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06篇
  免费   3120篇
  国内免费   2183篇
耳鼻咽喉   258篇
儿科学   588篇
妇产科学   182篇
基础医学   1876篇
口腔科学   683篇
临床医学   3957篇
内科学   2531篇
皮肤病学   238篇
神经病学   722篇
特种医学   1301篇
外科学   3166篇
综合类   8655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552篇
眼科学   319篇
药学   4109篇
  56篇
中国医学   3200篇
肿瘤学   1308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431篇
  2022年   1031篇
  2021年   1249篇
  2020年   1150篇
  2019年   550篇
  2018年   607篇
  2017年   898篇
  2016年   745篇
  2015年   1277篇
  2014年   1601篇
  2013年   2082篇
  2012年   2994篇
  2011年   3112篇
  2010年   2750篇
  2009年   2520篇
  2008年   2552篇
  2007年   2434篇
  2006年   2248篇
  2005年   1604篇
  2004年   1211篇
  2003年   1017篇
  2002年   760篇
  2001年   755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994~2003年收治的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治疗及预后。结果手术治疗20例,13例痊愈,3例形成假性胰腺囊肿,4例死亡,病死率20%。非手术治疗37例,24例痊愈,5例形成假性胰腺囊肿,8例死亡,病死率22%。病死率在手术组与非手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组内不同分级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不完全相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死因,控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治愈时间内微波治疗次数的影响。方法两组均用微波清除疣体,每周1次,直至疣体不再出现;治疗组同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照组肌注干扰素α-2b,均每周3次。两组均在疣体不再出现后巩固用药2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均治愈,治疗组平均应用微波治疗4.17次(1~18次),对照组平均应用微波治疗4.24次(1~20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与干扰素的疗效相当,但前者价格低、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3.
探讨2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再次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监护的要点.针对手术的致死危险因素如心律失常、左心室射血分数、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等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4.
235例乳腺病变粗针吸微创性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昀  曹旭晨  丁秀敏  韦丽  高玉霞  刘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24(5):596-598,F0003,F0004
目的评价乳腺病变粗针吸活检(CNB)方法,探讨CNB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CNB后接受手术治疗的235例乳腺病变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对其中CNB诊断为浸润性癌后行术前化疗的87例进行p53、c-erbB-2、ER和PR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并与观测化疗后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合分析。结果235例中CNB诊为乳腺癌者204例,与手术后病理良恶性符合率为100%;CNB诊为非浸润性癌中60%病例术后病理发现浸润性癌成分;CNB诊为不典型增生者中50%术后病理证实为癌;CNB组织与术后常规组织免疫组织化学表达阳性率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化疗反应的病例p53、c-erbB-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c-erBb-2阳性病例多无明显化疗后形态学改变。结论CNB对乳腺病变是一种有效且创伤轻微的诊断方法,但它仍有一定局限性,用CNB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中国安氏Ⅰ类错成人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从西安市11所大学2098名新生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01名(男53名、女48名)安氏Ⅰ类错样本。拍摄头颅定位X线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头影测量软件测量,用Alabama分析法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颅颌面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国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上下颌突度大,面型较突;平面倾斜度、上下中切牙倾斜度及下中切牙至NB线距均较大;Y轴相对SN平面夹角增大,生长方向为后下。结论: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比较,中国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颅面结构呈现颌骨突度大、下切牙唇倾及下颌趋向后下等特征。  相似文献   
96.
连续浅缝法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连续浅缝法修补单纯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VSD)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体重10kg以内(≤10kg)50例单纯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均采用自体心包连续浅缝法修补。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32±21min(14-52min),体外循环时间56±35min(29-69min)。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9例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结性心律。2例膜周偏流出道型VSD患者因前上缘残余分流分别为0.4cm和0.3cm,再次手术修补;1例后下缘残留细束样分流,直径0.15cm,随访6个月后自愈;10例膜周偏流出道型VSD患者剪开三尖瓣,8例垂直瓣环,2例平行瓣环;1例三尖瓣中度反流,随访无加重;5例轻度反流,4例轻微反流,随访均无加重;1例心包积液;1例再次进入手术室止血。结论连续浅缝法是修补单纯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有效外科纠治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房室结逆向传导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在我院行电生理检查和/或射频消融的成年患者中电生理资料比较完整的300例患者的房室结逆传电生理特点。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有161例(54%)有房室结逆传。有逆传患者的前传功能要好于无逆传的患者,对于术后存在室房逆传的患者,逆传功能均明显差于前传功能。射频消融术后有28例(17%)经房室结逆传最早激动冠状静脉窦口,其逆传功能较最早激动希氏束电图的病例相比要差,而两者的前传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术后54%的患者存在房室结逆传,可能是正常人群中室房逆传的真实反映。有室房逆传患者的房室结前传功能优于无室房逆传者,也优于其本身的逆传功能。房室结逆传冲动进入心房可能存在两条不同的通路。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5-38岁,平均23.96岁。诊断时间距外伤时间最短的为2d,最长的8个月,平均4.1个月。早期明确诊断后行经关节突入路胸椎间盘摘除术。[结果]11例患者获得1、1-3.8年术后随访,平均随访2.6年。根据Otani’s等分级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失败0例。手术优良率为90.91%。[结论]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较少见,无典型临床表现,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是远期优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99.
肿瘤多药耐药与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多药耐药是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最近研究发现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细胞耐药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凋亡、NF-κB、MAPK、PI3K/Akt通路及肿瘤干细胞等方面,而应用相应的通路阻断剂逆转耐药将成为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亮点。本文主要对以上与肿瘤多药耐药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生长板软骨细胞旁分泌作用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成骨分化的相关性。方法大鼠BMSCs与生长板软骨细胞进行间接共培养,培养终末期做细胞化学染色,定量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生长板软骨细胞持续高表达VEGF。BMSCs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ALP活性升高,BMSCs的VEGF的表达也逐渐增强。培养液加入两种分泌型VEGF中和抗体后,VEGF表达趋势不变,ALP活性仍为升高趋势,也不影响培养终末期钙化结节的形成。培养终末期BMSCs的CD31和CD34均阴性。结论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VEGF的表达符合成骨细胞分化基因的表达规律,与成骨细胞特征性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体外条件共培养条件下,中和VEGF后并不能阻碍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