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饶县1998年洪灾后的钩体病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入夏以来,在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全流域大洪水,作者参加了卫生部派往江西省灾后防病工作考察组。本文选取钩体病发病较多的江西省上饶县,进行了钩体病疫情的调查分析。上饶县于7月中旬遭受水灾,7月29日报告首例钩体病,6~7天后发病达到高峰,2~3周后疫情得到控制。截止到9月2日,全县累积发病人数为456例,发病率66.09/10万。其中男355例,女101例,男女构成比为3.5∶1。病死4例,男3例,女1例,病死率为0.88%。采集34份临床诊断为钩体病的病人血清,对临床诊断进行实验室复核,结果显示:显微镜凝集试验(MAT)阳性率76.47%(26/34),酶免疫斑点试验(dot-ELISA)阳性率82.35%(28/34)。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以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repeats,VNTR)为基础的分型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本研究选取我国致病性钩端螺旋体15群15型参考菌株,初步探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在钩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s)位于钩体表面,与宿主细胞直接接触,是重要的蛋白抗原。钩体OMPs是抗体和补体的作用部位,在致病和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一些钩体的外膜蛋白或外膜脂蛋白被证实有良好的抗原性和高度的基因保守性,其抗体具有广泛的交叉免疫凝集作用,这使得新一代基因工程疫苗开发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对钩端螺旋体几种重要OMPs的细胞定位、基因结构、在感染动物中的表达状态、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空肠弯曲菌在布氏肉汤中的生长速度,比较研究了它在铁盐双相琼脂和布氏血琼脂双相培养基上生长的特点。实验表明经43℃24小时培养后,铁盐双相琼脂上菌落生长数为1.64×10~8cfu/ml,而在布氏血双相琼脂上则为2.85×10~8cfa/ml。空肠弯曲菌在布氏血双相琼脂中进行培养,于42℃42小时菌液浓度即可达2.5×10~(10)cfu/ml,连续观察18.5天仍有活菌生长(7.0×10~5cfu/ml)。在pH值的测定中表明18~450小时的弯曲菌培养液,碱度逐步上升(pH7.2~8.6)。空肠弯曲菌在双相培养基中存活和繁殖比较适宜,但对此菌存活持续时间的长期观察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属于螺旋体目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分为两个种:双曲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biflexa)和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前者为腐生性钩端螺旋体,通常对人和动物不致病;后者为寄生性、  相似文献   
6.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 non-ulcer dyspepsia)是常见症候群,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NUD中幽门螺旋杆菌(HP Helicobacter Pylori)相关性胃炎占很大比例。针对该菌产生之抗体反应,应用酶联免疫法(ILISA)检测了335例NUD患者血清抗-HP抗体。其中208例为经细菌培养及(或)组织学检查证实的HP相关性胃炎,对其中164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以评价胶态次枸橡酸铋加氟哌酸治疗效果.治疗组与安慰剂组HP清除率分别为69%与6%(P<0.01)。HP清除后患者胃粘膜炎症好转或消除,症状明显减轻,抗-HP抗体滴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在人的胃粘膜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以来,十多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相继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已明确该菌是慢性活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感染HP后,有的发生胃炎,也有发生消化性溃疡,而也有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自1989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有关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工作,主要分四部分进行,现重点分述如  相似文献   
8.
实验选用6至7个月龄的脑儿胃粘膜组织进行有关幽门螺杆菌(Hp)的粘附部位及菌株间粘附能力差异的研究,发现CAPMD32株与NCTC11637株的粘附部位相似,Hp对胃窦及胃体下部粘膜组织具有很强的粘附能力,而对胃体上部及胃底部粘膜组织的粘附能力很差或不能粘附;而CAPM Z-4株则对胃体、胃窦及胃底部粘膜上皮组织均表现出很强的粘附能力;表明Hp的粘附存在明显的部位特异性,不同Hp菌株间在粘附同一胎儿胃粘膜组织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Hp与胃粘膜上皮细胞间的粘附过程比较复杂,至少包括两种类型,参与Hp粘附的粘附素和相应受体不止一种。结果提示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好发部位及严重程度除与人胃粘膜组织不同部位细菌粘附受体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外,还决定于Hp的粘附素的种类和粘附特性。不但首次在机体和细菌两个方面揭示了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发病规律,也为进一步开展该菌疫苗的研制、开展对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一种较理想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冷冻干燥保存方法,希望对Hp相关研究有所帮助.方法以100g/L蔗糖、500mL/L小牛血清作为冻干保护剂对15株Hp(1013cfu/L菌液)和3株空肠弯曲菌进行冷冻干燥保存,同时用脱脂牛奶冻干保护剂作为对照.按常规菌株冻干程序冻干后火焰封管,真空放电检查冻干管真空度良好后,存放于室温环境,用于冻干效果观察.冻干菌株每年进行复活检查,复活时接种双份布氏血平板,置混合气体环境(100mL/LCO2,50mL/LO2和850mL/LN2)培养5d后观察细菌复活情况.结果Hp冻干菌株15株经4a复苏观察发现均存活良好,其中已有2株冻干菌株观察时间已达6a,仍存活良好.结论以蔗糖血清为主的冻干保护液在Hp菌株冻干中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冻干菌株可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同时,此保护剂可有效用于弯曲菌属细菌和其他螺杆菌属细菌的冻干保存  相似文献   
10.
采用EIlsA方法,测定38例急性运动性轴索性神经病及30例对照组血清抗空肠弯曲菌(抗空弯菌)IgG抗体。结果发现,人群中空弯菌感染较普遍,急性运动性轴索性神经病人血清中IgG抗空弯菌抗体阳性检出率及滴度均高与正常对照且抗体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程基本相符。本实验提示,空弯菌与急性运动性轴索性神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