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探讨中危初诊中青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巩固治疗前微小残留病变(MRD)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中危初诊中青年AML共262例,所有患者均在诱导化疗后达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对患者的总体和亚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价中危初诊中青年AML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40岁的患者中,巩固治疗接受PR-CT和allo-HSCT方案5年累积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40.92%、63.51%(P=0.01);而≥40岁的患者则分别为23.61%、49.14%(P=0.00);诱导化疗早期缓解和晚期缓解5年累积LFS率分别为63.51%、41.33%(P=0.01);接受PR-CT和allo-HSCT方案治疗5年累积总生存(OS)率分别为23.65%、69.32%(P=0.00),5年累积LFS率分别为26.44%、52.30%(P=0.01)。接受PR-CT巩固治疗的患者中,MRD阴性和阳性分别为74和60例;MRD阴性亚组5年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MRD阳性亚组(P<0.05);接受PR-CT患者中,MRD阴性亚组5年L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MRD阳性亚组(P<0.05)。接受allo-HSCT巩固治疗的患者中,MRD阴性和阳性分别为66和62例;MRD阴性亚组5年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MRD阳性亚组(P<0.05);allo-HSCT患者中,MRD阴性亚组5年L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MRD阳性亚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染色体核型、达MLFS后MRD状态及巩固治疗方案均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达MLFS后MRD状态及巩固治疗方案是患者累积O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染色体核型是患者累积LF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达MLFS后MRD状态和巩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累积复发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危初诊中青年AML患者总生存与年龄、达MLFS后MRD状态及巩固治疗方案独立相关,而染色体核型则与患者累积LFS独立相关;对于中危中青年AML患者诱导化疗达MLFS后推荐接受allo-HSCT进行巩固治疗,尤其适用于<40岁且巩固治疗前MRD阳性人群。  相似文献   
4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参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白介素—6(IL—6)也是机体感染时发生急性期反应的重要因子。自1998年5月~2002年8月我们对5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TNF—α、IL—6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分析其与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背景与目的: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初诊时尚处于局限性阶段,但目前常规的单指数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局限性前列腺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困难。该研究旨在应用双指数函数模型探究外周带局限性前列腺癌及慢性炎性反应的水弥散特性,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和正常组织的双指数参数的差异,评价双指数DWI鉴别局限性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的诊断效能并与单指数DWI相比较。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局限性癌16例,穿刺证实的前列腺炎性反应患者14例,行常规DWI(b值为0和1000 s/mm2)和一项10个b值(0~3000 s/mm2) DWI检查。测量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及正常组织的单指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快弥散系数(fast ADC,ADCf)、快弥散系数比例(f)和慢弥散系数(slow ADC,ADCs)并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参数鉴别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共测量和计算18处前列腺癌、18处前列腺炎性反应和37处前列腺外周带组织的单、双指数参数。前列腺癌ADC[(0.83±0.11)×10-3 mm2/s]低于其他组织(P<0.01)。前列腺炎ADC[(1.45±0.19)×10-3 mm2/s]低于正常外周带组织[(1.67±0.31)×10-3 mm2/s,P<0.01]。前列腺癌的ADCf[(1.54±023)×10-3 mm2/s]、f[(45.8±5.4)%]及ADCs[(0.52±0.15)×10-3 mm2/s]明显低于其他组织(P<0.01)。与正常外周带组织的ADCf[(3.90±0.40)×10-3 mm2/s]、f[(67.3±8.2)%]和ADCs[(1.51±0.36)×10-3 mm2/s]相比,前列腺炎的ADCf[(3.06±0.49)×10-3 mm2/s]、f[(47.9±3.9)%]和ADCs[(0.91±0.29)×10-3mm2/s]明显降低(P<0.01)。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时,ADC和ADCf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约为0.96和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f和ADCf的AUC、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低于ADC(P<0.01)。结论:双指数DWI可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炎性反应及正常组织提供特征性的参数ADCf、f和ADCs,且ADCf鉴别前列腺癌与良性病变的准确性与ADC相当。因此,双指数DWI对于提高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本中心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中电解质改变对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应用JSI-903钾钠氯分析仪测定PC在不同保存温度、保存方式、保存时间等条件下的电解质变化。结果①22℃振荡保存PC,保存时间72h对K+、Na+、Cl-、Ca2+浓度没有影响。②22℃振荡和静置两种方式保存PC,离子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4℃保存PC,Na+、Cl-、Ca2+浓度没有影响(P>0.05),K+浓度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结果该PC制品在细胞代谢中的电解质变化指标完全符合临床应用的要求;但应避免输注储存>72h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45.
岳磊  张文慧 《临床荟萃》2011,26(9):791-792
尽管医学成像技术进步很快,对于脊柱损伤的诊断依然比较困难。CT和MRI是脊柱损伤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对于CT诊断的适应证仍存在争议。因为并非所有医院都可以保证24小时不间断的CT服务。现将我院收治脊柱损伤患者19例,均在创伤后2小时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脊柱损伤患者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17~84岁,平均(42.3±20.3)岁。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自带体部线圈在显示及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GE 1.5T Signa TwinSpeed with Excite超导型MRI扫描仪的自带体部线圈,对20例空芯针穿刺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行MRI横断位FSE T2加权成像,记录显像淋巴结的个数及形状,测量其最大径和最小径,并与专用乳腺相控阵表面线圈MRI横断位FSE T2加权成像及病理结果比较。结果①20例乳腺癌患者中,17例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共35枚淋巴结,包括1例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②17例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设备自带体部线圈FSE T2WI序列扫描后腋窝均显示肿大淋巴结,共35枚,检出率为100.0%(35/35);而专用乳腺相控阵表面线圈T2WI扫描仅显示12枚肿大淋巴结(34.3%,12/35),两者在显示腋窝淋巴结方面有统计学差异(χ~2=34.255,P<0.01)。③体部线圈T2WI序列扫描显示的35枚淋巴结中,平均最长径为20.6mm(10.6~50.7 mm),平均最短径为16.4 mm(9.3~28.6 mm);形状为球形20枚、椭圆形8枚和不规则形7枚。结论 1.5TMRI扫描仪设备自带体部线圈行横断位FSE T2WI序列可有效显示腋窝淋巴结。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 Long株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研究疫苗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将HRSV制备成纯化抗原,取40只ICR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纯化HRSV、纯化HRSV+ Al(OH)3、并设0.01 mol/L PBS、Al(OH)3对照组,0天、28天免疫小鼠,采用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流式检测7种细胞因子.结果 初免后28天,加Al(OH)3组与无Al(OH)3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0%和50%,抗体几何平均效价(GMT)分别为1∶4.49和1∶5.27;加强免疫后,Al(OH)3组与无Al(OH)3组小鼠血清抗体阳转率均达100%,抗体几何平均效价(GMT)分别为1∶17.15和1∶10.56,平均增长3.8倍和2.0倍;中和抗体在组间无差异,而组内初免与再免的中和抗体有统计学差异(P<0.01).加Al(OH)3样品组与无Al(OH)3样品组,所检测7种细胞因子均诱导IL-6及TNF,与两个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另外5种细胞因子则无明显升高.结论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可产生良好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快速重编程羊水细胞为多能干细胞,建立诱导分化研究的内对照模型.方法 应用逆转录病毒介导4种基因(Oct4、Sox2、c-Myc、Klf4)诱导双胎羊水细胞,筛选羊水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uman amniotic fluid-derived cell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AFDCs-iPSCs),对其进行多能性、体内外分化能力、核型等鉴定.结果 双胎hAFDC-iPSCs能维持自我更新状态,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高表达全能性的标志基因,具有体内外分化潜能,在体外长期培养能维持正常核型.结论 双胎hAFDCs-iPSCs遗传背景相一致,可以为iPSCs的诱导分化研究提供很好的内对照模型,并为胎儿的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提供理想来源.  相似文献   
49.
背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因具有多能性特征,可以诱导分化为特定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造血细胞等。 目的:建立产前诊断绒毛细胞来源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方法:运用反转录病毒介导4种基因hOct4、hSox2、hc-Myc、hKlf4诱导产前诊断绒毛细胞,对建立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进行多能性、体内外分化能力、核型等鉴定。 结果与结论:建立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能维持自我更新状态,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高表达全能性的标志基因,具有体内、外分化潜能;在体外长期培养能维持正常核型。说明4种全能性基因转入绒毛细胞可获得具有多能性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这为胎儿的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提供理想来源,为产前诊断疾病机制研究提供很好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