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7篇
  2023年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1985-2014年中国汉族18岁青少年身高长期趋势的性别变化。方法 选取1985、1995、2000、2005、2010和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124 099名18岁汉族青少年的身高数据。以性别分层,采用ANOVA比较各年度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以及城乡、地区和营养状况亚组中的身高差异。计算各年度性别身高差和身高比。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以身高为因变量,在不同地区分层下分析不同身高水平与性别关系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1985-2014年,中国18岁男性青少年平均身高以1.3 cm/10年的速度增长,女性青少年增长速度为0.8 cm/10年,无论男女,身高增幅最快的阶段均为1995-2005年。男性青少年各亚组平均身高均高于女性(P<0.05)。性别身高差一直在扩大,从1985年的11.1 cm上升到2014年的12.6 cm,性别身高比稳定在1.07~1.08之间。无论男女,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均表现为城市高于乡村,东北地区高于其他地区(P<0.05),2000年后的男性肥胖青少年和2010年后的女性肥胖青少年平均身高高于其他群体(P<0.05)。在控制了城乡、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后,18岁男女青少年身高在P5P25P50P75P95都有随时间增长的趋势,不同百分位点身高的性别差值在0.45 cm/10年~0.57 cm/10年之间。地区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除东北地区身高P5P95外,东北地区其他百分位点和其他地区各百分位点身高增长幅度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985-2014年,身高的性别差异在扩大,男性青少年身高增长更为明显,东北和东部地区青少年身高增幅更大,未来要增加对中西部青少年的关注,发挥其身高发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22.
目的描述2019年中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的现况, 并分析其与校内体育活动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选取163 656名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 使用Mann-Whitney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和体育活动时间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得分、感知运动障碍得分和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的差异, 采用χ2检验比较儿童青少年校内体育活动时间的差异。建立log-binomial回归模型, 在调整个人、家庭和学校等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影响因素后, 分别分析儿童青少年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与其感知运动益处得分和感知运动障碍得分, 以及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感知运动益处得分、感知运动障碍得分和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的M(Q1, Q3)分别为4.11(3.78, 4.78)、2.70(2.10, 3.20)和1.55(1.22, 2.07), 其中, 城市儿童青少年、男生、年龄较小和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的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得分和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更高, 且感知运...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中国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性别差异,为制定改善其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定义体质健康优秀/优良标准。使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分析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性别和年度差异。结果 2010—2019年,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分别从1.8%,0.7%,0.3%,0.5%和1.3%上升为4.3%,2.8%,1.2%,1.3%和3.5%,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壮族学生优良率分别从12.9%,8.0%,7.2%,8.4%上升为24.7%,20.1%,12.6%,19.8%(Z值分别为6.15,6.71,4.12,3.06,5.26;11.88,13.42,6.70,11.08,P值均<0.05)。2019年,各民族13~15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优于16~18岁学生,男生优于女生,但性别差异在10年间出现缩小趋势。结论 五...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骑车违规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减少中学生骑车违规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6个区县的32 810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采用两步聚类法将有骑车违规行为的研究对象分为4类风险等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风险4级与人口统计学特征、其它非故意伤害行为的关联强度。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骑车率为80.0%,其中,37.2%的人报告有骑车违规行为。男生的各项违规行为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0.05);高中生与初中生骑车违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P<0.05);母亲文化程度越低,学生骑车违规报告率越高;单亲、重组和隔代家庭学生的骑车违规报告率高于核心和大家庭的学生;有其它非故意伤害行为学生的各项违规行为报告率均高于无此类行为的学生(P<0.05)。男生、高中生和重组家庭学生分别比女生、初中生和其它类型家庭的学生更易出现风险等级较高(3、4级)的违规行为;农村学生不同风险等级(1、3、4级)违规行为的报告率普遍高于城市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技校/中专的学生风险4级违规行为报告率最高;有其它非故意伤害行为学生的风险4级违规行为报告率均高于无此类行为的学生(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生(OR=2.75,95%CI:2.51~3.01)、农村(OR=1.41,95%CI:1.30~1.54)、母亲文化程度高、重组家庭(OR=1.51,95%CI:1.10~2.10)、有步行违规、有非安全场所游泳、滑冰行为(OR值分别为2.47、1.29、1.80,95%CI分别为2.19~2.78、1.12~1.49、1.57~2.07)是骑车风险4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骑车危险行为与性别、学段、城乡、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其它非故意伤害行为密切相关,在对青少年的骑车违规行为进行干预时,应考虑从个体、人际、组织、社区和国家政策五个水平进行多层次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中国汉族9~18岁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报告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2010—2019年3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9~18岁的汉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纳入503 905人进行研究。采用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各年份不同特征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h报告率的差异,以及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报告率在年度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计算2010年和2019年相对于2014年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报告率的现患比(prevalence ratio,PR)值。计算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报告率年均增长值。结果 中国汉族9~18岁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h报告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2010年时为22.69%,在2014年时上升为25.96%,最终上升至2019年的41.36%。2010年、2014年和2019年男生(25.33%、28.55%、43.06%)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报告率均高于女生(20.06%、23.38%、39.66%)(χ2=660.87、598.65、195.27,...  相似文献   
26.
分析中国7~ 14岁汉族中小学生贫血流行现状和地区差异,为改善中国儿童贫血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7~ 14岁汉族中小学生71 115名.使用WHO贫血诊断标准,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定义贫血及其严重程度.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群体贫血程度分布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和中重度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7~14岁中小学生总体贫血率为8.9%,其中轻度和中重度贫血率分别为5.8%和3.1%.男生7~ 14岁平均血红蛋白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7岁男生贫血率(9.8%)和中重度贫血率(4.4%)最高.女生7~12岁平均血红蛋白水平逐渐上升,14岁有轻微下降,14岁贫血率(13.3%)最高,7岁中重度贫血率(4.8%)最高.30个省份中,学生总体贫血率最高的2个省为海南(24.1%)和甘肃(19.6%),最低的为北京(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7岁和9岁学生,相比于居住在城市,居住在农村是贫血(OR=1.34)和中重度贫血(OR=1.48)的危险因素;相比于居住在好片,中片、差片均是贫血(OR值分别为1.43,1.26)和中重度贫血(OR值分别为1.41,1.35)的危险因素;对于12和14岁学生,女生患贫血和中重度贫血(OR值分别为2.41,2.20)的风险高于男生.结论 中国7~14岁中小学生贫血率总体较低,但地区和人群变异大.在贫血率高的地区应基于实际情况通过除虫或补充铁剂等方式降低贫血率,干预应关注青春期女孩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1985-2005年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发展趋势.方法 利用198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杳资料,对蒙古族、同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藏族、瑶族、黎族、羌族、布依族、侗族、苗族、土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15个少数民族7~18岁中、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及素质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的部分指标均有所提高,但也有部分指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大部分少数民族男女生速度素质明显提高,但耐力素质和肺活量出现显著的下降;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耐力素质较好;朝鲜族男女学生各项运动素质出现全面下降.例如,柯尔克孜族学生在肺活量水平和速度素质方面表现突出;维吾尔族学生体格发育和肺活量水平相对较高,但在跑、跳等方面较差,反映下肢爆发力是其弱项;相反,黎族和壮族男女学生在跑、跳、男生肩背肌肉力量以及耐力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良好的素质.结论 各少数民族学生在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方面具备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28.
青少年成年身高的长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成年身高增长是生长长期趋势的重要表现   生长长期趋势(secular growth trend),是近两个世纪以来发生的人类生物学重大现象之一,表现为儿童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发育提前,成年身高持续增长.欧美各国儿童和少年1880至1998年的生长变化表明:5~7岁人群的身高和体重增幅分别为1 cm/10年和0.3 kg/10年;8~11岁人群的身高和体重增幅分别为1.3 cm/10年和0.5 kg/10年;12~15岁青春期阶段身高增幅男性为2.5 cm/10年、女性为2.1 cm/10年,体重增幅男性为2 kg/10年、女性为1.5 kg/10年;18岁成年男女性身高增幅分别为0.6~1.1 cm/10年和0.4~0.8 cm/10年.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调查煤矿井下生产性噪声对工人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 首先对煤矿井下采掘现场进行噪声测定,然后对252名井下工人(其中 人159名,采煤工人93名)进行纯音听力测听,将测听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2名工人中近9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呼力损伤,以高频听力损伤为,平均呼力曲线为缓降型,工龄愈长,听力损失愈显(P〈0.01);掘进工人听力损伤与采煤工人听力损失有高度显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0.
背景和目的:评价巴塞罗那中产阶级人群的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状况,并与1987年数据进行比较。方法:对分析以下4个人群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1)孕期正常、出生于2001年和2002年的40周龄婴儿,其中男婴268名、女婴243名;(2)出生于1998至2000年,年龄3个月至3岁的男童158名、女童146名,按每3个月至半岁分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