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的合理实施,可减少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提供清晰手术视野、促进病损精准切除、实现病人术后加速康复,因此,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这项技术有一定难度,若实施不当可能导致病人器官功能受损;因此,对麻醉医生的临床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CLCVP技术的合理实施,首先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其次需在完善的“麻醉镇痛、镇静和抗应激”基础上进行限制性补液,同时辅以输注心血管活性药物、调节手术体位、优化通气等治疗措施;最后应确保过程中病人循环功能稳定、重要器官灌注正常。CLCVP技术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CO2气栓、低氧血症、酸中毒和以急性肾功能损伤为代表的器官功能损害等意外事件,影响手术进行和病人预后。因此,围手术期应对可能的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动态管理、及时处理。麻醉科医师在掌握上述实施要点和意外防治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实践、合理运用CLCVP技术,可为腹腔镜肝切除术提供良好手术条件,协助术者微创、精准切除肝脏病损,同时保障病人安全、促进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转导通路在吗啡对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4组,每组6孔:C组和M1~3组,C组不予任何处理;M1~3组加入吗啡,终浓度为1 μmol/L,分别孵育3、6和12 h,随后测定NO含量;实验Ⅱ: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4组,每组6孔:C组和M1~3组,C组不予任何处理;M1~3组加入吗啡,终浓度分别为0.01、1和100 μmol/L,孵育6 h,随后测定NO含量;实验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5组,每组6孔:C组、M组、MW组、MS组和ML组,C组不予任何处理;M组加入吗啡,终浓度1 μmol/L;MW组先加入wortmannin(PI3K特异性抑制剂),15 min后加入吗啡,终浓度分别为5、1μmol/L;MS组先加入SH-5(Akt特异性抑制剂),15 rain后加入吗啡,终浓度分别为10、1 μmol/L;ML组先加入L-NAME(eNOS特异性抑制剂),15 min后加入吗啡,终浓度分别为0.5、1 μmol/L,各组孵育6 h后,测定NO含量.结果 实验Ⅰ结果 :随吗啡孵育时间延长,促脐静脉内皮细胞NO合成的作用增强(P<0.05);实验Ⅱ结果 :随吗啡浓度升高,促脐静脉内皮细胞NO合成的作用增强(P<0.05);实验Ⅲ结果 :与C组比较,M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含量升高(P<0.05),MW组、MS组和M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MW组、MS组和ML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含量降低(P<0.05).结论 吗啡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合成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eNO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预处理对非体外偱环冠脉搭桥(OPCAB)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例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预处理组(B组)和对照组(C组).测定术前、术毕及术后1 h、6 h、24 h、48 h血清cTnI水平.结果:各组内术后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P < 0.05),B组术后cTnI水平显著低于C组(P < 0.05).结论:布托啡诺预处理可降低OPCAB患者的cTnI水平,具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预处理对老年大鼠吸入异氟醚后认知功能和海马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8只,约20月龄,体重350~400g,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异氟醚组(Iso组)、米诺环素预给药组(M组),每组16只。NS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Iso组大鼠开始吸入2.5%异氟醚3min,随后1.5%异氟醚麻醉维持4h;M组于吸入异氟醚前30min腹腔注射米诺环素50mg/kg,余同Iso组。所有大鼠麻醉结束后24h立即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包括Morris水迷宫和旷场实验测试,认知功能测试完毕后立即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IL-1、IL-6、TNF-α的浓度。结果与NS组比较,Iso组第2、3和4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第5天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穿越平台象限次数明显减少(P0.05),第1、2和3天中心区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Iso组比较,M组第2、3和4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第5天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穿越平台象限次数明显增多(P0.05),第1、2和3天中心区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NS组比较,Iso组海马IL-1、IL-6、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Iso组比较,M组海马IL-1、IL-6、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NS组和M组不同时点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诺环素预处理可减轻异氟醚麻醉所致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原代无血清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为进行海马神经元的体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离18d胎龄SD大鼠胎鼠的海马区,经机械吹打,细胞计数后,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接种于24孔板。每天在显微镜下进行神经元的形态观察。第7天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采用B27无血清培养基,神经元生长良好,第7天神经元纯度达95%以上。结论:机械分离无血清培养神经元的方法具有简便可行,结果稳定的优点,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NMDA受体在介导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NMDA受体的过度激活可引起神经元损伤[1].因此,NMDA受体拮抗剂,如MK801、苯环已哌啶、苯环利定、氯胺酮和乙醇等,常用于神经保护和抗惊厥.但亦有研究表明,NMDA受体拮抗剂也同样可导致神经元凋亡.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2].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患者脑电分段频谱的分析,研究术中短时间内输注右旋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抑制作用的电生理因素,并确认拔出气管导管前的脑电变化能否预测术后躁动的发生。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3月期间择期LC的全麻患者60例。采用两种分类方法进行数据统计:(1)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空白组,C组),每组各30例。D组于常规剂量静吸复合麻醉药物诱导插管后的10 min内给予0.5μg/kg的右旋美托咪定稀释液;C组则相应给与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液。收集患者从麻醉前清醒状态到清醒拔管后30 min内经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器记录的脑电图数据(包括术前清醒时刻Base的脑电图和停止吸入麻药并wash out时刻T0的脑电图),记录拔管后即时(T1),拔管后10 min时(T2),拔管后20 min时(T3),拔管后30 min时(T4)的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以及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数据,比较D组与C组的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差异、脑电分段频谱差异。(2)根据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将所有患者重新分组为镇静组(AC组,T1、T2、T3、T4时刻的RASS评分均≤-1)和躁动组(EA组,T1、T2、T3、T4时刻至少有一个RASS评分≥1),通过比较AC组与EA组患者对应的T0时刻的脑电分段频谱,探讨拔管前脑电改变对术后躁动是否有预测作用。结果 (1)D组与C组在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 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方面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D组与C组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的比较,T1时刻,D组发生躁动(RASS评分≥1)的概率小于C组发生躁动(RASS评分≥1)的概率(P=0.022);T3时刻,D组发生躁动的概率小于C组发生躁动的概率(P=0.026);T2时刻,T4时刻D组与C组发生躁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中苏醒期躁动(RASS评分≥1)绝大部分发生在T1时刻(66.7%),少部分发生在T2时刻(33.3%)。(3)D组与C组各时间段脑电图分段频谱的比较中,D组与C组在Base、T0、T1、T2、T3、T4时刻的脑电NTI、α波β波θ波功率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D组在T0、T1时刻的脑电总功率power较C组降低,且T1时刻δ波的百分比增加(P0.05)。(4)EA组与AC组的T0时刻脑电图分段频谱的比较中,EA组较AC组T0时刻脑电总功率Power、β波百分比增加,δ波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 (1)右旋美托咪定能够抑制LC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使术后镇静情况更好;能够引起脑电信号总功率Power值降低,δ波的比例增加,这种脑电改变可能是抑制苏醒期躁动的电生理因素。(2)患者拔管前的脑电β波百分比增加、δ波的百分比下降,对术后躁动的发生可能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气管内硬膜外联合麻醉下,硬膜外给药时间不同、全麻诱导药物不同对术后镇痛产生的影响。方法开腹行切除肝癌、胃癌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30例。A组:在T8-9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6~8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的生理盐水10ml;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μg·kg-1,异丙酚1~1.5mg·kg-1,琥珀胆碱2mg·kg-1。B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mg·kg-1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A组。C组:在T8-9行硬膜外穿刺,之后行全身麻醉诱导,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μg·kg-1,异丙酚2~2.5mg·kg-1,琥珀胆碱2mg·kg-1,必要时可加芬太尼2~3μg·kg-1。切皮后90min,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6~8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的生理盐水10ml。D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mg·kg-1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C组。分别于术毕后4、8、24、48h观测VAS、镇痛药消耗量、恶心、呕吐、骚痒等指标。结果A组的药物消耗量最少、镇痛效果最好;B组和C组次之;D组的药物消耗量最大,镇痛效果最差。结论硬膜外复合气管内麻醉时,硬膜外麻醉与芬太尼同时使用,术后镇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不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对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名病人分为2组,诱导后2ra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lmin及插管后2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a)。插管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瑞芬太尼组插管条件满意率80%,芬太尼73%。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较基础值均下降(P〈0.0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取得了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一样良好的插管条件,在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术中自体回收血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及活化血小板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Ⅲ级,年龄35~60岁,接受脊柱手术的病人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全组均进行术中自体血回收,并以回收血为试验组,回收血回输前的自身体内血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用Medtronic Squestra 1000型回收机按标准模式对术中出血进行回收.以BD公司生产型号为Facscalibur的流式细胞仪对体内血及回收血内的血小板进行检测.[结果]自体回收血内含有一定量的血小板并且其活化程度显著高于体内血(P<0.05);接受自体回收血回输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小板在血液回收过程中可被激活.但被激活的血小板在一定容量的范围内不会引起不良的临床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