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7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VDR基因中T/C多态性位点,对肺结核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1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76例病例和171名对照进行了VDR的基因分型,VDR—FF、VDR—Ff与VDR—ff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8.2%、44.7%、17.1%和52.6%、40.9%、6.4%,其中ff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值95%CI:3.668(1.483—9.071);在多因素分析中调整卡介苗接种史和吸烟状况后,VDR—ff基因型与肺结核发病仍有显著性关联,调整OR值95%CI:3.036(1.117—8.253)。结论 VDR—ff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病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32.
190 kD R.rOmpA基因序列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190 kD R.rOmpA基因序列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作用.方法从立氏立克次体190 kD外膜蛋白A(R.rOm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检测的方法,检测了683只蜱类标本和146个鼠类脏器标本,并随机抽取1株森林革蜱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从蜱类标本和鼠类脏器标本中检测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所测序列的分型结果表明与前苏联的DnS 14株型别一致,与我国曾经检测出的斑点热立克次体株差异较大.结论190kD外膜蛋白A基因序列可用于斑点热立克次体检测,并可用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基因型或亚型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33.
粒细胞埃立克体444-Epank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进一步证实中国大陆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的病原学证据。方法 从粒细胞埃立克体结构蛋白基因序列高变区构建特异引物,对蜱标本,动物标本,人血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收集全沟硬蜱特异PCR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注册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从黑龙江省采集的全沟硬蜱(62组,310只)2组中扩增出444bp的特异DNA片段,而从内蒙古的动物脏器标本(8份)没有扩增出该片段,从内蒙古林业局人员血标本(129份)中扩增出1份该片段。对该片段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其DNA序列与美国人粒细胞埃立克体分离株(AF047897)对应位置相差23个核苷酸,同源性为94.9%,推测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8.44%。结论 通过粒细胞埃立克林444-Epank基因的检测与分析进一步证实中国大陆存在粒细胞埃立克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34.
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确定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目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关系。方法 以用细胞培养法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例标本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抗原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中和试验测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新分离的冠状病毒的抗体 ,分析确定新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关系。结果 在临床确诊的 1 1 3份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标本中 ,99份检测出有抗新冠状病毒的抗体。 1 0对双份血清检测结果显示 ,后采集的血清抗体效价均比发病初期采集的明显增高 ,最高的升高 1 2 8倍。中和试验结果证明 ,病人血清抗体能够中和新分离的冠状病毒。结论 新分离的冠状病毒与此次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密切相关 ,是目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一起SARS爆发流行的病例分布特点,了解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SARS的发生与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SARS局部爆发进行调查,利用Exce15.0软件和SPSS10.0软件分析该起SARS病例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特征。根据传播链分析传播关系。结果:由首发病例(指征病例)引起感染或继发感染病人79例,年龄分布在19~69岁,男性占51.89%,女性占48.11%。发病人群包括护士、医生、同期住院患、家属、其他人员人员,分别占36.71%、12.66%、7.59%、10.13%和32.99%。病例分布有四个时段,医护人员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第一、二个高峰时段,院内非医护人员和院外人员发病时间集中第三高峰,医务人员家属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第四个时段。密切接触是SARS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近距离接触病例获得感染的机会比较大,SARS病例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几个科室,结论:该起SARS流行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为典型的院内SARS爆发感染;医务人员应对飞沫和接触性传播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加强对该病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36.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季节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疾病预测,在流行病学方面主要指对某疾病未来流行趋势、流行水平的质与量的估计。根据肾综合证出血热(HFRS)过去的季节性时间序列发病率疫情资料,预测疾病随季节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具有预见性的线索和方向。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状况及其型别。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针对不同型别汉坦病毒M片段设计引物,应用RT—PCR检测带毒状况,阳性标本测序,对M片段变异大的标本再进行S片段的扩增测序,获得序列用clustalX(1.83)和Phylip3.63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鼠类宿主220只,平均阳性率为3.64%,不同鼠种间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从棕背鼠平鼠Jilin-54、Jilin-59检测到汉滩型汉坦病毒,从褐家鼠Jilin-99、Ji—lin-106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汉坦病毒。而从大林姬鼠HU-32、Jilin—AP10和HLJ-47中得到的汉坦病毒M片段均与HTNV原型株76-118同源性最高(95.35%~97.42%);来源吉林(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大林姬鼠的Jilin-AP06的汉坦病毒M片段与我国病人分离株B78、H5同源性最高(97.25%~95.33%),与来源俄罗斯远东地区大林姬鼠的Amur类汉坦病毒AP111株同源性为93.48%,与来自吉林大林姬鼠的Jilin93同源性为80.80%,与76-118同源性为80.80%,与朝鲜大林姬鼠分离株Soochong-1同源性为88.24%。Jilin-AP06S片段同其他株的同源性与M片段的结果一致。结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的型别多样,我国大林姬鼠中存在Amur类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 binding lectin,MBL)基因分型及单倍体分型。方法:联合应用引物序列特异性PCR扩增(PCR-SSP),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方法对AB,HL,PQ和XY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及单倍体分型,并利用该方法对212名中国汉族军人的DNA样品进行4个多态性位点的系统筛查。结果与结论:MBL基因4个多态性位点以5种单倍体型形式存在:HYPA,LYPA,LYPB,LXPA和LYQA,212份样本的单倍体型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YPA(52.15%),LXPA(16.05%),LYPB(11.75%),LYQA(10.10%),LYPA(9.85%),共发现15种基因型,频率最高的3种为:HYPA/HYPA(27.4%),HYPA/LXPA(14.2%)和HYPA/LYPB(12.7%)。与已有研究比较,发现各民族之间的基因型频率相差较大,中国汉族人群的频率分布与亚裔人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39.
PCR检测蜱中查菲埃立克体DNA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应用从查菲埃立克体16SrRNA基因序列高变区构建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蜱标本中病原体DNA。结果从云南采集的龟形花蜱、从福建采集的越原血蜱和卵形硬蜱扩增出389bp的特异DNA片段。收集龟形花蜱和越原血蜱的特异PCR产物,通过与T载体连接,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其DNA序列与美国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对应位置相差一个核苷酸,与其它种埃立克体的同源性为80.7%~96.1%。这是首次在我国发现埃立克体存在的病原线索,表明在我国南方可能存在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40.
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对我国土拉弗菌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我国土拉弗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 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STR)分析技术对我国不同地区分离出的5株土拉弗菌菌株进行分型。SSTR9和SSTRl6两个区域扩增后测序,并将结果与国外其它分离株进行比较。结果 5株菌在SSTR9区重复序列的个数分别为21、9、12、9、15,片段长度分别为396bp、2S8bp、315bp、2886p和342bp。在SSTR16区域扩增序列完全相同,拷贝数为2,片段长度为361bp。其中4株菌重复序列多态性与瑞典、芬兰等欧洲株接近,而分离自新疆的114菌株在SSTR9区存在独特的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是我国特有的基因型。结论 5个分离株均属于B型土拉弗菌,与型特异性引物分型结果一致。PCR-SSTR分析可作为国内土拉弗菌分型及进行个体菌株区分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