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319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信息动态     
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最早由Billroth医师于1884年进行尝试,Finney[1]以及Mayo[2]胰腺外科的先驱者均有少量开展,但超过半数患者死于术后短期并发症.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该术式现已普遍应用于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真性囊肿、胰腺外伤等)及恶性疾病(胰腺癌、胃癌或肾癌浸润等).随着外科技术的改进,胰体尾切除后患者的病死率基本不超过2%[3-5],明显低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0% ~40%[6-8],其中断面胰漏是该术式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甚至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当[9].  相似文献   
32.
目前,如何评价辅助生殖治疗的成功尚存在争议,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将一次完整卵巢刺激周期的累积分娩/活产率作为一次促排卵的关键衡量指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本文对累积分娩/活产率的定义、临床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达成部分专家共识,以指导一次促排卵累积分娩/活产率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3.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决定了药物分子在体内的过程和命运。作为常规生物样本检测技术的有效补充,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技术如今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其高灵敏性、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使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近年来放射性标记技术在药物评价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为药物研发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34.
35.
袁秀丽主任医师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澄江学派四川名家陈治平先生亲传弟子。袁师注重学习经典,认为治病之要,首在治神;同时强调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临证灵活运用中西医手段,擅用针刺及中药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36.
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临床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刘昌孝院士于2016年提出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新概念和核心理论,建立了中药质量控制系列共性关键技术,构建了中药质量研究新模式,为中药品种的现代化研究指明了方向。以痹祺胶囊药效学、药动学研究为实例,在Q-Marker理论的指导下,从特有性、可测性、有效性和中药理论关联性等方面对痹祺胶囊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士的宁、马钱子碱、甘草苷、丹酚酸B、甘草酸、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为痹祺胶囊的质量控制及二次开发提供基础和依据,同时,也为建立痹祺胶囊的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可溯源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器官捐献移植工作的调整策略,总结经验。方法解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器官移植工作指南和第一版专家共识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制定了器官移植调整方法。结果于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6日进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4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9.5岁。捐献后共行器官移植手术8例,其中肝脏移植4例,肾脏移植4例。移植受体平均年龄48岁,男6例,女2例。8例移植手术顺利,7例患者无输血。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外科并发症发生,无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调整方法和流程,可以安全开展器官移植工作和实现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38.
对血清蛋白因子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初步探讨长期给予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可能存在的氧化损伤,以期揭示藏药"佐太"长期用药对肾脏可能存在的过氧化毒性作用,为"佐太"制剂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藏药"佐太"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对大鼠给予"佐太"混悬液90天、180天及停药恢复30天,对动物进行一般观察,检测大鼠肾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其肾脏系数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佐太"90天、180天及停药30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藏药"佐太"各给药组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及排便情况均无明显异常,各给药组大鼠肾脏中MDA含量、SOD活性、肾脏系数及肾组织病理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推测长期使用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不产生明显的氧化损伤和肾脏毒性作用,但其安全性问题仍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40.
病例摘要  患者女 ,38岁 ,因头晕、头痛、视物模糊 3个月于 2 0 0 2年8月 1日入院。患者 3个月前因头晕查血压 2 0 0 1 0 0mmHg(1mmHg=0 1 33kPa) ,未正规诊治。 1个月前起剧烈头痛、视物模糊 ,最高血压达 2 30 1 4 0mmHg ,于当地医院经多种降压药物治疗但血压控制不佳 ,当时肾功能正常。 2 0 0 2年 5月于当地医院查血清肌酸激酶 (CK) :1 0 2 8~ 31 3U L(正常值范围 2 5~ 2 0 0U L) ,抗核抗体 (ANA) :1∶1 60 (+) ,抗核糖核蛋白 (RNP)抗体 (+) ,诊断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 ,并给予强的松 30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