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53篇
  免费   4499篇
  国内免费   2739篇
耳鼻咽喉   1013篇
儿科学   740篇
妇产科学   264篇
基础医学   2741篇
口腔科学   904篇
临床医学   5314篇
内科学   3661篇
皮肤病学   459篇
神经病学   907篇
特种医学   2095篇
外科学   3797篇
综合类   12559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4614篇
眼科学   478篇
药学   5205篇
  60篇
中国医学   4796篇
肿瘤学   2375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568篇
  2022年   1439篇
  2021年   1810篇
  2020年   1562篇
  2019年   838篇
  2018年   874篇
  2017年   1285篇
  2016年   904篇
  2015年   1744篇
  2014年   2266篇
  2013年   2922篇
  2012年   4369篇
  2011年   4735篇
  2010年   4094篇
  2009年   3613篇
  2008年   3841篇
  2007年   3562篇
  2006年   3000篇
  2005年   2273篇
  2004年   1640篇
  2003年   1313篇
  2002年   960篇
  2001年   881篇
  2000年   629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目的:检测microRNA-125b(miRNA-125b)及其下游靶蛋白B细胞淋巴瘤-2 (Bcl-2) 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扁平苔藓(LP)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miRNA-125b在LP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Bcl-2、MMP-2在LP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使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估miRNA-125b与Bcl-2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LP患者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升高(0.52±0.05比0.49±0.04,t=2.84,P=0.018),MMP-2表达明显升高(7.48±2.88比5.78±3.82,t=2.19,P=0.032),而miRNA-125b表达明显下调(0.54±0.62比0.93±0.93,t=2.18,P=0.033)。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miRNA-125b表达与Bcl-2呈负相关(r=-0.26,P=0.027),但与MMP-2无明显相关(r=-0.22,P=0.056)。结论:miRNA-125b可能是LP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在LP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背景与目的:膜辅助蛋白CD46可保护宿主细胞免受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表明,CD46可能作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CD46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遗传变异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在线网站分析HCC组织和正常肝组织CD46表达的差异;2011—2015年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且未经放化疗的240例HCC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时期入院体检的500名健康人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评估CD46 rs1970530遗传变异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CD46在HCC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D46 rs1970530至少携带一个G等位基因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66,95% CI:0.448~0.990,P<0.05);两组间等位基因G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89,95% CI:0.478~0.994,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至少携带一个G等位基因者可降低高年龄组(>60岁)(P=0.048)和男性(P=0.023)人群的HCC发病风险,在女性和低年龄组(≤60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吸烟状态进行分层分析,rs1970530变异与HCC易感性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HCC中CD46基因高表达及CD46 rs1970530遗传变异影响HCC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lithotomy,RPLU)、输尿管软镜碎石清石术(lithotripsy with flexible ureteroscope,FURL)及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种不同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以明确直径大于1.5 cm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最佳处理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收集其术前术中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RPLU组56例、FURL组55例、PCNL组48例。对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FURL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RPLU组和PC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LU组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100%,100%)稍高于FURL组(90.9%,94.5%)和PCNL组(93.8%,93.8%),3组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均安全有效,FURL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普通型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临床特征,探讨重型/危重型病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日—2月10日期间住院治疗的1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比较疾病不同分型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125例中发热116例,平均最高体温为(38.38±0.62) ℃,肺部干湿性啰音12例;发病到就诊时间(5.90±3.32)d;影像学示双侧多发病变103例,淡片状或片絮状阴影87例,48 h进展迅速者25例;血白细胞总数( 5.12±1.95)×109/L,淋巴细胞计数(1.33±0.66)×109/L,C反应蛋白(28.00±36.28) mg/L,降钙素原(0.09±0.32) ng/mL,血清淀粉样蛋白A (102.39±81.41) mg/L,白细胞介素-6( 33.94±64.00) pg/ mL。重型/危重型组与普通型组的年龄、最高体温、呼吸频率、心率、指脉氧饱和度、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多而体征少为其临床特征,淋巴细胞计数多减少,影像多示双肺广泛分布浸润阴影。及早识别重型/危重型病例的预警征象,以有效减少重型/危重型病例的 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安罗替尼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6例SCLC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n=42)和联合组(放疗联合安罗替尼,n=44),探索两组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caspase 3、PARP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aspase 3、PA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caspase 3水平明显高于放疗组,PARP水平明显低于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安罗替尼可以有效提高SCLC患者血清内caspase 3水平,降低PARP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6.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且不编码的RNA。lncRNA 已被证明与人类疾病紧密相关,尤其是肿瘤发生发展。研究表明,肿瘤中一些异常表达的lncRNA 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肿瘤进展过程。在不同肿瘤组织中具有特异性表达特征的lncRNA与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出其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能。本文就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相关lncRNA 通过调控Wnt/β-catenin 信号转导,影响不同肿瘤类型发生发展的作用进行综述。本文结果或可为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杨蕙  刘检  唐林  蔺晓源  罗薇絮  韩远山  刘林  孟盼  王宇红 《中草药》2020,51(11):3013-3020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二甲双胍0.18 g/kg+氟西汀1.8 mg/kg),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低剂量组(20.52、10.26g/kg),另设健康大鼠为对照组。各组大鼠ig给药28 d后,采用血糖仪及ELISA法检测空腹血糖及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采用旷野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胰岛素受体磷酸化蛋白(p-IR)、磷酸化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海马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并伴随明显的外周胰岛素抵抗,其在旷野实验中的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蛋白检测结果表明大鼠脑内p-IR、p-IRS-1、p-PI3K、p-Akt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外周胰岛素抵抗水平减轻,其在旷野实验中的活动次数显著增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缩短,而海马内p-IR、p-IRS-1、p-PI3K、p-Akt表达显著升高。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有效调节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动物脑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患者对生存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目标从最初的根除肿瘤、解除病痛发展为修复局部缺损、还原乳房外形,并进一步发展至目前美学与功能学并重的乳房重建。作为功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乳房感觉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乳房重建术后乳房感觉的恢复已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就乳腺癌患者不同乳房重建术后乳房感觉恢复情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股骨头软骨下骨缺损表面积比与软骨塌陷预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中国家兔30只,采用不同直径环钻钻骨建立右侧股骨头软骨下骨缺损模型,术后16周处死家兔,根据右侧股骨头软骨下骨缺损直径随机分为A、B、C3组(软骨下骨缺损直径分别为4.0 mm、5.0 mm、6.0 mm),左侧股骨头作为正常对照,肉眼观察股骨头外形、关节面色泽、光滑度,软骨有无塌陷,并测量塌陷深度和范围,光镜观察股骨头病理改变.结果 软骨下骨缺损表面积比A组为0.085±0.021,B组为0.125±0.019,C组为0.190±0.014.Spe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组、B组、C组呈负性相关(r=-0.221、-0.321、-0.038,P=0.0310、0.0092、0.0430).大体观察A、B组股骨头关节面光滑,软骨瓣及周围关节软骨色泽基本正常;C组软骨瓣均有不同程度塌陷,软骨瓣及周围部分软骨色泽灰白、质软、无光泽、有细小裂纹.光镜观察A、B组骨缺损区有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形成;C组软骨均有不同程度塌陷,关节软骨增生区见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软骨细胞区有软骨内化骨形成.股骨头病理改变0级、Ⅰ级、Ⅱ级、Ⅲ级,A组分别为3例、5例、2例、0例,B组分别为1例、2例、5例、2例,C组分别为0例、1例、2例、7例.结论 随着股骨头软骨下骨缺损表面积比增加,软骨坏死发生率升高,软骨下骨缺损表面积比超过0.190时,软骨塌陷发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肺活量吸入诱导法中不同七氟醚维持诱导浓度对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将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各组诱导前静脉注射2μg·kg-1芬太尼,2 min后使用肺活量法吸入8%七氟醚,意识消后失立即静脉注射0.2 mg·kg-1顺式阿曲库铵,同时三组分别换用3%,5%和8%七氟醚维持诱导,面罩机械通气3 min后气管插管,使用Narcotrend监测诱导期的麻醉深度,记录诱导过程中和气管插管后意识消失的时间,气道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插管前C组MBP下降最明显,达基础值(MBPbase)的33.6%(P <0.001);(2)插管后1min,三组MBP上升至最大值,与MBPbase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与插管前相比,三组上升幅度为A组34.9%(P <0.01)、B组27.7%(P <0.001)和C组32.9%(P <0.01).插管后2 min三组HR上升到最大值,与插管前比较,三组上升幅度分别为A组20.0%(P <0.01)、B组15.2%(P <0.001)和C组20.6%(P <0.01).(3)诱导插管过程中,C组MBPmin较MBPbase下降42.2%(P <0.001),C组HRmax较HRbase升高22.3%(P <0.01).(4)C组MBP降低<30% MBPbase和HR升高>100次/分的发生率均高于A、B组(P <0.001).结论:芬太尼2μg·kg-1复合3%、5%、8%七氟醚吸入诱导均可减轻气管插管反应,芬太尼与5%七氟醚复合诱导血流动力学最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