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了解青少年的自我悦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提高青少年自我悦纳水平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中国6个省中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初中、高中、大学生和社会青年4类群体共5 709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尊量表(SES)评估其自我悦纳水平(得分范围10~40).结果 初中、高中、大学生和社会青年4类群体的自我悦纳平均得分分别为28.15,28.40,28.97和27.45,不同群体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64,14.41,P值均<0.01).80%以上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能够做到与大部分人表现一样好”“很看好自己”“对自己比较满意”;约5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不到20%的青少年觉得自己自尊心够强.4类对象中对自身性别感到苦恼的比例为11.57%~22.22%,因自身体型、外貌等身体意象感到苦恼的比例为37.56%~61.4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4类对象中,对家庭总体感觉较好、对自己性别满意、较少为身体意象苦恼者自我悦纳水平较高(P值均<0.01);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父母亲学历、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出生地性质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性别偏好等.结论 青少年自我悦纳水平总体尚可,并受多种因素影响.要加强对家长和青少年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尤其关注农村、家庭氛围和经济状况较差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探究青少年在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与抑郁之间的关联,为预防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发生及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12月在上海市3所初中招募六至八年级全部学生1 649名,采用平板计算机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青少年的人口学特征、抑郁状况以及参与欺凌的情况等.结果 75.74%的学生涉及欺凌,其中旁观者456名(27.65%),受欺凌者559名(33.90%),欺凌者33名(2.00%),欺凌-受欺凌者201名(12.19%).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在不同欺凌角色分布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89,9.59,P值均<0.05).在抑郁分组中,低分组l 022名,占61.98%;高分组有627名,占3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未涉及欺凌者相比,涉及欺凌的4种角色人群均有更高的抑郁水平,以欺凌-受欺凌者(OR=4.77,95%CI=3.27~6.96)和受欺凌者(OR=3.66,95%CI=2.71~4.94)为甚.结论 青少年在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和抑郁水平之间存在关联,与未涉及者相比,欺凌者、受欺凌者、欺凌-受欺凌者和旁观者的抑郁水平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对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为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3所职业学校所有2005年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式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有关健康危险行为的信息。结果 亲子关系越好,越少发生健康危险行为;同伴认同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健康危险行为;同伴认同比亲子关系对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更大门此外,自我评价高的对象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可能性增加,未发现职校生的学校支持对健康危险行为有直接影响,但对自我评价有积极影响。结论 亲子关系和同伴认同是影响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提示可利用同伴和家庭资源来有效减少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了解中学生在性情境中的拒绝自我效能水平及各种家庭因素与其的关联性,为发挥家庭在促进青少年性健康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对全国8个省城市和农村地区的8 746名中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自填问卷调查,分析各种家庭因素与中学生拒绝自我效能的关联性.结果 88.98%的中学生报告来自双亲家庭,74.81%的中学生与父母同住.分别有86.32%和91.56%的中学生报告与父亲和母亲的关系融洽,59.04%和64.18%的中学生报告父亲和母亲的管教较严格,分别有65.41%和83.87%的男生和女生报告父母主动与其交流过性相关问题.59%~ 70%的中学生报告肯定能拒绝朋友怂恿看色情物品、异性朋友坚持的接吻和来自熟人的性骚扰,男生的拒绝自我效能(4.09分)低于女生(4.56分)(t=-26.64,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的拒绝自我效能与父亲的严格管教及与父亲融洽的亲子关系均呈正向关联,女生的拒绝自我效能与父亲或母亲融洽的亲子关系正向关联(P值均<0.05).结论 亲子关系和父母管教对中学生在性情境中的拒绝自我效能影响较家庭结构性变量更突显,其中父亲的角色更突出,应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促进干预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550例婚前医学检查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对婚前医学检查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50例被调查者中54.2%有过性生活,66 例曾妊娠过,其中63例做了人工流产;有过性生活的298例中,首次性生活采取避孕措施者占23.8%;51.5%不知道月 经周期哪段时间易受孕;24.4%不知道偶尔性生活也会怀孕;83.6%认为人工流产对今后生育有不利影响;在生殖健康 知识需求方面,55,5%希望从书报传媒中获得;27.1%希望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生殖保健知识缺乏是造成婚前妊娠率高 的主要原因。建议学校对青少年加强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各种书报传媒从正面宣传健康的性知识,计划生育服务对象应 扩大到未婚青年并提供高效方便的紧急避孕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国内3个城市未婚女性在寻求人工流产过程中获得的咨询与教育服务情况及避孕意愿,为流产后保健服务体系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上海、成都和太原三城市不同等级医院内寻求人工流产、25岁以下的1 271例未婚女性进行描述性问卷调查。结果:80%以上的对象本次在医院人工流产过程中获得过信息宣教。宣教内容主要为“流产后注意事项”、“人工流产方式”和“流产可能并发症”;宣教形式以与医生面对面交流为主(77.84%~89.34%),其次为宣传册子(25.68%~29.55%)和海报(20.11%~38.52%)。在获得过宣教的对象中,能够理解人工流产后注意事项者的比例为34.72%~50.77%,能够理解人工流产并发症者的比例为22.46%~29.59%,能够理解避孕知识者的比例为30.49%~44.11%。三地对象获得避孕药具者的比例为2.11%~12.47%。56.24%~81.46%的对象主动咨询过问题,以“流产后注意事项”和“流产对身体的影响”居多,其中约66%的对象满意医生的解释。与过去半年内实际实施避孕情况相比,流产后对象愿意使用避孕方法者的比例上升,其中愿意使用不安全避孕方法者的比例下降。结论:尽管未婚女性在流产后避孕意愿有所改善,但医院在流产后咨询与教育方面存在医生宣教信息不足,医患间交流较弱,宣传册、海报、录像等辅助宣教方式利用不充分等诸多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人口已婚妇女对家庭暴力的态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同性别调查员匿名面对面访谈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58份。用SAS9.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8%调查对象同意“任何情况下,丈夫都不应该打妻子”,15.7%妇女认为“丈夫发现妻子对他不忠时,可以打妻子”,11.1%妇女同意“妻子不孝敬公公婆婆时,可以打妻子”;17.1%的妇女不同意“妻子自己不想要时,可以拒绝与丈夫过性生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由父母亲戚介绍/相亲方式结婚的研究对象更容忍家庭暴力,而文化程度越高的对象越反对家庭暴力。结论:上海市流动人口已婚妇女对家庭暴力态度较积极,但仍有部分流动人口已婚妇女对家庭暴力仍存在错误认识,需要加强对其进行性别平等意识、家庭暴力意识及反家庭暴力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她们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学生接触不同类型媒体性相关信息的情况及其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某区6所中学随机抽取1 403名中学生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每日接触各类媒体的时间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90.2 min和107.1-342.9 min,其中在网络上花费时间最多;对象从不同媒体获取过性相关信息的比例不同,排在前3位的媒体是电视、电影、网络,获取的性相关信息主要为生理卫生知识,其次为处理恋爱/婚姻/家庭关系;19%左右的调查对象接触过色情信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从电视、电影或网络获取过性相关信息、接触过色情信息的调查对象,其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较高;电视、电影或网络对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程度仅次于学校性教育;从小说/书/期刊/杂志、报纸获取过性相关信息与对象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之间无统计学关联。结论:电视、电影或网络是中学生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职校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服务需求。方法:于2005年9月对上海市三所职校全体一年级1846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横断面调查。结果:职校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总知识得分为33.5分;性态度开放,约有一半的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65%的职校生在青春期遇到过相关的困惑或问题;84%的学生觉得自己缺乏性与生殖健康知识;54%的职校生在初中时没接受过正规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65%的职校生认为有必要建立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服务机构。结论:现有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不能满足职校生的需求,应进一步加强针对职校生的相关教育和服务,尤其是学校。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未婚妇女的首次性行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涂晓雯  袁伟 《中国公共卫生》1998,14(10):637-639
近十几年来,不仅发达国家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未婚性行为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1~5〕,首次性行为年龄也呈提前趋势,由此导致未婚妊娠、早育、早婚、人工流产和性病等发生率上升。这不仅严重危害未婚青年的健康,也给社会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