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选择性前路胸腰段或腰段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选择性前路胸腰段或腰段融合治疗PUMCⅡd1型(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行选择性前路胸腰段或腰段融合的PUMCⅡd1型(Lenke5型)AIS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前路单棒节段性固定融合,随访18~42个月,平均36个月.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对躯干偏移、上下融合椎邻近椎间盘开角、下固定椎的倾斜、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胸腰弯或腰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45.6°,术后9.7°,末次随访14.4°.胸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29.7°,术后17.6°,末次随访20.1°.躯干偏移术前平均14.0 mm,术后14.8 mm,末次随访5.1 mm.下端固定椎(LIV)倾斜术前平均-21.8°,术后-1.5°,末次随访-2.1°.冠状面上端固定椎(UIV)上位椎间盘开角(UIVDA)及LIV下位椎间盘开角(LIVDA)术前分别为0.5°和0.6°,术后为0.9°和4.9°,末次随访时均显著加重,为3.0°和7.8°.矢状面胸段(T5~12)及胸腰段(T10~L2)曲度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均保持良好.矢状面腰前凸(L1~S1)及固定融合节段Cobb角在术后有所减小,末次随访时均保持良好.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均未见假关节形成及其他并发症. 结论 选择性前路胸腰段或腰段融合是治疗PUMCⅡd1型(Lenke 5型)AIS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融合节段上、下椎间盘开角增加及部分病例残余胸弯过大现象需进一步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282.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广泛开展,因各种原因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日渐增多。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目的是解除疼痛和恢复髋关节功能。一般可通过重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更换假体来实现。在翻修过程中,可选用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来获得坚强的固定。但那些由于磨损、磨损所产生的碎屑以及炎症产生的骨溶解而导致的骨缺损,常常使翻修术变得很困难。其中髋臼骨缺损是经常遇到的难题。对髋臼骨缺损的充填,需要充足的库存骨和各种类型的假体,并且要求手术医师熟悉股骨前、后方的手术入路,能充分显露骨盆,对各种并发症能及时处理。本文就…  相似文献   
283.
目的:基于“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的方法探索真实世界中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规律,分析中成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优势环节与用药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注册登记研究资料中全国43家医院2 505例患者数据,分析患者总体及不同分期的临床特征、用药规律。结果:2 505例患者中女1 717例,男788例,缓解期2 439例,发作期66例,康复期0例,平均年龄(60.54±6.80)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05±2.74)kg/m2,K-L分级多为Ⅱ级。藤黄健骨片最常用时长为8周,单次剂量3~6片,2次/d,平均总用药量(444.41±164.72)片,发生不良反应33例,合并疾病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52例,单用藤黄健骨片1 471例,联合用药1 034例,临床上常联用药物类别为西药口服、中成药口服、西药关节腔注射、中成药外用等;不同分期间的患者年龄、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实世界中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人群女性多于男性,K-L分级以Ⅱ级分布为主,分期主要以缓解期为主,发作期在更高年龄占比更大;藤黄健骨片的用法用量与专家共识一致,临床联合用药类别主要为西药口服、中成药口服、西药关节腔注射、中成药外用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84.
目的 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对于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的改善情况并对其潜在干预机制进行系统挖掘,为提高恒古骨伤愈合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通过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真实世界研究,获得数据资料并录入“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在系统中选取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湖南航天医院等20家医疗机构骨伤科门诊或住院的105例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包括60例联用恒古骨伤愈合剂和关节注射治疗的患者,及45例单用关节注射治疗的患者。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的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中医单项疼痛症状种类(冷痛、热痛、刺痛、隐痛、酸痛)和其他中医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为进一步阐释恒古骨伤愈合剂联用关节注射治疗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的潜在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骨伤交叉数据库(BX-Data,http://bone-xtrans.com/database)”,收集膝骨关节炎疾病基因集、恒古骨伤愈合剂组方中药材、化学成分、物质基础、候选靶标、玻璃酸钠候选靶标数据进行筛选,构建“疾病靶标”的互作网络。结果 入组的10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发作期患者占15.24%(16/105),缓解期患者占84.76%(89/105),无康复期患者。女性72例(68.57%),多于男性33例(31.43%),105例患者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VAS评分5分患者20例、6分患者19例,共占观察组65.00%;对治疗前后组间VAS评分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后4周两组评分分别为(4.42±1.01)分、(5.00±1.02)分,治疗后8周分别为(3.12±1.04)分、(3.56±1.08)分,均低于治疗前(6.23±1.28)分、(6.02±1.22)分(P<0.05);对两组疼痛性质的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热痛和刺痛前后改善率分别为3.3%(2/60)、16.7%(10/60),对照组分别为2.2%(1/45)、15.6%(7/45)(χ2=4.03413.583,P<0.05),观察组冷痛改善率为5.0%(3/60)、酸痛改善率为3.3%(2/60),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WOMAC评分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僵硬评分治疗前后差值(1.68±1.42)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值(1.20±1.60)分(P<0.05),且观察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3.43±2.88)分、日常活动评分前后差值(12.37±10.21)分和总分治疗前后差值(17.48±12.76)分也均高于对照组[(2.82±3.29)、(10.80±9.63)、(14.82±12.62)分];对于两组治疗前后其他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少寐多梦的改善率为28.3%(1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1/45)(χ2=5.914,P<0.05),观察组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口燥咽干、面色晦暗、手足口热5种症状改善率分别为3.3%(2/60)、10.0%(6/60)、8.3%(5/60)、10.0%(6/60)、5.0%(3/60),均高于对照组的-2.2%(1/45)、2.2%(1/45)、2.2%(1/45)、4.5%(2/45)、-6.7%(3/45)。通过网络分析发现,恒古骨伤愈合剂的富集通路主要作用于骨质改善、能量代谢和抗炎镇痛3种作用机制,玻璃酸钠富集通路主要作用于抗炎镇痛机制。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治疗,尤其在抗炎镇痛方面,两药具有协同药效。恒古骨伤愈合剂可能通过改善骨质和调节机体能量代谢途径,发挥其缓解关节僵硬、刺痛、热痛、少寐多梦症状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5.
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联合美国髋关节和膝关节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ip and Knee Surgeons, AAHKS)的专家小组于2022年6月更新了《风湿性疾病患者择期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抗风湿类药物管理指南》, 特别对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应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围手术期用药管理进行了更新, 同时增加了新获批的抗风湿类药物应用建议。本文对该指南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为我国风湿性疾病患者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抗风湿类药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6.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围手术期总出血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22年2至6月接受初次单侧TKA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资料, 根据是否接受机器人辅助手术分为机器人辅助组和常规手术组。机器人辅助组32例, 男6例、女26例, 年龄(70.22±5.88)岁(范围57~79岁);左侧14例、右侧18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级1例、Ⅲ级14例、Ⅳ级17例。常规手术组28例, 男5例、女23例, 年龄(68.61±6.79)岁(范围57~87岁);左侧16例、右膝12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级2例、Ⅲ级12例、Ⅳ级1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其下降值,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 机器人辅助组随访时间(9.93±0.83)个月(范围8~11个月), 常规手术组...  相似文献   
287.
目的 探究真实世界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为恒古骨伤愈合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资料,采用SPSS 26.0对638例应用过恒古骨伤愈合剂的KOA病例数据进行分析。临床数据来源于全国20家医院共同收集,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疗程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的变化。并采用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对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KOA的核心靶标进行关联网络分析。收集2022年10月至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KOA患者作为治疗组,共计20例,接受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另招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相应的指标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结果 使用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KOA患者共638例,其中单用组429例(67.24%),多于联用组209例(32.76%)。女性415例(65.05%),多于男性223例(34.95%),平均年龄(63.48±13.5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4.09±2.98)kg·m-2,平均疗程(15.78±9.66) d;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以Ⅱ级(46.24%)、Ⅲ级(34.64%)为主,临床分期分布以缓解期为主(82.45%)为主,临床分期与K-L分级不显著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证型归纳为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总体临床疗效评价显示,VAS评分治疗前(6.01±0.85)分,治疗后(2.54±1.73)分,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WOMAC评分治疗前(93.25±25.91)分,治疗后(50.73±25.14)分,WOMAC明显降低(P<0.05)。网络分析发现,恒古骨伤愈合剂可能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1),核转录因子-κB p65(REL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成员1A(TNFRSF1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这些相互协同的作用共同为KOA治疗提供了一种多维度和全面的疗效,从而有效地减轻患者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KOA疗效显著,可能通过多途径参与关节软骨代谢调节和炎症过程,为阐明其治疗KOA的多靶点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88.
目的调查全国范围2015至2017年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及因假体周围感染(PJI)接受翻修的比例及其病例资料。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式及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全国41家医院;根据骨骼肌肉感染协会的标准诊断PJI。通过检索各医院住院患者数据库获得PJI患者的资料。从临床记录中提取问卷条目。收集后计算PJI翻修手术的比例, 比较髋/膝PJI翻修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全国36家医院(87.8%)报告了数据, 2015至2017年共实施髋膝关节置换术99 791例次, 因PJI翻修946例次(0.96%)。髋PJI总翻修率为0.99%(481/48 574), 2015至2017年分别为0.97%(135/13 963)、0.97%(153/15 730)和1.07%(193/17 881);膝PJI总翻修率为0.91%(465/51 271), 2015至2017年分别为0.90%(131/14 650)、0.88%(155/17 693)和0.94%(179/18 982);黑龙江(2.2%, 40/1 805)、福建(2.2%, 45/2 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