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了解双源CT(DSCT)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29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及胸疼等症状.回顾分析293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DSCT检查结果,并对照分析DSCT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57例324支,其中Ⅰ级狭窄者177支(54.6%),Ⅱ级狭窄者103支(31.8%),Ⅲ级狭窄者39支(12.0%),Ⅳ级狭窄者5支(1.5%).DSCT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应用于老年冠心病诊断,要求条件低,诊断准确率高,且安全、无创,特别适用于无法开展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52.
陈寅  邹新农  李威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846-1847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对其术前CT检查诊疗资料和术后病理组织诊断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一致性。结果:本组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术前CT诊断出16例患者为甲状腺癌、14例患者为甲状腺良性肿瘤,该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组织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4.1%和92.9%。CT图像上出现甲状腺边缘不规则、肿瘤周边呈现半岛样结节、瘤周呈现不完整包膜样低密度影、细沙样钙化,均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特征性表现。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诊断,可以较准确地区分其良恶性,尤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非常准确,且CT检查还可清楚显示出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肿瘤转移情况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的指导。  相似文献   
53.
背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被证明在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直接参与肺的修复并可以减轻肺纤维化的程度。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但是其应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方法及转化率。方法:取人胸骨骨髓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小气道生长液和改良无血清小气道生长液作为培养液,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胚肺间质细胞共培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并用反转录PCR检测表面活性蛋白C的mRNA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表面活性蛋白C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胚肺间质细胞共培养10d后开始出现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原先的长梭形变成和上皮细胞相似的形态。15d后开始检测到表面活性蛋白CmRNA,但未随共培养时间延长而有所增加。改良无血清小气道生长液与无血清小气道生长液相比能增加表面活性蛋白CmRNA表达(P〈0.05)。说明采用无血清小气道生长液或改良无血清小气道生长液,并与胚肺间质细胞共培养可以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但其转化率较低,表面活性蛋白C的阳性率仅为(3.15±0.69)%。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5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将心率> 70次/min且心律规整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45例)和对照组(140例),实验组行前瞻性门控适应性序列扫描,对照组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3例?32例2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用?字2检验比较两组CTCA对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图像质量评分及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用Kappa检验评价两组CTCA与CCA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度评估的一致性,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参与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率分别为98.4%(1 787/1 816)?98.1%(1 717/1 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 = 0.14,P = 0.706);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2 ± 0.64)分?(4.41 ± 0.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38,P = 0.710);两组CTCA与C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度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是Kappa = 0.829和0.845,两组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度的一致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是(4.60 ± 0.98)和(12.60 ± 1.90)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4.8,P = 0.000)?结论:心率> 70次/min且心律规整者采用适应性序列扫描,既能保证诊断所需的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狭窄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性,又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分析浙江省3起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诺如病毒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监测期间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并选择部分阳性标本扩增部分多聚酶区(RdRp)和衣壳蛋白区,同时采用3′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3′ends)扩增诺如病毒基因组3′末端,获得完整的开放读码框架(ORF)2和ORF3序列.结果 3起暴发疫情共检测标本62份,诺如病毒阳性41份,其中诺如病毒Ⅰ(G Ⅰ)基因组阳性27例,Ⅱ基因组(GⅡ)阳性9例,G Ⅰ+GⅡ阳性5例.结果 显示,引起浙江省2008-2009年3起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诺如病毒具有病毒基因型的多样性,包括G Ⅰ.8、GⅡ.b、GⅠ.2与GⅠ.6重组株、GⅠ.8和GⅡ-b混合感染.结论 诺如病毒是浙江省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的重要病原体,呈现出病毒基因型的多样性,并在省内首次检测到诺如病毒的重组和混合感染毒株.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 of norovirus in 3 outbreaks of gastroenteritis in Zhejiang province. Methods During January 2008 and December 2009, fecal specimens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3 outbreaks of acute viral gastroenteritis. Noroviruses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RT-PCR. Part of the positive sampl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etected by RT-PCR.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Sequence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based on partial sequence of 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and capsid protein gene. Some positive samples were amplified by 3' 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3' ends), 3200 bp in length. The exact whole ORF2, ORF3 and 3' untranslation regions(UTR)gene of norovims were identified. Results There were in total 3 outbreaks of viral gastroenteritis caused by norovirus being reported. A total of 62 stools were obtained from cases with acute gastroentefitis. Noroviruses were detected in 41 cases including 27 strains of genogroup Ⅰ norovirus and 9 strains of genogroup Ⅱ norovirus, 5 strains of genogroup Ⅰ + Ⅱ norovirus. Four genotypes including G Ⅰ .8, G Ⅱ .b, G Ⅰ .2/0 Ⅰ .6 recombination together with co-infection of G Ⅰ .8 and G Ⅱ .b were detected. Conclusion Norovirus was confirmed as the major cause of outbreaks of viral gastroenteriti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multiple genotype of noroviru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outbreaks. It was the first time to have found a recombinant of G Ⅰ .6 capsid and G Ⅰ .2 polymerase norovims as well as the co-infection of G Ⅰ .8 and G Ⅱ .b norovirus in the same sample.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大蒜素单用及其联合亚胺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大蒜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30株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大蒜素与亚胺培南、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合药物对该菌株的MIC,计算出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大蒜素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range为16~64μg.mL-1,MIC50为32μg.mL-1,MIC90为32μg.mL-1。大蒜素联合亚胺培南和大蒜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的FICI范围均为0.31~1.50。结论大蒜素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可增强大蒜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8.
王萍  李会强  陈寅  李韶深 《天津医药》2011,39(7):580-58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过敏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sIgG)的表达情况,探讨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34例疑似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的sIgG抗体进行检测,分析食物过敏原种类特点。结果:834例患者中有638例有1~11种不等的食物过敏原sIgG升高,总阳性率为76.5%,其中存在1~2种食物不耐受的比例最高(58.1%)。在14种食物中,食物过敏原sIgG升高以鸡蛋(51.9%)最多见,其次分别是蟹(21.6%)、虾(19.3%)、牛奶(16.5%),猪肉sIgG阳性率(0.5%)最低。另外,≤14岁患者与>14岁患者对鸡蛋、牛奶、蟹、虾、小麦、西红柿过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41例皮肤病患者中有171例食物过敏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反应率为71.0%。结论:鸡蛋、甲壳类(蟹、虾)、牛奶是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的症状与皮肤过敏性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9.
以特异性IgE为探针的鸡蛋过敏原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并确定鸡蛋中引起过敏的主要蛋白成分.方法 制备蛋清、蛋黄的蛋白粗提液,从临床收集鸡蛋过敏患者血清,Western blot分析并确定鸡蛋中的过敏原组分.结果 鸡蛋清中的蛋白条带主要有4条,而其中76×103和15×103附近的2个蛋白条带与血清有阳性反应,蛋黄中蛋白条带较多,与患者血清的反应存在假阳性.结论 蛋清中卵清转铁蛋白和溶菌酶为主要过敏原,蛋黄中有些蛋白组分与人IgE具有相同表位,可能是引起交叉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原因。方法:对14例应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术中结石移入肾盂,均留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4例输尿管扭曲或狭窄致进镜困难,无法窥见结石,其中2例转开放手术,2例置双J管后ESWL治疗;2例因出血视野不清导致结石残留;1例因输尿管开口异常,置镜失败而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输尿管穿孔或黏膜撕脱而转开放手术。结论:结石上移肾盂、输尿管扭曲、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开口异常、术中出血、术中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失败的常见原因,术中操作者的熟练操作、冲洗速度的调整、术前合适病例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