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2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5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413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323篇
综合类   815篇
预防医学   358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324篇
中国医学   420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目的:探讨对比飞利浦64排螺旋CT与常规X片对胃肠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进行诊治的拟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20例,均进行飞利浦64排螺旋CT与常规X片诊断,观察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效果。结果:X线造影均能清楚显示病变大小、形态与范围,表现为病灶部位息肉状;而CT表现为胃壁均质不规则增厚,强化后扫描病灶呈均质或者层状强化。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常规X片与飞利浦64排螺旋CT对胃肠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78.7%和97.8%,特异度为74.2%和10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X片与飞利浦64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都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其中飞利浦64排螺旋CT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更高,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麻醉中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麻醉前后采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对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dMMSE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手术结束时及术后6h,观察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POCD发生率,对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院择期接受骨科手术的8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43例。D组在麻醉诱导前泵注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C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并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确认患者术后谵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手术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拔管前5min及拔管后5min,D组患者HR及MAP水平显著低于C组;术后D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及谵妄持续时间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患者谵妄发生,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4.
外伤所致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当前的法医鉴定工作中较为常见,该血肿的发生、发展较为缓慢、隐蔽,且有一较长时间的无典型症状和体征的间歇期,28日至124日不等,临床上确诊的时间晚于头部的受伤时间,血肿的发现与头部外伤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问题,常常成为争议的焦点,本文针对以下2例外伤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案例从外伤时间、临床症状、CT的变化、非外伤性因素的有无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研究安徽省亳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0~17岁未成年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  方法  本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1例安徽省亳州市2020年1月24日—2月12日收治的所有未成年人确诊病例,并进行流行病学、临床、放射学特征及实验室数据分析。  结果  11名COVID-19未成年人患者年龄中位数为10.54(7.50, 13.00)岁,其中男6例,女5例。所有患者均经RT-PCR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均至少有1名家人感染了SARS-Cov-2。4例(36.3%)患者出现发热,8例(72.7%)患者出现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2例(18.2%)咳嗽,1例(9.1%)肌肉疼痛,2例(18.2%)咽喉痛,4例(36.4%)出现鼻塞、流涕,1例(9.1%)在确诊COVID-19前1~2 d表现出明显的胃肠道症状等临床表现。8例患者(72.7%)出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9例(81.8%)患者的C反应蛋白升高,3例(27.2%)患者的ALT和AST升高,4例患者(36.4%)的白细胞计数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3例(27.2%)患者出现双侧肺炎,5例(45.5%)患者表现为多发性斑点和磨玻璃样特征。  结论  与成人相比,目前未成年人病例不多,相关研究还不充足,以上资料为本次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精准救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速肌力测试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7.
脊髓损伤造成患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残存功能,尽可能地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患重新开始自立的、创造性的生活,重返社会即全面康复。通过上肢肌力训练,可发挥代偿功能,有利于使用拐杖和轮椅;进行双下肢主动被动运动,改善了下肢功能,增强肌力,促进或加速神经肌肉机制反应;腹肌、腰背肌锻炼有利于恢复站立和步行。脊髓损伤有一定的康复潜力,尤其是损伤节段较低(胸腰段以下)的患,如果训练得当合理地使用辅助支具,以熟练使用为目的的训练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8.
<正> 利用H反射测量肌伸张反射通路的兴奋性已有多年,方法学上的问题之一是诱发H反射的有效刺激强度是否有变化,外来刺激强度的恒定并不一定能给靶神经以恒定的有效刺激,因为关节运动可能改变皮肤、皮下结缔组织、神经等的张力,而使刺激电极与神经产生相对运动。除刺激强度外,常用M波波幅作为有效刺激强度恒定的指标,即M波波幅变化时就拒斥该次扫描。Leanard等提出腓肠肌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巴氯芬结合运动治疗对脊髓损伤(SCI)患者肌痉挛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SCI的住院患者30例,予以巴氯芬口服并结合运动治疗以控制肌痉挛,巴氯芬起始剂量为每次5mg,每日3次,1周后增加为每次10mg,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75mg,治疗周期为3~6个月。服药前、服药中每2个月检查1次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肌张力评定按国际通用的修订Ashworth评分。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2例(6.7%),有效14例(46.7%),好转12例(40.0%),无效2例(6.7%),总有效率为93.3%,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巴氯芬结合运动治疗对控制SCI患者的肌张力有明显效果.治疗时机以患者肌张力Ⅰ^+、Ⅱ级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0.
中医药是一座伟大的宝库,在治疗某些疑难病、危重病中具有独特优势。膜性肾病近些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发展成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首位病因,但其发病机制不清,现代医学常使用免疫抑制疗法,但往往面临着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的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邀请各位中西医临床一线专家对膜性肾病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膜性肾病属于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之一。该共识基于会议讨论,将中西医对膜性肾病发病机制、临床诊治的认识进行总结,并具体阐释了中医药对膜性肾病的认识及辨证治疗方案,以期提高膜性肾病的临床缓解率,为临床医师治疗膜性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