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1.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胸腔镜腹腔镜联合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研究。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比较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对照研究实验,并评价人选研究的质量。结果:纳入18个临床对照试验共1938例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手术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在淋巴结清扫、平均手术时间、吻合口瘘、ICU治疗时间、喉返神经损伤及吻合口狭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病死率、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现有临床资料显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胸腔镜腹腔镜联合微创手术是治疗食管癌更好的选择,可以作为食管癌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2.
23.
24.
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CD4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在位异位内膜CD4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及量效关系。方法将6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祛异康小中大剂量组、丹那唑组,采用手术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成功后用药4 W,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异位内膜中CD44呈高表达;丹那唑组、祛异康大、中剂量组能降低异位内膜组织CD44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祛异康中剂量组与丹那唑组比较对降低CD44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粘附分子CD44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EMT的发病过程;祛异康能明显抑制EMT模型大鼠异位内膜在盆腹腔的种植、生长,其治疗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CD44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而实现的,以中剂量给药为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剂量羟考酮对患者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和情绪量值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400例,年龄17~38岁,BMI 18.5~23.9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羟考酮0.06mg/kg组(O1组)、羟考酮0.08mg/kg组(O2组)、羟考酮0.1mg/kg组(O3组)、芬太尼组(F组),每组100例。O1、O2、O3组分别静脉注射羟考酮0.06、0.08、0.1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四组丙泊酚诱导剂量2.5mg/kg,患者术中出现体动反应时追加丙泊酚0.4mg/kg。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术中宫腔操作时(T2)、术毕苏醒时(T3)的HR、MAP和RR;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患者苏醒后即刻、10、30、60min的宫缩痛程度;记录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h评定患者情绪;记录患者补救镇痛;记录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出汗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O2组、O3组和F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O1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O1组(P0.05)。O1组、O2组和O3组不同时点宫缩痛NR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术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四组术后1h正性情绪量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负性情绪量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O1组、O2组和O3组术后1h正性情绪量值明显高于F组(P0.05),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少于F组(P0.05)。四组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皮肤瘙痒、苏醒期躁动、尿潴留、出汗等不良反应。结论 0.08mg/kg羟考酮配伍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确切,镇痛完善,患者满意度高,并且能提高正性情绪量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羟考酮静脉术后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宫缩痛和产妇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年龄22~3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羟考酮组(O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组(OR组)。O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R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皮下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浸润麻醉,OR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联合皮下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浸润麻醉。术后VAS评分4分者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作为补救镇痛。比较三组产妇术后4、8、16、24、48 h的切口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曲马多补救镇痛例次、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6、24 h O组和OR组宫缩痛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O组和R组切口痛VAS评分明显高于OR组(P0.05),术后曲马多补救镇痛例次明显大于OR组(P0.05)。O组和R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OR组(P0.05)。三组其他不良反应和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应用羟考酮静脉术后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能对产妇的切口痛和宫缩痛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中羟考酮在减轻宫缩痛方面作用明显,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7.
【病例】男,21岁。因骶尾部窦道形成并间歇性渗液6个月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骶尾部有一米粒大小结节,后结节自行破溃,有黄色液体渗出,经多次抗感染和换药治疗无效,来我院。门诊以"骶尾部慢性感染并窦道形成"收入院。查体:骶尾部距离肛门10 cm,臀裂正中间隔1 cm有2个针尖大小窦道口,表皮内陷,周围皮肤潮湿,无  相似文献   
28.
创伤性休克137例临床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交通工具的高速发展,交通事故和矿山事故引起的创伤性休克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1]。严重创伤特别是在伴有一定量出血时常引起休克,称为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创伤性休克多见于一些遭受严重损伤的患者,如骨折、挤压、大手术等。对我院急诊科救治的137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富士能智能染色内镜(FICE)技术在胃黏膜平坦型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内镜检查前常规服用黏液消泡剂,先胃镜白光照明下观察,再使用FICE技术观察,并在异常黏膜处取4~6块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80例患者使用FICE技术观察,经病理诊断为胃癌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肠上皮化生32例、腺体萎缩32例、非萎缩性胃炎10例;内镜FICE技术染色发现目标外病灶8例共10处,表现为黏膜表面粗糙,轻度凹陷,色泽不均,最大直径为20 mm,经病理诊断胃癌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腺体萎缩3例,非萎缩性胃炎2例;FICE技术染色黏膜下不同血管形态组织病理类型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FICE技术可提高胃平坦型病变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利于靶向活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叶酸修饰的麦角甾-4, 6, 8, 22-四烯-3-酮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和靶向性,并进行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了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用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表征;以动态透析法测定其体外释药特性及血浆对释放行为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体外毒性作用,并结合肿瘤细胞摄取实验考察其经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性;HPLC测定灌胃后大鼠血药浓度,采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形态呈球形,粒径分布窄,均匀圆整,平均粒径为112 nm,药物包封率达73%;体外释放介质中,药物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长效缓释性能;在与HeLa的相互作用中,麦角甾-4, 6, 8, 22-四烯-3-酮、麦角甾酮脂质体、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的IC50值分别为10,14,5 μg·mL-1;脂质体剂型显著增加了麦角甾-4, 6, 8, 22-四烯-3-酮的AUC,延长了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结论 叶酸作为导向分子提高了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的靶向性,使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主动靶向作用于宫颈癌细胞(HeLa),降低了给药浓度,制成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显著提高了麦角甾-4, 6, 8, 22-四烯-3-酮的生物利用度,可望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