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在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及Gesell发育量表动作能之发育商(DQ)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7.14%),治疗后DQ评分观察组[(84.91±7.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97±5.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胖超重青少年患者血清脂联素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肥胖青少年、37例超重青少年和42例体重正常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3组间的水平变化、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超重组、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与超重组、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肥胖青少年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厚,肥胖青少年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顺应性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性疾病,在完成认知任务时脑电慢波(θ)活动增强,快波(β)活动减弱。该研究通过观察θ/β比值的变化、结合整和视听连续执行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 CPT)进行评估,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ADHD儿童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抑制4~8 Hz的θ波,强化16~20 Hz的β波,观察θ/β比值的变化,采用IVA-CPT进行评估。结果:30例ADHD儿童经2个以上疗程的治疗,治疗后较治疗前脑电θ/β比值显著下降(P< 0.01),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听反应控制商数、视反应控制商数,综合注意力商数、听注意力商数、视注意力商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 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降低θ/β比值,提高注意力,减少多动,是治疗儿童ADHD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效果。方法:利用VBFB3000生物反馈诊疗系统治疗3种不同类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每次30分钟,每周2次,共计40次,并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性执行测试系统作为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疗效的评定方法。结果:经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40次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IVA-CPT指标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中毒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34例儿童急性中毒的年龄、性别、发病月份、中毒类型及构成比以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占82.1%,高峰年龄段为4岁(52.2%)。中毒类型以农药中毒(44.8%)和药物中毒(38.1%)最多见,不同年龄组中毒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岁和4~8岁年龄组中毒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中毒在5~10月份发生比例较高(74.6%),不同月份农药、药物和一氧化碳中毒等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途径以消化道摄入为主(87.3%),学龄前儿童均为误服,4例自服中毒为年长儿童。结论:儿童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学龄前期和夏秋季节,中毒途径以误服常见。儿童急性中毒的预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与电磁场共同治疗脑性瘫痪儿童在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观察。方法:脑性瘫痪40例患儿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常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及电磁场共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2组治疗前后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ISC)及ADL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1)C-WISC:观察组治疗前60.3±2.0,治疗后63,8±1.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59.6±2.2,治疗后62,5+2.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Barthel评分:观察组治疗前39.5±8.2,治疗后58.8±6.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对照组治疗前38.9±7.4,治疗后71.7±7.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WISC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小脑中枢电刺激与电磁场共同治疗有助于脑性瘫痪患儿提高认知功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肺炎支原体(MP)抗体联合降钙素原(PCT)对小儿支原体肺炎(MPP)感染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M P抗体、PCT及两者联合诊断小儿M PP感染的诊断价值,并对M P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中M P抗体检查阳性率(M P-A b滴度≥16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33%v s.6.67%,χ2=126.104,P<0.05),观察组患儿中PC T检查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17%v s.18.33%,χ2=75.240,P<0.05);M P抗体联合PC T检测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灵敏度为92.50%、准确度为94.58%,显著高于M P抗体、PC T单一检测(χ2值分别为9.667、10.401、14.520、28.107,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96.67%、阳性预测值为96.52%,显著高于PC T单一检测(χ2值分别为13.976、14.815,P<0.05);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为92.80%,显著高于M P抗原单一检测(χ2=7.704,P<0.05);120例患儿经引物探针检测23SrRNA基因2063、2064位点突变情况,显示56例(46.67%)存在耐药基因.结论 MP抗体联合PCT检测能提高小儿MP感染的诊断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且本院小儿MP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朱洁  徐明  许铖  洪菲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1):1055-1056
目的分析儿童遗尿症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诊断明确的小儿遗尿症患儿给予去除病因、生活指导、心理行为等治疗,无改善者加用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治疗。结果145例中有明确病因者22例,经去除病因遗尿症状治愈或有效18例,余123例经生活合理安排、心理行为指导及唤醒治疗后,65例治愈。另有39例无改善患儿加用DDAVP治疗,治愈25例。结论儿童常见的仍是原发性单纯性遗尿症,强调综合治疗即生活管理、唤醒训练、药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