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贵州省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伤寒流行菌株的遗传多态性及内在联系。方法:利用southern杂交技术,对贵州省9个地区26个县、市1959-1999年伤寒沙门菌分离株进行染色体DNA基因限制性酶切16s rDNA探针杂交图谱分析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发现选择的209株分属26个RT型,以RT1和RT2为优势型;在局部发生伤寒流行时,均由独特的RT型引起。耐药菌株以RT7和RT1型为主。结论:贵州省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分离菌株在核糖体杂交图谱上有明显的多态性,分析认为具有多重耐药性以及存在众多克隆群菌株是引起贵州伤寒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23.
韦小瑜  田克诚  游旅  马青  刘英  唐光鹏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185-1186,1269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7-201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和菌型分布,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2007-2010年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菌痢疫情为资料,分析菌痢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并对146株菌痢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7-2010年贵州省共报告菌痢48 222例,平均发病率为31.92/10万,病死率为0.049%,总体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组,发病率为151.76/10万,其次为65岁以上组,发病率为36.66/1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1;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46.04%,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29.73%、11.06%;年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黔东南州,发病率为49.06/10万,其次是黔南和黔西南;贵州省菌痢有明显的季节性,5-9月为发病高峰。菌型分布以宋内为主,其次是福氏志贺菌。菌株的多重耐药严重,84.93%的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结论菌痢是贵州省主要的传染病之一,2007-2010年贵州省菌痢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婴幼儿和农民为主,流行菌株以宋内和福氏志贺菌为主,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贵州省志贺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细菌性痢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菌群和血清型,采用K-B法检测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156株志贺菌中,宋内志贺菌85株占54.49%,福氏志贺菌71株占45.51%,宋内氏菌/福氏菌为1.20。156株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近5年来贵州省流行的志贺菌以宋内志贺菌为主,其次为福氏志贺菌。2种志贺菌耐药情况严重,部分菌株已产生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比较磁珠法和滤膜法提取病毒核酸的重复性及灵敏度.方法 选用国产的磁珠法和滤膜法试剂同时提取核酸检测临床手足口病标本,荧光相对定量比较两种方法的重复性及灵敏度.结果 磁珠法提取核酸的标本用量较少,成功率较高,磁珠法试剂检测重复性较好,灵敏度较高.结论 磁珠法提取核酸在手足口病的荧光定量检测中优于滤膜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来自贵州省的8例空肠弯曲菌病疑似病例进行病原学诊断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病例的确诊和贵州省空肠弯曲菌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8例疑似病例粪便和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采用传统方法和多重PCR方法对空肠弯曲菌可疑菌株进行鉴定,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PFGE)对空场弯曲菌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 8例空肠弯曲菌病疑似病例标本均分离出空肠弯曲菌可疑菌株,PCR扩增出空肠弯曲菌预期大小的目的基因片段,PFGE显示8株菌经SamI酶切后产生7~10条DNA条带,聚类分析显示,8株菌株分为7个PFGE带型,8株菌的相似性>50%,其中GZ201004和GZ201005两株腹泻病例来源分离株相似性为100%,血培养血液标本分离株GZ201201与粪便标本分离株GZ201007相似性为66.7%。结论 8例空肠弯曲菌病疑似病例均检出空肠弯曲菌,PFGE显示GZ201004和GZ201005两株为同一来源,但8例病例来源菌株存在PFGE带型多态性,该研究结果为病例的确诊和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伤寒副伤寒高发区开展综合防治,以摸索贫困地区伤寒副伤寒防制经验,为开展大规模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发热患者监测,以及时发现患者,在干预区实施对传染病规范管理,对重点水源消毒管理,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以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结果主动搜索疑似伤寒副伤寒发现率0.08%,主动发热就诊病例监测,疑似伤寒副伤寒病例发现率0.33%;对3 664例发热就诊病例采血319例作伤寒沙门菌培养,检出伤寒沙门菌12株,伤寒副伤寒阳性率3.76%。干预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比对照区下降60.06%%,比干预前发病率下降71.2%。结论开展就诊发热病例监测,及时采血培养,是早期发现伤寒副伤寒传染源的关键,采取规范治疗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贵阳地区2013年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杆菌进行病原检测,为病例的确诊和贵阳地区致泻性大肠杆菌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贵阳地区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接种麦康凯平板,初步生化符合大肠杆菌的菌落,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致泻性大肠杆菌种属鉴定(uid基因)和毒力基因(bfpB、escV、stx1、stx2、elt、estIa、estIb、invE、astA、aggR、pic)检测并确定其致病型别。结果 257份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共检出致泻性大肠杆菌31株,检出率12.1%,其中EPEC11株,1株为典型EPEC,其余10株为非典型EPEC,EAEC15株,ETEC4株,EIEC1株,未检出EHEC。3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和18岁及以上的成人是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人群。结论 贵阳地区致泻性大肠杆菌致病型别以EAEC、EPEC为主,婴幼儿和成人是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人群,多重PCR检测方法是诊断致泻性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9.
<正>2008年8月13日上午10∶00,黔东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丹寨县长青乡龙塘村发生15例腹泻病例。为了解本次疫情的流行情况和控制情况,我们当日下午5∶10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证实为一起福氏6型痢疾、因办丧宴而引起的暴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贵州省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个别重症患儿可发生死亡[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