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71.
[目的]观察游离脂肪酸(FFAs)对人成熟网膜脂肪细胞脂联素分泌的影响及罗格列酮(RSG)干预的效果.[方法]取6名外科手术女性患者的网膜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分离纯化成熟脂肪细胞.细胞在FFAs(油酸∶软脂酸,2∶1)和(或)加用RSG的培基中培养不同的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基中脂联素浓度.[结果]FFAs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抑制网膜脂肪细胞脂联素分泌,各个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脂联素降低有统计学意义;RSG可逆转此种抑制作用,高浓度(10 μmol/L)时逆转作用更强.[结论]FFAs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网膜脂肪细胞脂联素分泌,但此种抑制作用可被RSG逆转.  相似文献   
72.
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Ⅰ型糖尿病常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ATD)有关,有文献报道,ATD及Ⅰ型糖尿病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种族有关,但中国人的情况不清楚。本课题研究了中国Ⅰ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抗-TPO)产生的频率及浓度。对象与方法243例Ⅰ型糖尿病人与70例正常对照,测定血清抗-TPO,测量方法是RIA。结果 用RIA方法测定血清抗-TPO,批内及批间误差系数分别为5.5%和11.1%。在243例Ⅰ型糖尿病患者中,53例(21.8%)抗-TPO阳性,其中女性占多数(女性:男性=37:16),而抗~TPO阴性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女性与男性比例为99:91。在抗-TPO阳性的患者中,又以老年人和糖尿病病程长的为多。结论 RIA是一种灵敏的、精密的测定抗-TPO的方法,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Ⅰ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1.8%抗-TPO阳性,提示中国人ATD与Ⅰ型糖尿病也密切相关,并无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73.
游离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涛  钟惠菊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3):319-320,381
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游离脂肪酸血症通过多种机制加重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功能障碍,在T2DM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拟从药物抑制糖基化和氧化应激两方面为出发点,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12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完成。①葛根素为棕黄色粉末,纯度90%,由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②选取2月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数字表法取40只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72h后尿糖+++-++++。血糖≥16.7mmol/L者为造模成功。除去造模失败及死亡大鼠,共20只糖尿病鼠纳入实验,分为糖尿病模型组、葛根素治疗组,各10只。剩余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造模,只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⑧糖尿病模型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00mg/(kg&;#183;d),葛根素治疗组腹腔注射葛根素80mg/(kg&;#183;d),正常对照组不给药。连续给药12周后,断尾取血测定血糖,使血糖波动在25mmol/L左右。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各组1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过程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明显,精神状况良好。动作自如,反应灵敏。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精神逐渐萎靡、明显消瘦、多尿、早期多动,后期反应迟钝,1只视力下降,2只白内障,1只出现反复腹泻。葛根素治疗组精神状况良好,无自内障及尾、足坏死,动作自如,反应灵敏度较正常对照组稍差。②造模后各组大鼠尿量、体质量、肾重/体质量、血糖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葛根素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下降、尿量增加、血糖升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大鼠体质量、肾重/体质量明显提高(P〈0.05)。③造模后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葛根素治疗组大鼠血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升高(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升高(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P〈0.05)。结论:葛根索无降糖作用,但能显著改善肾功能,可能是通过抑制肾脏氧化应激及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从而阻碍氧化糖基化反应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内皮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葛根素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B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分离主动脉,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内膜内皮素表达。结果①造模2组大鼠均出现血脂、血压异常及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②葛根素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血压(P<0.05)、甘油三酯(P<0.05)、胆固醇(P<0.05)、低密度脂蛋白(P<0.05)、糖化血红蛋白(P<0.05)、糖化低密度脂蛋白(P<0.05),提高高密度脂蛋白(P<0.05);葛根素降低血压及主动脉内皮素(P<0.05)表达。结论葛根素有确切的主动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特点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IS)及胰岛素抵抗(IR)状况.方法 对40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40名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按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4组,与对照组比较.93例FPG≥8.3mmol/L者应用格列齐特(达美康)缓释片进行干预治疗1~3个月,血糖达标后重复OGTT并计算干预后的IR及IS.结果 (1)随着FPG水平的升高,糖尿病各组IR、IS逐级恶化:在FPG≥9.7mmol/L组,胰岛素敏感性为正常组的30%,IS仅为正常组的5%;(2)在FPG<9mmol/L组,IR能解释70%的血糖水平变化,而在FPG高于≥9mmol/L组,IS能解释60%的血糖变化;(3)格列齐特缓释片干预治疗IR及IS有了显著的改善.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IR及IS随空腹血糖升高而恶化,但是IS恶化更为严重;这种双重恶化在高血糖状态得到纠正后在相当程度上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糖尿病培哚普利治疗组(DP),治疗12周,比较各组大鼠尿白排泄(UAE)的改变以及肾脏超微结构伯改变。结果 DC组UAE显著高于NC组,DP组显著低于DC组;DC组肾脏超微结构表现为显著的基膜增厚、系膜增生,DP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培哚普利能够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患者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变化规律。方法:对40例正常对照者和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精氨酸(L—ARG)兴奋试验并检测空腹血糖和体质量指数等参数。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初发组35例、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组32例和继发性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组34例。计算L—ARG兴奋试验中的急性胰岛素反应(acute insulin response,AIRARG)指数、稳态模型评价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of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及其胰岛素分泌指数(insulin secretion of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S),各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的HOMA—I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校正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分泌值评估胰岛功能的影响后,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的AIRARG: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2型糖尿病各组间AIRARG指数比较为:初发组〉有效组〉失效组(P〈0.01);2型糖尿病各组间的HOMA—IS比较未发现初发组和有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各个阶段均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从初发者到继发性磺脲类失效患者,其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改变表现为逐级衰退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DL),治疗12周,电镜观察各组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DC组肾小球基底膜显著增厚,系膜和系膜细胞呈显著性,DL组上述改变显著减轻。结论:氯沙坦能够减轻或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提示它能够对糖尿病肾脏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益糖饮颗粒剂降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益糖饮颗粒剂对链脲佐菌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降血糖的实验研究,同时观察血清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变化。结果表明,益糖饮颗粒剂低,中及高剂量治疗糖尿病大鼠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各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大剂量并有降低血清甘油三脂的作用;高剂量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