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将荧光染料核黄(NY)的逆行追踪和单胺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用于对通过猫脊髓背外侧索(DLF)下行纤维的胞体的定位。在4只猫上,于脊髓的T_2节段的DLF作单侧横切,并用NY处理以后,其脑干再用Falck和Hillarp的方法处理。在同侧的中缝大核和与之相毗邻的网状大细胞核内,看到被NY标记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在同侧上橄榄核的背外侧、蓝斑和蓝斑下核内,看到被NY标记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这些结果暗示,DLF下行的单胺能纤维,主要起源于延髓的5-羟色胺能细胞群B_3和脑桥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细胞群A_5~A_7。  相似文献   
12.
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230~250克,用6-羟多巴胺(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损毁大鼠右侧黑质制备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模型建立三周后,用阿朴吗啡(APO)诱发大鼠向左侧(未损伤侧)旋转,表明模型制作成功。以往,我们将大...  相似文献   
13.
长期来,常用的生物制片透明剂,主要是二甲苯.二甲苯的透明效果好,但对人体的造血器官、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有毒害作用.另外,用二甲苯透明的组织块,如透明时间控制不当,易变硬和变脆,从而造成制片的失败.由广西农学院和广西岑溪松香厂联合研制的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以下简称TO透明剂)是用优质的脂松节油进行再加工,适取其中组分,加入一定的添加剂化合而成.它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无毒透明剂,其主要物化性质与二甲苯相同.自TO透明剂研制开发至今的六年中,经全国有关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医院共100多个单位的应用,证明该透明剂可用于动物、植物和人体各种组织的各种制片技术,所制备的切片完全符合科研、教育和临床诊断的要求.用这种透明剂制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提高临床的正确诊断及其探索基因治疗。方法和结果MTT法、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仪(FCM)、电镜、DNA电泳、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显示MPP~+致使MES23.5细胞活力显著减低,线粒体膜电势(△m)下降和氧自由基增加,MPTP、MPP~+和(或)6-OHDA使黑质细胞和(或)PC12细胞发生凋亡,Caspase-3mRNA表达增加。微透析与HPLC、免疫组化等显示PD患者血IgG、脂多糖(LPS)、Fe~(2+)致使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减少,纹状体多巴胺(DA)降低,MPTP致使猴纹状体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一氧化氮增高。~(125)I-β-CIT、~(99m)Tc-TRODAT-1及~(125)I-IBZM、~(131)I-AIBZM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和(或)放射自显影显示PD猴、大鼠或小鼠模型的纹状体DA转运载体(DAT)功能降低和D_2DA受体活性增强。转TH基因成肌细胞或转TH与GTP环水解酶-1(GCH)成纤维细胞,以及腺病毒介导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治疗显示PD大鼠模型的旋转行为改善,TH和GDNF基因表达,以及DA浓度增加。结论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免疫异常等与PD发病有关。DAT和D_2DA受体显像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TH和(或)GDNF基因可能是PD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治疗灵长类动物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治疗恒河猴脊髓半切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脊髓半切损伤制作恒河猴脊髓损伤模型,同时移植人羊膜上皮细胞或转染BDNF的羊膜上皮细胞,于损伤后70d行荧光金注入脊髓损伤下方4cm处,损伤后80d观察实验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治疗组脊髓损伤侧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移植物内可见AchE、TH阳性神经纤维和GFAP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移植物内有荧光金染色。结论移植人羊膜上皮细胞使恒河猴脊髓半切损伤后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定心藤枝叶中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定心藤属植物定心藤Mappianthus iodoide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定心藤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hydroxy-4,6-megastigmadien-3-one(1)、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2)、blumenol A(3)、9,10-d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4)、5,12-epoxy-9-hydroxy-7-megastigmen-3-one(5)、5,12-epoxy-6,9-hydroxy-7-megastigmen-3-one(6)、黑麦草内酯(7)、落叶松树脂醇(8)、异落叶松树脂醇(9)、5′-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10)、橄榄脂素(11)、去氢双松柏醇(12)、chushizisin I(13)、3,3-didemethoxyverrucosin(14)、4-epi-larreatricin(15)和glycerol monolinoleate(16)。其中化合物1~7为降碳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8~15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16为脂肪酸类化合物。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定心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酪氨酸羟化酶cDNA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初步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200025)刘振国,赵迎春,陈生弟,余慧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曹蕾,郑仲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蒋芝华,周长福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基因治疗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18.
本项目“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获1998年度国家科持进步三等奖,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建立应用立体定向脑内注射6-OHDA或颈内动脉、静脉、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单侧或/和双侧帕金森病(PD)猴、猎、大鼠、小鼠模型。行为显示PD样症状,尤其猴的症状明显和典型;HPLC、微透析检测显示纹状体和黑质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