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5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8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21.
三氧化二砷抗肿瘤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特效,在其他恶性肿瘤治疗中也有应用.其抗肿瘤作用涉及诱导细胞分化与凋亡、细胞周期阻滞、抗肿瘤血管生成及调节多种基因表达.现综述As2O3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22.
正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达到372万~[1],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缺血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因病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则是缺血性心脏病。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升高,如何早期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最基础的病理生理改变,但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仍具有挑战性。临床医师获取患者疾病信息首要是从查体中得知,有些皮肤老  相似文献   
523.
随着抗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疗效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从最初评价化疗药物疗效的WHO和RECIST标准,到抗血管治疗的CHOI标准和CT形态学等,以及最新的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标准,每一种评价标准都是在新疗法对现有标准的挑战中被提出并完善。在此,我们按照抗肿瘤治疗类别,对相应的疗效评价标准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24.
目的探索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晚期二线治疗结直肠癌患者13例,所有患者接受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治疗,具体用药为:伊立替康:180 mg/m2 d1,d8静脉滴注;雷替曲塞:3 mg/m2 d1静脉滴注(15 min);每3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法。 结果至随访终止时间(2016年12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10.1个月,共11例二线进展,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0个月;死亡病例共6例;疾病控制率为46.2%(SD 6例;PD 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原发肿块部位等对化疗疗效均无显著影响;在可评估不良反应中,主要为乏力(90%)、恶心(70%)、腹泻(60%)、肝功能损伤(37.5%)、骨髓抑制(22.2%)等,毒副反应基本可以耐受。 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治疗中效果肯定,且毒副反应可耐受,有望成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治疗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525.
目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抗肿瘤作用。在结直肠癌中,二甲双胍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二甲双胍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对HT29结肠癌细胞增殖率变化的影响。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二甲双胍作用下的HT29结肠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二甲双胍能够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利用二甲双胍处理HT29细胞不同时间点后发现,二甲双胍能够抑制蛋白激酶B(Akt)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磷酸化水平。进一步研究证实,二甲双胍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Akt、Erk上游IGF1R磷酸化水平。 结论二甲双胍能够通过阻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进而抑制下游Akt、Erk信号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26.
成人腰椎滑脱加重的原因和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总结成人下腰椎滑脱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滑脱加重的原因。方法:通过较完整的影像学资料评价下腰椎滑脱加重共35例,椎体滑脱程度以椎体移位距离的百分比表示,椎间盘退变程度以+-+++表示。结果:从发现滑脱到滑脱加重的病程为3-20年,滑脱增加9%-30%,同时伴椎间盘退变;35例均予手术,除6例断钉外,均获骨性融合。结论:滑脱逐渐加重的病理基础是椎间盘退变,临床症状与滑脱节段的不稳和椎管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527.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小样本、探索性、干预性研究, 选取2018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0例。呼吸机采用BiPAP模式, 调整吸气相正压从10 cmH2O(1 cmH2O=0.098 kPa)开始逐渐递增至24 cmH2O, 每次增加2 cmH2O, 呼气相正压保持4 cmH2O不变。正式试验和调节压力水平前记录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 包括呼吸方式:总呼吸周期(Ttot)、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吸气潮气量(VTi)等;呼吸压力:口腔压(Pmo)、食道压(Peso)、跨膈压(Pdi);呼吸做功:食道压力-时间乘积(PTPes)、跨膈压力-时间乘积(PTPdi);中枢驱动及中枢驱动效率:膈肌肌电的均方根(RMS)、通气-中枢偶联(Ve/RMS)以及深吸气量(IC)、呼气末肺容量差值(ΔEELV)、动态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dyn)等。结果 1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全部完成试验。与平静呼吸相比, VTi、Ve、Pmo、IC、ΔEEL...  相似文献   
528.
吴一龙  陆舜  程颖  周清  涂海燕  周清华  王绿化  张力  周建英  黄诚  陈明  胡成平  揣少坤  汪笑男  刘晓晴  刘基巍  周鹏辉  陈维之  严令华  刘云鹏  刘安文  张绪超  李慧  陈蓉蓉  林冬梅  谢聪颖  朱正飞  梁会营  宋勇  董晓荣  赵明芳  乔贵宾  崔久嵬  李子明  王志杰  陈晓媛  杨农  林根  田攀文  范云  宋启斌  陈元  段建春  王佳蕾  朱波  汪步海  赵军  于起涛  王立峰  张海波  胡洁  马锐  张同梅  林劼  褚倩  任胜祥  姚煜  邬麟  王慧娟  吴芳  钟文昭  胡毅  陈克能  赵健  张力  杨帆  王群  岳东升  周建娅  申鹏  张嘉涛  闫小龙  黄媚娟  冯卫能  李力 《循证医学》2023,(3):129-139
<正>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20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3年3月4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少见/罕见靶点为主题,从少见/罕见靶点的精准检测、新型临床研究与围术期治疗等角度开展相关学术探讨,并最终达成了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52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率大约在1.7%-2.4%,大部分是原位复发,但少数患者出现同间隙对侧的复发。分析其原因为椎间盘摘除术后破坏了脊柱功能节段的稳定性,髓核再突出,继发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受到周围结构的卡压,从而导致腰腿痛症状出现。本文通过对1996年-2004年间18例髓核摘除术后对侧腰腿痛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  相似文献   
530.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肿瘤缓解特征。方法选取RATIONALE 304研究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或单独化疗治疗后经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非鳞状NSCLC患者, 分析其缓解特征和安全性特征。至缓解时间(TTR)定义为从随机到获得首次客观缓解的时间。肿瘤缓解深度定义为与基线靶病变长径总和相比的最大肿瘤缩小百分比。结果截至2020年1月23日, 共计128例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获得肿瘤客观缓解(应答者), 占意向治疗人群的57.4%(128/223), TTR为5.1~33.3周, 中位TTR为7.9周。在应答者(128例)中, 50.8%(65例)在首次疗效评估(第6周)时获得首次缓解, 31.3%(40例)在第2次疗效评估(第12周)时获得首次缓解, 18.0%(23例)在第3次及之后的肿瘤评估中获得首次缓解。肿瘤缓解深度达到30%~<50%、50%~<70%和70%~100%的应答者比例分别为45.3%(58/128)、28.1%(36/128)和26.6%(34/128),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