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5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1.
我国城市地区人群癌症筛查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未参加过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癌症筛查项目的城市社区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的接受意愿及对服务模式细化需求,从筛查潜在服务需求方的角度探索癌症筛查工作可持续性的影响要素。方法 基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16个省份现场,采用方便抽样对当地40~69岁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筛查服务需求意向等。结果 最终完成合格访谈16 394份,调查对象年龄(53.8±8.0)岁,男性占44.6%。若不考虑费用等因素,4 831名(29.5%)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没有需求,常见原因包括要等身体出现异常后才行动(61.8%)、所在单位已提供类似体检(36.8%)、自己不先做风险评估而直接去做筛查(33.0%)等。10 795名(65.8%)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有需求,但对筛查机构类型选择倾向不同:43.7%希望提供筛查的机构是综合性医院,36.5%希望是肿瘤专科医院;居民对于机构级别选择也有差异:61.4%的居民希望提供筛查的机构级别越高越好,36.4%则认为机构达到一定级别即可。关于筛查流程,61.5%未接收过筛查的居民认同“先问卷评估阳性后再临床检查”的模式。结论 大多数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有需求且倾向筛查机构级别越高越好。应普及癌症筛查知识宣传,并合理引导居民对筛查机构类型及级别的选择期望,建议加强基层筛查能力建设,合理分流居民对筛查机构的选择意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癌症筛查服务人员组成和工作服务负荷,了解癌症筛查项目的可持续性。方法 2014-2015年基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16个省份项目点选取2013-2015年所有承担项目的医院(71.1%为三甲医院)、CDC和社区中心,采用纸质问卷和网络调查,访谈对象包括宏观管理人员、具体项目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等,内容包括不同专业人员配备情况、工作人员工作负荷及补偿情况等。结果 完成合格调查4 626份,年龄(37.7±9.5)岁,男性占31.0%。省份间投入人员数量差别较大,以2012年加入项目的8个可比省份为例,副高及以上人员数量为6人(重庆)至43人(北京)不等;细化不同专业间差别也较大。不同机构来源工作人员中,医院(n=2 192)、CDC(n=431)和社区中心人员(n=1 990)自报因参加项目工作量增加所致压力较大的占比依次为19.9%、24.6%和34.1%(P<0.001)。对应不同项目角色分类人员,宏观管理(n=227)、项目具体管理人员(n=376)和一线工作人员(n=3 908)自报压力较大的比例依次为23.6%、22.3%和28.2%(P<0.001)。3 244名(73.8%)工作人员为项目工作加班获得报酬或补偿,其中以与工作量挂钩的劳务费(67.5%)和工作量不挂钩劳务费(26.6%)形式最多见。结论 省份间人员配置情况提示各现场的组织模式不同,客观能力可能存在差异。若要长期可持续性开展癌症筛查工作,建议筛查工作趋向常规化,减轻社区和一线工作人员压力,提高物质和非物质激励,可设专职人员。  相似文献   
13.
饮酒与男性肺癌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我国男性饮酒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对开滦集团队列(2006-2015年)男性人群每两年随访一次,收集饮酒相关信息及肺癌发病资料;此外,检索开滦附属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开滦集团社保系统、唐山市医疗保险系统,补充收集随访过程中可能遗漏的肺癌新发病例。以不饮酒人群为参比组,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饮酒频率、饮酒类型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计算发病风险比(HR)及其95% CI。按照吸烟状况对研究人群分层,分别分析从不吸烟与既往吸烟/现在吸烟人群中饮酒与肺癌发病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01 751名男性,总随访808 146.56人年,中位随访时间8.88年,共收集肺癌新发病例913名。调整年龄、吸烟状态、吸烟量、文化程度、粉尘暴露、BMI等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既往饮酒、现在饮酒频率<1次/d、现在饮酒频率≥1次/d人群肺癌发病风险HR值(95% CI)分别为1.30(0.90~1.88)、0.80(0.64~1.01)和1.04(0.85~1.27)。饮用啤酒/红酒(HR=0.91,95% CI:0.69~1.20)和饮用白酒(HR=0.99,95% CI:0.83~1.19)与肺癌发病无统计学关联。依据吸烟状况分层分析,所得结果类似。结论 本研究结果尚不支持饮酒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BMI与非吸烟男性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始建于2006年5月的开滦集团动态人群队列,收集基线调查时社会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和身高、体重等测量指标及肺癌发病结局信息。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非吸烟男性基线BMI与其肺癌发病的风险比(HR)及其95% CI结果 截止2011年12月31日在纳入的48 799名非吸烟男性中,共计随访214 620.18人年,平均随访4.40年,共收集肺癌新发病例198例。以BMI(kg/m2)正常组(18.5≤BMI < 24.0)为参比组,调整年龄、教育程度、饮酒情况、体育锻炼、工作环境和糖尿病史后,低体重组(BMI<18.5)、超重组(24.0≤BMI<28.0)和肥胖组(BMI≥28)的HR值及其95% CI分别为1.14(0.53~2.45)、0.57(0.41~0.78)和0.61(0.38~0.97),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BMI作为连续性变量,调整年龄、教育程度、饮酒、体育锻炼、工作环境和糖尿病史后,BMI每增加5 kg/m2,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22%(HR=0.78,95% CI:0.64~0.95)。在年龄≥50岁组、锻炼频率<4次/周组、不饮酒组以及井上作业组中,BMI每增加5 kg/m2,其肺癌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26%(HR=0.74,95% CI:0.60~0.92),24%(HR=0.76,95% CI:0.62~0.95),20%(HR=0.80,95% CI:0.65~1.00)和23%(HR=0.77,95% CI:0.61~0.97),剔除随访1年内新发肿瘤患者及其贡献的人年数后,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队列人群中非吸烟男性的BMI与肺癌发病相关,且发病风险随BMI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KK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7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同期170例非胃癌者(对照组),通过ELISA试验盒检测血清DKK1浓度,采用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胃癌家族史、吸烟、饮酒、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血管浸润和嗜神经侵袭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DDK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1)。ROC曲线结果提示胃癌血清DKK1最佳临界值为167.8 pg/ml,AUC为0.908,敏感度为80.59%,特异性为84.71%。血清DKK1水平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胃癌家族史、吸烟、饮酒、肿瘤大小、肝脏转移、血管浸润和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但与肿瘤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嗜神经侵袭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 DKK1在非胃癌者血清中低表达,在胃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并且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胃癌筛查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2008年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的估计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估计2008年中国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今后20年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方法 根据中国36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以及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2004-2005年)的结果,估计2008年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2010、2015、2020、2025和2030年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 2008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数约为52.2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例数的18.5%,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33.5/10万,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2008年肺癌死亡病例数约为45.3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的23.1%,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28.7/10万,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2008年中国15岁以上成年人肺癌5年患病数约为48.8万,占所有恶性肿瘤5年患病数的10.6%,5年患病率为45.6/10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位(低于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中国肺癌高发人群为45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15岁以后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女性.今后20年中国肺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将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肺癌是我国人群首位癌症,其发病和死亡情况在未来20年将越来越严重,重点防控人群为45岁以上中老年人,尤其是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08年肿瘤发病和死亡隋况估计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估计2008年中国肿瘤发病和死亡的情况,并预测今后20年发病数和死亡数.方法 根据中国36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以及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2004-2005年)的结果,估计2008年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预测2010、2015、2020、2025和2030年的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 中国按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排前10位的癌症是肺癌(33.5/10万)、胃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子宫体癌、子宫颈癌、白血病和脑瘤/神经肿瘤(4.4/10万);按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排前10位的癌症依次为肺癌(28.7/10万)、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白血病、脑瘤/神经肿瘤和子宫体癌(2.4/10万).癌症高发人群为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40岁以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女性.在今后20年,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肺癌、乳腺癌和消化道肿瘤为主,重点防控对象为40岁以上男性中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探讨BMI与恶性肿瘤发病的关联性及其强度。方法采用2006年开滦集团体检人群队列(收集基线调查时人口学、生活方式和身高、体重等测量指标信息).通过主动和被动随访相结合方式,收集肿瘤发病、死亡等结局信息。排除随访时问<1年的新发病例后,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低体重、超重和肥胖与肿瘤发病的风险比(HR)和95%CI,调整变量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和HBsAg(仅在肝癌中调整):对男性肺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分别按吸烟、HBsAg和绝经状态分层后纳入模型重新分析。结果至2011年12月31 Et,随访人群纳入队列133 273人,其中男性106 630人(80.0l%)、女性26 643人(19.99%),共随访570 531.02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28年。男性低体重(BMI<18.5kg/m2)2 387人(2.24%),正常体重(BMI 18.5~23.9 kg/m2)45 090人(42.29%),超重(BMI 24.0-27.9 kg/m2)43 774人(41.05%),肥胖(BMI≥28.0 kg/m2)15 379人(14.42%);女性低体重858人(3.22%),正常体重14 037人(52.69%),超重8 507人(31.93%),肥胖3 241人(12.16%)。共收集肿瘤新发病例1 647例,其中男性1 348例,女性299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与正常体重者相比,男性低体重者胃癌(a//R=3.82,95%CI:1.97。7.38)和肝癌(棚月=3.00,95%C1:1.36~6.65)的发病风险增加;男性肥胖(aHR=2.75,95%C1:1.25.6.06)和超重(a//R=1.98,95%CI:1.03,3.82)者结肠癌发病风险增加;男性膀胱癌病例中,超重为保护性因素(aHR=0.44,95%CI:0.23-0,84);男性肺癌病例中,超重和肥胖均为保护性因素(超重:aHR=0.59,95%Cl:O.46一O.76;肥胖:aHR=0.64,95%CI:O.44。O.92)。而较之体重正常女性,女性肥胖者乳腺癌(aHR=1.86,95%C1:1.05~3.31)的发病风险增加:分层分析显示:刘‘于男性肺癌,超重对不吸烟者和吸烟者均起保护作用(小吸烟者:aHR=0.50,95%C1:O.35-0.72;吸烟者:aHR=0.70,95%CI:0.50一O.98),肥胖仅对男性不吸烟者起保护作用(a//R=0 57,95%CI:O.33~O.97),而男性吸烟者与肺癌发病风险不存在相关性(aHR=0.72,95%C1:0.43~1.21)。按女性绝经状态分层后,肥胖增加了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aHR=1.97,95%CI:1.01~3.82),而与绝经前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因肿瘤不同而存在差异。低体重与男性胃癌和肝癌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肥胖与男性结肠癌、女性绝经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而超重可能刘‘于男性肺癌和膀胱癌发病起到保护作用,肥胖可能对于非吸烟男性肺癌发病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市小学生常见伤害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小学生常见伤害类型及原因,为制定小学生伤害预防措施和进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抽样调查哈尔滨市 3所小学学生1年中的伤害发生水平并描述受伤情况。结果:男生伤害发生率(29.85%)高于女生(25.33%)。常见伤害类型的发生率男生为跌伤、碰伤、刀割伤、烧伤、车辆伤和硬物击作;女生为跌伤、碰伤、刀割伤、动物咬伤和车辆伤。对受伤原因、地点、部位、伤后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伤害的原因种种,通过本次调查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同时通过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努力,伤害的发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更新中国大陆结直肠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证据。方法 基于2015年发表的系统综述(2004-2014年),扩大检索数据库范围(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延展时间至2018年12月,重点呈现近10年证据(2009-2018年)。系统摘录研究基本特征及主要结果。成本数据采用医疗保健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贴现至2017年,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与对应年份全国人均GDP的比值。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新增8篇),其中9篇基于人群(均为横断面研究),3篇基于模型。起始年龄多为40岁(7篇),筛查频率多为终生1次(11篇)。筛查技术涉及问卷评估、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经济学评价指标以每检出1例结直肠癌的成本最为常见,中位数(范围,筛查方案数)为52 307元(12 967~3 769 801,n=20);每检出1例腺瘤的成本为9 220元(1 859~40 535,n=10)。3篇文献报告了与不筛查相比,每挽救1个生命年的成本,其ICER与GDP比值为0.673(-0.013~2.459,n=11),是WHO认为的非常经济有效;不同筛查技术间及不同频率间该比值的范围重叠较大,但起始年龄50岁(0.002,-0.013~0.015,n=3)比40岁(0.781,0.321~2.459,n=8)筛查方案更经济有效。结论 人群研究提示腺瘤检出成本仅为癌症检出成本的1/6,有限的ICER证据提示在我国人群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经济有效;尽管最优初筛技术无法定论,但初步提示筛查起始年龄50岁优于40岁。未见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等高级别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