另1头动物死于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Ⅲ组中有1头动物死于肠梗阻.术后第56天肝胆同位素显像显示放疗组动物胆汁进入空肠较对照组延迟(P<0.05);尸检发现胆肠吻合口呈不同程度狭窄.Ⅳ组动物无死亡,胆肠吻合口正常.[结论]猪的肝门部胆管可以耐受20~40 Gy术中放疗而不会出现胆肠吻合口瘘.20 Gy术中放疗的并发症轻;而剂量超过30 Gy时,将引起严重的放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30.
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DM)是临床上常用的中枢性镇咳药;同时作为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它在提高痛阈,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改善疼痛状态方面的作用,在许多国外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都得以证实。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措施阻断刺激向中枢传入,防止或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对疼痛的评价。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沙芬超前镇痛作用在上腹部手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