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与游泳相结合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08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综合训练组59例和对照组49例,2组均进行抚触,游泳组新生儿每天游泳1次。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和外周血中黏蛋白-1基因(MUC1mRNA)作为肺癌微转移标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首先检测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及其67枚纵隔淋巴结,以及30枚病理报告为NSCLC的纵隔淋巴结的MUC1mRNA,以证实RT-PCR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然后检测158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和97例手术患者的病理报告阴性的296枚纵隔淋巴结的MUC1mRNA的表达,以了解和比较NSCLC患者的外周血和纵隔淋巴结肺癌微转移情况。结果在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MUC1mRNA,158例NSCLC患者有49例在外周血中检测到MUC1mRNA,阳性率为31.0%,两者差异显著(P<0.01);经χ2检验,Ⅰ、Ⅱ期NSCLC患者的外周血中MUC1mR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Ⅰ期或Ⅱ期与Ⅲ期间差异显著(P<0.05),与Ⅳ期间差异明显(P<0.01),Ⅲ、Ⅳ期间差异显著(P<0.05)。对Ⅲa期以下的97例手术患者,术中所取的296枚病理报告为阴性的淋巴结进行MUC1mRNA检测,结果显示112枚为MUC1mRNA阳性,阳性率37.8%;30例肺良性病变的67枚淋巴结中有1枚MUC1mRNA阳性,假阳性率为1.5%,与前者比较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RT-PCR法对患者淋巴结和外周血中MUC1mRNA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肺癌微转移的一个诊断标准,同时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3.
摘要:目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者单纯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亚低温疗法实施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之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d、90dBe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应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中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74.
目的调查大学新生中网络成瘾、睡眠质量及日周期类型的检出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网络调查于2019年9—12月对四川大学2019年9157名新入学本科生进行心身健康问卷调查,采用杨氏网络成瘾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清晨型-夜晚型问卷,分别调查网络成瘾、睡眠质量以及日周期类型的检出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人口学分类(性别、年龄)、睡眠质量及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间的相互影响后,分析网络成瘾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回收得到有效应答问卷7457份,网络成瘾总检出率为8.86%(661/7457),其中女性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0.04%(348/3466),男性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84%(313/3991),睡眠质量问题总检出率为11.73%(875/7457);日周期类型为夜晚型、中间型、清晨型的检出率分别为:54.73%(4081/7457)、43.02%(3208/7457)、2.25%(168/745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后,性别(女性OR=1.26)、睡眠质量(OR=4.12)及日周期类型(中间型OR=0.37、清晨型OR=0.24)仍为网络成瘾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大学生中女性网络成瘾患病率高于男性,多数学生的日周期类型为中间型及夜晚型,在控制睡眠质量影响的情况下生物节律日周期类型仍是网络成瘾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睡眠生物节律在网络成瘾的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5.
精神病医院住院病种的季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圆分布统计分析方法,对精神科常见病种进行季节性分析。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差异,均为春季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76.
我们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论证P300作为精神分裂症贵传标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1998-2008年我院对本地区的妇女病普查,掌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趋势,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诱因,进一步加强预防保健措施,提高防病能力。方法:采用妇科检查、B超及CA 125血液检查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文化程度高,工作时间长,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的妇女内异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妇女。  相似文献   
78.
提要伤害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儿童期伤害是儿童的重要健康问题,为了了解伤害的现况及其原因,为今后开展伤害的预防工作提供流行病学的基本资料,本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市2所小学及1所中学的7-16岁在校学生共2553名1年中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伤害发生率为37.96%,男性儿童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38.1%的儿童1年中发生两次以上的伤害。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在发生的伤害类型中,跌伤的发生率占首位,居前4位的伤害原因是玩耍、运动、骑车及走路;伤害发生地点主要…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与尿酸(Ur)、血糖(GLU)及脂肪代谢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高血压病患者90例,按年龄、性别配对,选择90例正常血压的健康人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中Ur、GLU、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的分布特点。结果 ①观察对象血清中Ur、GLU、TG、TC的含量,高血压病组高于对照组,而高血压病组血清HDL水平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相关分析显示,血压值与Ur、TG、TC、GLU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中Ur、GLU、TG、TC的升高及HDL的降低与高血压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血压的高低和血清中尿酸、糖及脂代谢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既往因移植日内膜<7 mm取消新鲜体外受精(IVF)组移植周期,该周期拟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204例。随机分为两组,激素替代组118例(对照组)和激素替代联合G-CSF宫腔灌注组86例(观察组),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子宫内膜增厚情况,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前增加,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治疗前后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第15天(D15)Ⅱ+Ⅲ血流类型较对照组Ⅱ+Ⅲ血流类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D15Ⅱ+Ⅲ血流类型较月经第8天(D8)Ⅱ+Ⅲ血流类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D1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D8 PI、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宫腔灌注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下血流状况,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