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5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系统更新中国大陆结直肠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证据。方法 基于2015年发表的系统综述(2004-2014年),扩大检索数据库范围(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延展时间至2018年12月,重点呈现近10年证据(2009-2018年)。系统摘录研究基本特征及主要结果。成本数据采用医疗保健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贴现至2017年,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与对应年份全国人均GDP的比值。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新增8篇),其中9篇基于人群(均为横断面研究),3篇基于模型。起始年龄多为40岁(7篇),筛查频率多为终生1次(11篇)。筛查技术涉及问卷评估、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经济学评价指标以每检出1例结直肠癌的成本最为常见,中位数(范围,筛查方案数)为52 307元(12 967~3 769 801,n=20);每检出1例腺瘤的成本为9 220元(1 859~40 535,n=10)。3篇文献报告了与不筛查相比,每挽救1个生命年的成本,其ICER与GDP比值为0.673(-0.013~2.459,n=11),是WHO认为的非常经济有效;不同筛查技术间及不同频率间该比值的范围重叠较大,但起始年龄50岁(0.002,-0.013~0.015,n=3)比40岁(0.781,0.321~2.459,n=8)筛查方案更经济有效。结论 人群研究提示腺瘤检出成本仅为癌症检出成本的1/6,有限的ICER证据提示在我国人群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经济有效;尽管最优初筛技术无法定论,但初步提示筛查起始年龄50岁优于40岁。未见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等高级别证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估计中国2008年甲状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今后20年甲状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方法根据中国36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以及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2004-2005年)的结果,对中国2008年甲状腺癌的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进行估计,并对2010、2015、2020、2025和2030年其发病和死亡数进行预测。结果 2008年中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例数为21 883例,占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的0.8%,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4/10万;同年中国甲状腺癌死亡病例数约为3 264人,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的0.2%,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0.2/10万。2008年中国15岁以上成人甲状腺癌5年患病数为83 866例,占所有恶性肿瘤5年患病数的1.8%,5年患病率为7.8/10万。中国甲状腺癌高发人群为50岁以上女性人群,在各年龄段,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男性。在未来的20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女性人群较男性增加更为明显。结论甲状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其发病情况在未来20年将越来越严重。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开展一级和二级肿瘤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采用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探讨吸烟人群的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上消化道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6-2007年开滦集团职工体检数据和随访期内发生的上消化道癌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多因素Cox模型统计分析吸烟人群不同基线hsCRP水平与上消化道癌发病的关系。结果 队列最终纳入38 549人,中位随访时间8.1年,收集上消化道癌共123例。不同hsCRP水平组新发上消化道癌累积发病率(8年)分别为278/10万(hsCRP<1 mg/L组)、339/10万(1 ≤ hsCRP ≤ 3 mg/L组)和484/10万(hsCRP>3 mg/L组),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恶)2=6.48,P=0.039)。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是否饮酒、体质指数、既往糖尿病史、工作环境和教育程度因素后,hsCRP>3 mg/L组上消化道癌发病风险是hsCRP<1 mg/L组的1.64倍(95%CI:1.05~2.56,P=0.028)。在 ≥ 45岁人群中,hsCRP>3 mg/L组上消化道癌发病风险是hsCRP<1 mg/L组的1.71倍(95%CI:1.08~2.70,P=0.022)。结论 基线hsCRP水平升高可能增加上消化道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4.
目的:调查哈尔滨电业局职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并分析高血压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的聚集性。方法:于2004-06/11在黑龙江省电力医院对黑龙江省电力职工进行体检。哈尔滨电业局机关职工共2299人,剔除不参加者及项目检测不全或记录不全者,实际参加人数2103人(91.47%),男1480人,年龄21~61岁,平均(40±9)岁;女623人,年龄22~63岁,平均(38±8)岁。对40岁以上者,除测定血压,血糖外,还测定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岁以上职工1189人,剔除不参加者及项目检测不全或记录不全者,实际参加1160人(97.56%),男877人,女283人。结果:接受调查2103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患病588人(27.96%),男508人(34.32%),女80人(12.84%),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00.461,P<0.01)。②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③在正常人群中男性理想血压比例低于女性,而正常高值男性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在高血压人群中男女构成比Ⅰ级均高于Ⅱ级,Ⅱ级高于Ⅲ级,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构成比最少。④Ⅰ级高血压患者男266人(12.65%),女43人(2.04%),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χ2=173.696,P<0.01)。Ⅱ级高血压患者男162人(7.70%),女26人(1.24%),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χ2=102.986,P<0.01)。Ⅲ级高血压患者男46人(2.19%),女6人(0.28%),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χ2=31.154,P<0.01)。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患病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且高出6倍以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⑤40岁以上职工人群高血压患病449人(38.71%),男384人(43.79%),女65人(22.99%),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9.083,P<0.01)。⑥4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中血压、血糖及血脂的相关分析显示血压、血糖及血脂间均不相关;聚集性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者占高血压患者18.04%;高血压、高血糖、高总胆固醇者占高血压患者17.15%;高血压、高血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者占高血压患者0.67%;高血压、高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者占高血压患者12.92%;上述4种情形高血压、高血糖与不同血脂的聚集性间存在显著差异(χ2=74.239,P<0.01),且主要是男性聚集性显著高于女性。结论:哈尔滨电业局机关职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7.96%,在40岁以后明显增多,各年龄段均是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存在着聚集性,应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和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中国城市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并分析与其相关的因素。方法 以2013—2018年中国20个省份开展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获得的399 869例乳腺癌高危人群资料用于数据分析。所有符合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研究条件的参与者均接受风险评估问卷调查以评估患癌风险,并推荐评估结果为乳腺癌高危的人群在项目指定医院进行相应筛查(乳腺超声和/或乳腺钼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乳腺癌筛查参与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与乳腺癌筛查参与率相关的因素。结果 399 869例乳腺癌高危人群中,221 268例接受了乳腺癌筛查,参与率为55.3%。根据国家统计局地区分类标准,中国东部(55.7%,81 999/147 209)、中部(59.9%,76 368/127 594)、西部(50.3%,62 901/125 066)地区乳腺癌筛查参与率差异显著(χ2=2 34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59岁、目前仍在吸烟、目前戒烟、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二手烟暴露、绝闭经、曾分娩、曾患良性乳腺疾病、有血缘亲属曾患乳腺癌、有血缘亲属曾患卵巢癌的高危人群更易接受乳腺癌筛查;60~74岁、少数民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哺乳史的高危人群更不易接受乳腺癌筛查。结论 中国20个省份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总体参与率较低。年龄、受教育程度、民族、吸烟史、二手烟暴露史、体育锻炼、绝闭经、分娩史、哺乳史、良性乳腺疾病史、血缘亲属乳腺癌史和血缘亲属卵巢癌史是与乳腺癌筛查依从性相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及其人口学、社会学等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257名研究对象,其中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524、8016、2289、6428名。调查问卷收集个人信息、肿瘤早治疗态度及影响其态度的原因等信息。比较不同组别早治疗态度构成比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早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假设本人被确诊为癌前病变/癌症,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选择积极治疗者分别占89.97%、91.84%、93.00%和91.52%(P<0.001);假设直系亲属被确诊为癌前病变/癌症,4组人群选择鼓励亲属早期治疗者分别占91.96%、91.94%、92.44%、91.55%(P<0.001)。公司职员、家庭年收入4万元及以上者、其他3个亚组人群选择积极治疗意愿相对较高(P<0.05);男性、丧偶、无业人员、中西部地区的受访者积极治疗的意愿较低(P<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较高;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区域是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我国肝癌疾病负担。方法 基于《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全国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GLOBOCAN、五大洲癌症发病率(CI5)、WHO死亡数据库、全球疾病负担项目(GBD)国内外8个数据源,摘录我国人群肝癌的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信息,分析肝癌疾病负担既往、现况及预期。结果 ①既往:CI5 1973-2012年的长期数据显示,我国城市(以上海市为例)男、女性肝癌发病率分别下降41.3%和36.3%,农村(以启东市为例)分别下降了32.3%和12.2%;近10年年报也显示2005-2015年全国发病和死亡率分别下降8.1%和12.8%;基于年鉴数据的Joinpoint分析也提示下降:2002-2017年全国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3.0%(P<0.05)。②现况:GLOBOCAN估计2018年我国肝癌发病率、死亡率和1年患病率分别为18.3/10万、17.1/10万和10.8/10万;最新年报显示,2015年肿瘤登记地区发病和死亡率分别为17.6/10万和15.3/10万,且均随年龄上升;监测数据报道2017年全国死亡率与之接近(16.7/10万),男女死亡比为3.1。GBD报道2017年我国肝癌所致DALY达1 115.3万人年,占全球的53.7%,HBV感染始终居归因首位。③预测:GLOBOCAN 2018预测至2040年我国肝癌发病和死亡例数将分别达到59.1万例和57.2万例,分别比2018年增加50.5%和54.9%,>70岁人群增幅明显。④经济负担:相关文献汇总显示,基于个体的研究报道的例均直接医疗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 多数据源均显示,我国人群肝癌发病和死亡率在数十年间有所下降,提示人群干预的有效性;但人群负担依然沉重,应继续加强优化一、二级预防为主的综合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8.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从GLOBOCAN 2012、《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五大洲癌症发病率》(CI5)、全国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和WHO Mortality Database 5个数据源中摘录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或死亡数据,分析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死亡及其趋势。结果 GLOBOCAN 2012估计2012年中国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世标率)分别为16.9/10万和11.6/10万,死亡率(世标率)分别为9.0/10万和6.1/10万。GLOBOCAN 2012对不同人类发展指数与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显示,人类发展指数越高,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也越高,中国目前属高等发展水平,提示随着中国经济卫生的发展,未来结直肠癌负担可能越来越严重。CI5第4卷和GLOBOCAN 2012显示,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从50岁开始上升明显。《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09年城市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世标率)(22.2/10万)和死亡率(世标率)(9.9/10万)约为农村地区发病率(世标率)(11.8/10万)和死亡率(世标率)(5.7/10万)的2倍。2009年结肠癌占全部结直肠肛门癌的构成比,男、女性分别为49.0%和54.2%,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53.4%和41.7%。CI5第4~10卷数据显示:1973-2007年上海男性和女性结肠癌和直肠肛门癌均呈上升趋势,与1973-1977年相比,2003-2007年男性发病率分别增加138.8%和31.1%,女性则分别增加146.7%和49.1%。全国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显示,从1973-1975年至2004-2005年间结直肠癌死亡粗率上升77.9%。基于WHO Mortality Database数据的Joinpoint分析显示:1987-2000年中国结直肠癌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升高0.7%(P<0.05)。结论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提示城市地区和男性人群应为防控重点。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模式趋向发达国家,呈增长趋势,应尽早开展筛查等人群层面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9.
目的估计中国2008年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20年后其发病数和死亡数。方法。方法根据中国36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以及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2004--2005年)的结果,估计中国2008年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2010--2030年的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2008年中国食管癌、胃癌与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分别为25.9万、46.4万和22.1万,合计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例数的三分之一;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6.7/10万、29.9/10万和14.2/10万,分别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5位、第2位和第6位;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3.4/10万、22.3/10万和6.9/10万,分别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第3位和第5位;2008年中国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5年患病数分另U为25.7万、68,1万和50.9万,分别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7位、第1位和第3位。据预测,中国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数与死亡数将逐年增加,至2030年发病例数将分别达到48.5万、86.0万和40.0万,死亡例数将分别达到41.3万、67.9万和21.2万。结论论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是目前中国人群的主要消化道癌症,在未来20年其疾病负担将逐年增加,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0.
任建松 《中国肿瘤》2011,20(7):474-478
2008年,英国有31万人被诊断为癌症患者,其中,15.6万人死于癌症,占所有死因的27%。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最为常见,占所有癌症的54%。其中,男性最常见的癌症是前列腺癌,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是乳腺癌。从历史上来看,英国在癌症控制方面落后于许多其他的欧洲国家和美国。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肿瘤服务改善计划。由于国家在癌症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英国的癌症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