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4篇
  免费   707篇
  国内免费   294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165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373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840篇
内科学   629篇
皮肤病学   93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科学   568篇
综合类   198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34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1045篇
  13篇
中国医学   741篇
肿瘤学   30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757篇
  2011年   705篇
  2010年   629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498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研究,观察类胡萝卜素和维甲酸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噻唑蓝(MTT)法观察维甲酸和类胡萝卜素对体外培养的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MCF-7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维甲酸和类胡萝卜素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表现出剂量、时间和结构效应以及细胞的特异性。其中β-胡萝卜素对ER+和ER-乳腺癌细胞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维甲酸和其他4种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虾青素、角黄素、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对ER+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ER-乳腺癌细胞。结论:β-胡萝卜素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机制不同于维甲酸和其他4种类胡萝卜素,也不需转化为维甲酸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62.
川芎素对冠心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川芎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川芎素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用药前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川芎素治疗组患者血LPO下降(P<0.01),SOD升高(P<0.05),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好转,结论:川芎素能降低脂质过氧化,降低血粘滞度,提示川芎素对心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3.
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弼凡  钱成明 《华夏医学》2001,14(4):415-416
目的:检测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探讨IL-1β在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滤纸条浸润法采集正常成年人及成年人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GCF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CF中IL-1β含量变化,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1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牙周炎治疗组患者龈沟液中IL-1β水平较牙周炎组显著降低(P<0.01),龈沟液中IL-1β水平分别与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呈显著正相关,结论:IL-1β参与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GCF中IL-1β可作为检查牙周病活动情况的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 (mitomycinC ,MMC)在翼状胬肉转移术中的应用及与MMC接触的眼表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将 5 7例 (6 2只眼 )原发性进行期翼状胬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MC组 ,对照组 2 8例 (30只眼 ) ,MMC组2 9例 (32只眼 )。对照组行单纯翼状胬肉转移术 ,MMC组术中局部放置饱含 0 4mg·ml-1MMC的棉片 1min。比较两组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电镜观察并比较接触及未与MMC接触的眼表组织的超微结构。术后随访 (7 6± 3 4)月 (1~13个月 )。结果 :MMC组 2只眼 (6 3% )复发 ,对照组 11只眼 (36 7% )复发 (P <0 0 0 5 ) ,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电镜观察到与MMC接触的眼表组织显示大多数纤维母细胞 (fibroblast,FB)的粗面内质网 (roughendoplasmicreticulum ,RER)扩张 ,其他细胞无明显改变 ,对照组无此改变。结论 :原发性翼状胬肉转移术中局部应用 0 4mg·ml-1MMC 1min ,是一种防止术后复发的安全、有效而又简单的方法。眼表组织接触 0 4mg·ml-1MMC 1min后 ,FB显示RER扩张。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IL-12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IL-6、IL-12值分别为(199.7±26.9)、(24.6±13.4)pg/m1;急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129.5±22.8)、(135.3±60.8)pg/ml;重型乙型肝炎组分别为(286.1±56.7)、(19.7±9.0)pg/m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6.4±12.9)、(34.7±11.8)pg/ml.结论IL-6的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IL-12则在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值升高可能预示肝病向良好转归发展.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天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ymMap、PharmMapper、GEO、GeneCards等多个数据库获取天麻活性成分及AD疾病相关靶点。运用STRING、DAVID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天麻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关键成分,并将其与GEO数据库筛选的关键靶点导入CB-DOCK2数据库进行分子对接。通过BioGPS数据库查询了解交集靶点在人体各组织、部位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 筛选得到的27个天麻活性成分与AD疾病共有176个交集靶点,靶点遍及人体肝、心、肺、胰、肾、全血、全脑等组织,靶点基因功能偏向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三磷酸腺苷(ATP)结合等。天麻可能通过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叉形头转录因子O(FoxO)、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通路相关的靶标起到治疗AD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天麻治疗AD的关键成分4-(4?-羟基苄氧基)苄基甲基醚、N6-(4?-羟基苄基)腺嘌呤核苷、巴利森苷J等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整合素β3(ITGB3)、纤连蛋白1(FN1)、E3泛素蛋白连接酶(CBL)、酪氨酸蛋白磷酸酶非受体1型(PTPN1)有较好的结合力,N6-(4?-羟基苄基)腺嘌呤核苷表现最好。结论 天麻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参与调控PI3K-Akt通路的相关靶点,同时调节肝、心、肺等器官正常运转,从而实现治疗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背景与目的: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早期筛查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高风险人群对于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肝细胞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个体化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肝细胞癌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2020年6月行肝切除术的854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应用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 结果:854例患者中86例(10.1%)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III级)。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OR=1.905,95% CI=1.153~3.147,P=0.012)、手术方式(OR=3.412,95% CI=1.618~7.192,P=0.001)、术中血浆输注(OR=2.518,95% CI=1.51~4.199,P<0.001)、手术时间(OR=1.003,95% CI=1.002~1.005,P<0.001)、术后白蛋白水平(OR=0.922,95% CI=0.873~0.973,P=0.003)、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OR=1.001,95% CI=1.000~1.002,P=0.006)是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的C-指数为0.774,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95% CI= 0.74~0.836)。 结论:基于6个临床因素建立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个体化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用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为医务人员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辅助细菌性脓毒症诊断的可靠性,以及在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鉴别中的意义。方法本项目收集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8年12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细菌性脓毒症患者131例、登革热患者3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30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体内PCT水平。结果脓毒症组PCT为2.30(0.18,100)ng/ml高于登革热组0.27(0.09,0.54)ng/ml(P<0.001)及流感组0.04(0.01,0.35)ng/ml(P<0.001);而登革热组与流感组相比,PCT浓度则无统计学意义(P=0.128);其次,在脓毒症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者的PCT浓度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P<0.001)。结论 PCT高浓度对细菌性脓毒症的诊断精确可靠。另外,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者体内降钙素原的浓度明显不同,这可作为两种细菌感染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观察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 ,以评价其实用性和安全性 ,将 30例ASAⅠ~Ⅱ级患者 ,择期行LC手术 ,以微量泵持续静注异丙酚维持麻醉 (剂量递减法 10~ 8~ 6mg/kg·h-1) ,控制呼吸频率 16~ 2 5 /min ,人工气腹后保持轻度过度通气状态 ,连续监测呼吸循环功能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 :本组异丙酚平均总用量为 5 6 0± 12 8mg( 8.0 5± 2 .16mg/kg·h-1) ,麻醉诱导后SBP、DBP、MAP一过性降低 (P <0 .0 1) ,于插管后迅速恢复 ;CO2 气腹后PETCO2 开始上升并于 15min后达最高值但在正常范围 ,86 .6 7%的病例于拔管后 5~ 10min麻醉苏醒并能简单答话。认为异丙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用于老年人LC并于气腹期轻度过度通气能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相对稳定 ,且苏醒快 ,术后恢复良好 ,具有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揭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在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转染人正义和反义MnSOD基因的PC12细胞,用50 mmol H2O2攻击已转染的细胞系,并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 Hoechst染色方法研究H2O2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转染正义MnSOD的细胞比原细胞的MnSOD酶活性提高1.3倍,而转染反义MnSOD细胞的酶活性降低67%。结论 H2O2对PC12细胞毒作用是通过诱发PC12细胞凋亡作用来实现的;MnSOD具有抑制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作用,涉及线粒体的损伤,导致氧化还原失衡继而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