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90篇
  免费   2504篇
  国内免费   2104篇
耳鼻咽喉   217篇
儿科学   263篇
妇产科学   367篇
基础医学   3243篇
口腔科学   513篇
临床医学   3462篇
内科学   3813篇
皮肤病学   197篇
神经病学   1497篇
特种医学   9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2670篇
综合类   4133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573篇
眼科学   606篇
药学   2830篇
  18篇
中国医学   1530篇
肿瘤学   2164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667篇
  2021年   1391篇
  2020年   1028篇
  2019年   925篇
  2018年   899篇
  2017年   896篇
  2016年   769篇
  2015年   1186篇
  2014年   1561篇
  2013年   1283篇
  2012年   1902篇
  2011年   1966篇
  2010年   1288篇
  2009年   1001篇
  2008年   1409篇
  2007年   1354篇
  2006年   1284篇
  2005年   1404篇
  2004年   942篇
  2003年   921篇
  2002年   735篇
  2001年   592篇
  2000年   643篇
  1999年   656篇
  1998年   431篇
  1997年   382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2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脑血管意外尿失禁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引起尿失禁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2例诊断为脑血管意外伴有尿失禁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静止期尿道压测定、充盈期及排尿期膀胱尿道功能测定)并按Burney分类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病变部位、脑血管意外性质和病变半球侧与尿动力学的关系。结果4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者31例(73.8%):其中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19例(45.2%),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3例(7.1%),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9例(21.4%);逼尿肌反射减低,外括约肌协调者11例(26.2%);无逼尿肌功能正常者。发生膀胱顺应性减低5例(11.9%),发生尿感缺失者11例(26.2%)。初感尿容量(140.00±46.97)ml;膀胱最大容量(293.20±60.71)ml;最大尿道闭合压(65.14±19.83)cmH2O。逼尿肌最大收缩力(Pdetmax)为(60.98±31.11)cmH2O;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为(35.98±17.46)cmH2O;逼尿肌收缩时间(Tcon)为(86.07±36.09)sec;最大流量(Qmax)为(9.02±5.62)ml/s。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其发病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皮层多灶以及额顶叶,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无明显差异,左右半球病变对尿动力学也无明显差异。结论脑血管意外后尿失禁的尿动力学异常主要为逼尿肌反射亢进,部分出现逼尿肌反射减弱,但感觉正常,感觉缺失者较少见;外括约肌功能以无抑制性松弛为主,其次为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少数出现不协调;较少出现膀胱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72.
膀胱癌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 2 (COX - 2 )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5 4例膀胱癌、2 9例癌旁组织和 10例正常膀胱粘膜中的COX - 2表达 ,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OX - 2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即膀胱癌组织 >癌旁组织 >正常膀胱粘膜。COX - 2表达随膀胱癌病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5、P <0 .0 1) ,且癌组织中COX - 2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COX - 2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有关 ,提示它可能在胱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抑制COX - 2活性可能为膀胱癌的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双波长技术在干扰物槲皮素存在下测定芦丁含量的方法,槲皮素浓度大到20mg/L时,误差不超过0.4%,回收率为94.2%~100.2%。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20岁以上22830人按HBsAg状况和肝损害表现分队列进行随访,平均追踪6.8年,在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均以HBsAg携带者并有重度肝损害者(肝大+肝功能异常)的肝癌死亡率和相对危险性最高,相对危险性分别为37.3和22.5倍。以无肝大和肝功能异常的非携带者最低,肝癌的发生和肝损害的程度呈平行关系。HBsAg携带者发生肝癌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高于非携带者7倍,并发现HBsAg携带并有重度肝损害的肝癌死亡的平均年龄显著提前。认为肝癌高发区人群中HBV的持续感染和肝损害的广泛存在是导致肝癌高发和早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
介绍用Logistic 曲线来计算初潮均龄及95%可信区间,该方法只需原始数据即可进行计算,不必将来潮率以概率单位置换,从而避免了年龄与发生率的S 形曲线与正态分布函数相符这一要求。经验证和比较,认为本方法计算简便,误差小,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动态观察了乙醇摄入对小鼠肝功能及磺胺嘧啶(SD)代谢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天以25g/kg乙醇摄入2周,SGST活性明显升高,随着摄入时间的延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呈进行性增高,同时,SALT活性也与乙醇摄入时间呈明显正相关,提示长期乙醇摄入对肝脏的不利影响。乙醇对肝匀浆中GST和苯胺羟化酶活性呈双重作用,早期具有诱导酶活性的作用,但诱导的时间和强度不同,后期则可抑制酶的活性。SD在小鼠体内的代谢符合二房室模型,乙醇对SD的代谢具有双相作用,早期使SD代谢加速,后期则使代谢延缓,表明乙醇对代谢SD的N乙酰化酶可能具有酶促酶抑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7.
以正十一醇为内标,用程序升温填充柱GC法同时测定复方丁香吸入剂中的丁香酚、冰片及薄荷醇的含量。本法采用FID为检测器,色谱柱为10%PEG-20MChromosobWAW-DMCS80~100目。2m×4mm(I.D.)不锈钢填充柱,柱室温度程序为140℃(6min)3℃/min→175℃(10min)。样品用乙酸乙酯超声振荡提取30min,过滤后便可进样分析。  相似文献   
78.
褪黑素和哌替啶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板法或甩尾法测定小鼠痛阈,发现褪黑素10~40mg·kg-1ip后60min时镇痛作用最强,150min时仍有镇痛作用。哌替啶10~40mg·kg-1ip后30min时镇痛作用最强,120min时已无镇痛作用。在60min时两者镇痛作用相近。是示两者的作用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79.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繁育及其应用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带过滤罩的透明鼠在层流柜内繁育T和B淋巴细胞缺失的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获得成功,1993年5月至1994年4月,共繁育scid小鼠221只,寿命均超过12个月。平均每窝产仔数为5.5只,显著低于对照组BALB/c小鼠,不育率为14.9%,离乳率为88.2%,与BALB/c小鼠相比均无明显差异。scid小鼠4~10周龄的体重与同龄BALB/c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微生物学检测均符合SP  相似文献   
80.
为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死亡相关因素,对2003年5月6日至6月27日收治的220例SARS患者中19例死亡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临床治疗及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死亡SARS患者年龄24~86岁,平均(57.63±16.76)岁。大于45岁13例(68.4%)。男性15例(78.9%),女性4例(21.1%)。有明确接触史19例(100%)。并存基础病13例(68.4%)。死亡距发病时间14~54d,平均(35.37±11.66)d。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9例(100%),咳嗽12例(63.2%),畏寒5例(26.3%),气促10例(52.6%),胸闷11例(57.9%),肌痛5例(26.3%),腹泻6例(31.6%)。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降低。血气分析低氧血症16例(84.2%);心肌酶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进行性升高。T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值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进行性降低。胸部X线双侧、肺病变面积>1/3者19例(100%)。临床诊断继发混合感染(细菌、真菌)19例(100%)。采用综合治疗,其中激素18例(94.7%)、机械通气15例(78.9%)。死于呼吸衰竭18例(94.7%)。提示年龄、合并基础病、肺部病变程度、低氧血症、T细胞亚群CD3、CD4绝对值降低、激素剂量、混合感染等是影响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