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初步探讨长期给予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可能存在的氧化损伤,以期揭示藏药"佐太"长期用药对肾脏可能存在的过氧化毒性作用,为"佐太"制剂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藏药"佐太"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对大鼠给予"佐太"混悬液90天、180天及停药恢复30天,对动物进行一般观察,检测大鼠肾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其肾脏系数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佐太"90天、180天及停药30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藏药"佐太"各给药组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及排便情况均无明显异常,各给药组大鼠肾脏中MDA含量、SOD活性、肾脏系数及肾组织病理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推测长期使用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不产生明显的氧化损伤和肾脏毒性作用,但其安全性问题仍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2.
生理学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因为生理学课程实验性强、多学科交叉,所以体现出的理论晦涩难懂。为了容易理解和激发学生兴趣,本文以《消化与吸收》章节为例,将课程教学与生活常识广泛联系,并应用于护理技能实践中加以延伸思考,为护理学专业中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黄酸长期给药对小鼠肾脏毒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毒性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大黄酸低、高剂量组(0.175,0.35 g·kg~(-1)),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给药60 d。给药期间,观察记录小鼠的一般情况;停止给药后检测动物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计算肾脏指数并检测肾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取肾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同性别空白组比较,给药组小鼠BUN和SCr均升高(P0.05,P0.01),大黄酸高剂量组30 d后小鼠体质量下降明显,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P0.01),TNF-α含量增多(P0.05),Caspase-3表达明显上升(P0.05),雄性给药组肾脏指数下降明显(P0.05,P0.01),雄性大黄酸高剂量组GSH-Px含量显著下降(P0.05),TGF-β_1表达增强(P0.05)。肾脏组织形态病理变化,大黄酸高剂量组可见肾小管管腔中出现蛋白管型,肾小球和肾间质毛细血管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淋巴细胞小灶性增生,且雄性小鼠病变更严重,大黄酸低剂量组以上表现较高剂量组不明显。结论:大黄酸长期大剂量给药对小鼠肾脏存在一定毒性,在0.35 g·kg~(-1)·d~(-1)剂量下毒性作用明显,且雄性机体毒性更加明显。其潜在毒性机制可能为引起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失衡,诱发过度氧化,触发炎症反应,激活Caspase-3的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研究芪灯明目复方药味配伍对葛根中葛根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次给予葛根提取物20 min后血浆葛根素浓度变异较小的健康SD大鼠12只,按葛根素浓度从大到小交错分配为复方组及葛根组,分别灌胃给予芪灯明目复方及葛根提取物(均相当于葛根素100 mg·kg-1),每4小时给药1次,共3次。每次给药后采集当次给药5 min、20 min及末次给药后6 h、8 h血液,分离血浆,采用HPLC – UV法测定葛根素浓度。ADAPT5.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采用kinetica5.5软件生物等效性模块对Cmax、Tmax、AUC0-t、AUC0-∞进行等效性检验。结果 大鼠血浆中葛根素药-时曲线采用无滞后时间的二室模型拟合较优;复方给药后葛根素Ka、Cmax、AUC0-t和AUC0-∞有降低趋势,但各参数等效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芪灯明目组方配伍对葛根素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影响;多次给药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吻合临床应用情况,在优化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实验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大黄肝肾毒性及其减毒方法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作为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药物,具有清热泻下、燥湿解毒、保肝利胆、抗炎、抗细菌内毒素和降糖等作用,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防治便秘、黄疸、消化性溃疡和细菌性痢疾等多种疾病。然而近几年随着对大黄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上滥用和误用大黄等情况频繁出现,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因此其毒副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关于大黄肝毒性、肾毒性的文章,主要从大黄的肝、肾毒性作用和毒理机制以及合理应用减毒这3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讨论,对有关大黄肝毒性、肾毒性的药理、毒理研究进行简要综述,分别从肝肾生化指标、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基因和蛋白表达及信号通路等多个方面对大黄的肝、肾毒性进行了论述和阐释,并从炮制减毒和配伍减毒两方面对大黄的减毒方法进行概括总结,从而较为客观全面地理解大黄的肝肾毒性,阐明大黄造成肝肾损伤的毒理机制,为大黄炮制减毒和配伍减毒的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大黄在"毒性问题"方面更具说服力,从而对大黄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和深入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黄-黄芩配伍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内毒素血证模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4.5和2.25 g·kg~(-1)大黄-黄芩药对组。各组大鼠预防性给药7 d,于末次给药0.5 h后尾静脉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于造模后6 h处死动物取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大黄-黄芩药对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NO的释放。结论:大黄-黄芩配伍后对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的炎性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NO的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