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6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1.
阴道内占优势的乳酸杆菌的存在与细菌性阴道病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病风险下降有关,作用机制包括:多种抗黏附因子、代谢产物如对多数病原体有杀伤力的过氧化氢和细菌素、还可能存在免疫调节等作用。口服或向阴道内注入乳酸杆菌GR-1和RC-14型可以将阴道内的菌群调节到一个正常状态,维持泌尿生殖道内的正常菌群,降低泌尿道感染的患病率。现代医学研究应从药物作为疾病治疗的唯一途径的传统观念中转变过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动力学改变及膀胱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220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分为2组:7d组122例,初次留置尿管7d;14d组98例,初次留置尿管14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动力学改变及膀胱功能恢复的时间,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7d,13·9%的患者膀胱无知觉,平均膀胱容量(256·2±64·9)ml,平均尿流率(7·6±2·9)ml/s;术后14d,2·0%的患者膀胱无知觉,平均膀胱容量(310·4±80·5)ml,平均尿流率(9·2±3·4)ml/s。(P<0·01);②7d组,术后14d、21d膀胱功能恢复的比例分别为86·9%、91·0%;14d组,术后14、21d膀胱功能恢复的比例分别为94·9%、99·0%。(P<0·01);③术后7d,尿路感染(UTI)发生率为37·7%,并发UTI者,膀胱功能康复率为52·2%,无UTI者为81·6%。术后14d,UTI发生率为62·2%;并发UTI者,膀胱功能康复率为91·8%;无UTI者为100·0%。(P<0·01)。结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障碍主要为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尿管14d比留置尿管7天膀胱功能恢复好。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UTI发生率相应地上升。UTI也是影响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探讨哮喘伴慢性鼻窦炎患儿慢性鼻窦炎治疗对哮喘控制的疗效影响。方法:就诊儿科的哮喘伴慢性鼻窦炎患儿77例,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按GINA方案制定长期治疗方案,给予布地奈德(普米克)吸入。观察组加用0.5%呋嘛液及复方洁霉素滴鼻液滴鼻;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希舒美、沐舒坦口服治疗,其中4例大龄患儿行常规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于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儿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进行评估,并随访6~12个月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与严重程度及吸入治疗能否按要求阶梯式降级,对哮喘控制进行评估。结果:哮喘临床控制观察组35例(94.6%),对照组34例(8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组总有效33例(89.2%),对照组9例(22.5%)(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与哮喘同时治疗可以提高哮喘临床控制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房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房颤的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房颤医学模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对实验动物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并且影响较大。这样,实验动物优化,即实验动物福利的改良与发展就显得重要,是促进建模成功的重要保障。我们从伦理与法规支持,饲养管理,替代方法和福利技术四个方面综述心房颤动医学模型中实验动物福利的改良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应用于严重创伤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急救方法施救,观察组则实施DCS,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67%(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中介入DCS技术有利于及时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满意的妇科腹腔镜恶性肿瘤手术猪模型,并规范猪模型的手术步骤。方法采用全身麻醉的10头雌性猪,仰卧位,穿刺3个操作孔和1个检查孔,分别放置手术器械和腹腔镜镜头。记录子宫+输卵管卵巢切除、子宫角缝合、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以及膀胱修补操作的时间、失血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完成子宫+输卵管卵巢切除10例,子宫角缝合20例,10例盆腔淋巴结切除,10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膀胱修补10例。所有手术培训项目均顺利完成,统计学结果提示各类型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呈正态分布,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猪解剖特点可满足妇科常见类型手术的培训。使用猪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模型可以缩短手术医师适应腹腔镜手术操作过程和新器械的磨合过程。  相似文献   
18.
唐莎  李华  牛铭  宋磊 《心脏杂志》2020,32(2):172-175
目的 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LVPSL)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肌做功的改变情况,探讨心肌做功参数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疑诊冠心病患者111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对照组(冠脉无狭窄或狭窄<50%)33例;冠心病组(至少一支冠脉狭窄≥50%)78例,将冠心病组分为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26例,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52例;分别采集心尖四腔、两腔、左室长轴切面动态图像,应用Echo PAC工作站获取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进入心肌做功分析模式,得出LVPSL,最终获取长轴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ME)。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GLS、GWI、GCW、GME均显著减低,GWW显著升高(均P<0.01),冠心病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GLS、GWW显著升高(P<0.01),冠心病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GWI、GCW、GME均显著减低(P<0.01),GLS显著减低、GWW显著升高(P<0.01)。ROC曲线显示GWI、GCW、GWW、GM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36、0.40、0.75、0.27;GWW截断值为70.5%,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7%、97%,约登指数0.64。 结论 LVPSL可量化分析冠心病患者心肌做功,其中GWW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心肌做功和心室功能改变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国际疼痛学会定义疼痛为“由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类似的损伤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在临床癌症治疗中,疼痛及焦虑是两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其中癌性疼痛又是更为突出的问题:研究表明癌症病人更愿意去承受焦虑而不是疼痛,甚至是治疗性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在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及Gesell发育量表动作能之发育商(DQ)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7.14%),治疗后DQ评分观察组[(84.91±7.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97±5.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