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目的  评价阿昔替尼及其剂量滴定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使用阿昔替尼系统治疗晚期转移肾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采用阿昔替尼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剂量滴定(n=26)与标准剂量(n=24)阿昔替尼治疗,其中剂量滴定使用2种策略:策略1(主动滴定,n=7)为根据患者在治疗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进行滴定,策略2(被动滴定,n=19)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后进行剂量滴定。统计其基线及后续随访信息,患者疗效评估根据RECIST 1.1标准及Choi标准进行,不良反应评价按照CTCAE 4.0标准分为1~5级,其中3~5级定义为严重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晚期转移肾癌患者58例,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PFS)时间及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8.0月和29.0月。Choi标准下,客观缓解率(ORR)较RECIST 1.1标准提高(43.1% vs. 15.5%,P=0.001),而疾病控制率(DCR)基本一致(87.9% vs. 86.2%,P=0.782)。剂量滴定患者26例,与配对的24例标准剂量治疗患者比较,前者PFS时间较长(P=0.027),而两组间O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被动滴定者19例,主动滴定者7例,两组间PFS及OS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38和P=0.470)。阿昔替尼治疗总体不良反应由高到低分别为乏力(67.2%,39例)、高血压(56.9%,33例)、淋巴细胞减少(53.4.%,31例)及高血脂(53.4%,31例)等,以1~2级不良反应为主;滴定前后患者不良反应种类及发生率无明显变化。  结论  阿昔替尼作为晚期转移性肾癌的标准二线治疗药物,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及疗效。剂量滴定可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主动及被动滴定策略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12.
曾浩医师:首先由我来介绍一下病情。患者,男,62岁。因"发现阴茎头新生物3年,外院体检发现左精囊包块1月"入院。入院前3年,患者发现阴茎头斑片状新生物,豌豆大小,黄白色,质硬,未予特殊处理。1个月前,患者自觉阴茎头新生物长大,伴明显疼痛,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当地医院,行CT提示左侧精囊包块。现转入我院继续治疗。患病以来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痛。既往疾病无特殊。专科查体: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双肾区无叩痛,双侧输尿管走行无压痛,  相似文献   
13.
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颅内压(ICP)监测在国内外均被列入颅脑创伤的治疗指南,并作为较高级别的推荐意见[1-2],但我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尚不普及.为探索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指导意义并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 1年10月,对6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实施ICP监测来指导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49例未行ICP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肺部空洞性病变而于本院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n=48).根据病变大小(A1 <20 mm,n=12;B1≥20 mm,n=36),针道距离(A2<5 cm,n=33;B2≥5 cm,n=15),空洞壁厚度(A3<5 mm,n=18;B3≥5 mm,n=30)将其分为A、B2组.分别计算A、B2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理诊断恶性病变38例,良性病变7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87.5%、93.8%.对于不同大小、不同针道距离以及空洞壁厚度不同的病变,其诊断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其准确性与病变大小、针道的距离以及空洞壁厚度无关.  相似文献   
16.
3D-FS-FLASH序列在肝细胞癌MR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MRI三维 ( 3D)FS FLASH序列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2 0名患者 2 8枚病灶运用二维和三维序列行二次动态增强检查。观察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 ,测量信号值 ,计算对比噪声比 (CNR)和增强指数 (EI)。并对三维资料运用多种方法重建。结果  3D FS FLASH动态增强发现病灶 2 8枚 ,优于二维增强的 2 4枚 (P <0 .0 5 )。二维增强动脉期、T2WI和三维增强动脉期CNR高于二维和三维平扫及增强实质期 (P <0 .0 0 1)。三维序列中病灶的EI >二维序列病灶EI>三维序列肝实质EI >二维序列肝实质EI (P <0 .0 0 1)。经重建 ,5枚病灶可显示供血动脉 ,1枚显示引流静脉 ,1例静脉曲张避免了误诊为肿瘤。结论  3D FS FLASH动态增强扫描不但诊断肝细胞癌优于 2D序列 ,还能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均采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引流术后的血肿清除率、颅内压值、甘露醇使用病例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住院天数及预后。结果脑室探头血肿穿刺引流23例,血肿穿刺联合对侧脑室探头脑室引流9例。平均手术时间28.3 min,术后24 h内CT复查平均血肿清除率65.25%,NICU病房平均住院天数6.3 d,使用甘露醇治疗7例,术后颅内压<20 mmHg 30例,≥20 mmHg 2例。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20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能指导控制引流量,避免颅内压波动和再出血风险,指导药物治疗来降低并发症,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改善预后,两者有效结合是高血压脑出血重要的微创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球形体进行体内、外回复原形的比较研究,揭示其潜在的传播途径。方法在布氏肉汤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Hp再生培养基,对Hp螺旋体、原生质体及球形体进行体外培养;同时采用30只蒙古沙土鼠(Mongolian gerbil)进行体内感染定植实验,对感染小鼠胃粘膜进行Hp定量培养和组织学检测。结果Hp球形体在4种再生培养基中均未能回复生长;而在感染小鼠的体内却观察到了Hp球形体的回复定植。Hp螺旋体感染组在小鼠胃内的定植密度较高,且胃粘膜下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球形体感染组并未见到小鼠胃粘膜组织的明显炎症损伤,且仅有少量回复的螺旋体定植。结论Hp球形体作为一种低水平代谢休眠体,代谢活性及毒力均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本研究支持部分Hp球形体具有活力但体外不能培养成活这一假说,提示"粪-口"传播应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检验医学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验医学双语教学为新型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检验医学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发现在教师与学生英语水平、教材选用、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推动检验医学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出高效价的抗志贺毒素ⅡA1亚单位(STX2A1)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以重组GST-STX2A1融合蛋白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以天然STX2毒素为筛选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筛选产生针对STX2A1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以体内诱生法产生腹水,并采用Protein A-Sepharose柱对其纯化,快速定性试纸鉴定McAb的Ig亚类,采用间接ELISA相加实验鉴定抗原识别表位。结果获得3株产生针对STX2A1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STX2-1A3、STX2-1E10、STX2-3A7,Ig亚类分别为IgG1λ型、IgG1κ型和IgG3κ,亲和力常数分别为5.76×109、1.21×109和3.97×108。结论成功制备3株稳定分泌抗STX2A1的杂交瘤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好,亲和力高,能与天然STX2A亚单位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