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7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68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445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44篇
  1篇
中国医学   160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高 ,瘢痕子宫妊娠也随时之增多。剖宫产后阴道分娩虽已被证实安全、可行 ,但瘢痕子宫破裂仍是威胁母婴安全的严重并发症。产程中的先兆子宫破裂较容易被发现 ,但妊娠晚期的隐性子宫破裂不易被发现 ,自 1988年至今 ,我科共发现 4例 ,均在产前 B超检查时发现而决定施行剖宫产 ,避免了试产中的子宫破裂。现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患者 2 8岁。主因孕 2产 1宫内孕 39+ 1周头位无产兆 ,于 1988年 6月 12日入院待产。既往体健 ,第 1胎因胎盘前置 ,于 1982年在当地医院行子宫体部剖宫产术。入院后体格检查正常 ,产科情况 …  相似文献   
132.
维生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4种维生素联合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损伤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24只雄性家兔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在普通饲料中加入胆固醇、猪油和甲硫氨酸,维生素组饲料同模型组,每天再另外灌胃给予维生素E、C、B6和叶酸,连续8周。第8周末,取血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脂(除HDL-C以外)、同型半胱氨酸和内皮素水平均显著升高(t=2.412,P<0.05;t=3.802~5.830,P<0.01),血清一氧化氮虽有降低,但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HDL-C/LDL-C比值明显减少(t=6.622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生素组血清总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降低(t=2.514~2.726,P<0.05),而血清一氧化氮显著升高,HDL-C/LDL-C比值也明显增加(t=4.128~5.076,P<0.01)。结论:维生素E、C、B6和叶酸联合运用,能够降低血中多种危险因子的水平,调节血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平衡,减少或阻断危险因素对内皮功能的损伤,对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维拉帕米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再流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治疗手段.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PCI、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可挽救濒危的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治疗动静脉阻塞性疾病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用腔内超声消融术治疗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近期疗效进行总结。结果7例ASO患者,超声消融术后均达到了血管再通而无穿孔,血管造影示动脉狭窄由(93±12)%减少到(35±6)%,肢体缺血症状明显改善。33例DVT患者超声消融术后血管均再通,静脉平均狭窄由100%减少到(28±8)%,肢体肿胀消失。结论超声消融术是治疗动静脉阻塞性疾病安全、高效、微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B超对胎盘早剥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27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阴道出血发生率占62.9%,腹痛占55.55%,子宫张力增高伴压痛及胎心消失均占37.04%,胎心率异常占33.33%,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占74.07%,围生儿病死率40.74%.结论 结合诱因、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尽早对胎盘早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同期住ICU非脓毒症患者与脓毒症患者各40例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脓毒症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较非脓毒症患者明显降低(P〈0.05),脓毒症死亡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较存活组明显偏低(P〈0.01),且脓毒症死亡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进行性降低。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临床可采取系列措施提高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减少脓毒症的发生,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7.
目的:评估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homogeneous spinal-shortening axial decompression,HSAD)后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6年7月接受HSAD治疗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共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1~64岁,平均29.9±16.7岁。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均采用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评估患者膀胱功能,术前及末次随访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膀胱顺应性、残余尿量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5~54个月(32.4±10.1个月)。术前ICI-Q-SF评分为14.94±4.15分,术后3个月时为9.88±4.43分,术后6个月时为8.63±4.17分,术后12个月时为8.19±4.22分,末次随访时为7.63±4.40分,术后各次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膀胱安全容量由术前155.31±75.33ml增加至252.69±64.9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逼尿肌漏尿点压由术前43.12±17.96cm H2O降至30.44±13.96cm 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顺应性由术前8.56±5.78ml/cm H2O升高至23.10±12.05ml/cm 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量术前140.44±113.66ml减小至84.06±70.0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AD可明显改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泌尿功能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 对62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前子痫11例,产时子痫2例,先兆子痫49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产妇死亡.剖宫产率81%,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32.2%,重度窒息率17.7%。围生儿死亡率6.5%。结论 对于妊高征的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适时终止妊娠是重要手段,终止妊娠的方式首先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9.
刘豪  盛永富  张华志  王海波 《现代康复》1998,2(11):1233-1233
我院1997年4月~1997年8月共收治日装卸鯷鱼时发生急性缺氧性脑病并有害气体中毒72例.均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入住某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A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B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C组行早期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感染情况、感染指标水平(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治疗后第14天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值。结果 A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00%,B组为20.00%,C组为22.00%,三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1)。第7天、第14天A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B、C组;第3天A、B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均较C组低;第7天、第14天A组患者的PCT较B、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腹胀(8.00%)、腹泻(4.00%)、胃潴留(4.00%)的发生率均为三组最低。治疗后第14天A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最低。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能有效降低感染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