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4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年来新兴的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技术。IVUS是将微型化的超声探头通过导管技术送入血管腔内,可以显示血管的横截面图像,并能准确地了解血管壁形态和管腔狭窄情况,尤其是在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IVUS及其相关技术有了显著的扩展和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20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stent)患者和同期30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结果行PTCA+stent患者术后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行CAG患者术前术后的CRP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作为炎症反应蛋白的CRP,在PTCA+stent术后明显升高,可能与PTCA+stent术后血管内皮损伤,斑块破裂及局部血管炎症加剧有关.推测CRP是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PCI术后再狭窄有关,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西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搜集西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照Cochrane Handbook方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 5. 3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13个,患者12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与西药常规治疗比较,可提高总体有效率[OR=3. 85,95%CI(2. 70~5. 50),P 0. 00001],改善心电图疗效[OR=2. 87,95%CI(1. 58~5. 20),P=0. 0005],降低硝酸甘油停减率[OR=1. 97,95%CI(0. 76~5. 09),P=0. 16],改善中医症状[OR=29. 48,95%CI(0. 81~1075. 20),P=0. 07],提高心脏射血分数[WMD=0. 98,95%CI (0. 58~1. 38),P 0. 00001]及心输出量[WMD=1. 13,95%CI(0. 33~1. 93),P=0. 006]。结论:西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较单用西药常规治疗冠心病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药效安全,但上述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因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疗程3个月,随访6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后2个月、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记录入院时、出院后6个月的心功能评价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出院后2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均P0.05),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的SF-36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均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改善PCI术后康复期患者的心功能和远期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黄绍湘  卫智权  何贵新  黎芳  卢幻真 《内科》2007,2(3):322-324
目的探讨单用或联合应用坎地沙坦、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05例CHF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坎地沙坦组35例,加用坎地沙坦4~8mg/d;培哚普利组35例,加用培哚普利4mg/d;坎地沙坦加培哚普利联合治疗组35例,培哚普利4mg/d及坎地沙坦4~8mg/d。疗程均为24周。测定治疗前、后病人的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胸比例。结果治疗24周末各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LVEDd、LVMI、LVEF、心胸比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更明显。结论培哚普利及坎地沙坦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并能有效抑制及逆转CHF的心室重塑,两者联合治疗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Gal-3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分别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用WPS软件进行相关系数的转换及Fisher’Z的转换和反转换,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用Stata14.0软件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纳入14篇研究,共1 56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Gal-3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summary Fisher’Z=0.79,同质性优(I2=12%,P<0.01),有统计学意义,转换结果得出summary r为0.66。[结论]Gal-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血清Gal-3升高可能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拟诊为冠心病(CHD)的286例老年EH患者按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CHD组187例,非CHD组99例,以Leaman法进行冠脉狭窄程度评分;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计算其动态PPI。结果随着动态PPI逐渐增大,冠脉狭窄程度评分明显增加(P<0.01);CHD组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程、降压达标、糖尿病、血脂异常、脉压(PP)及动态PPI明显高于非CH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H患者CHD的发生与其动态PPI显著相关。动态PPI每增加0.10,CHD发生率增加38%,在对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动态PPI每增加0.10,仍显示CHD发生率增加28%。CHD的发生同样与PP和收缩压(SBP)密切相关(P<0.01),而与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无相关。结论老年EH患者动态PPI、PP和SBP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急性左心衰合并重症肺水肿住院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通气。在有创机械通气前、后监测临床症状及pH、PaO2、PaCO2、CO2、SaO2、心率、呼吸频率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36例患者中除1例在机械通气第3天出现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35例心衰均得到很好的纠正,有效率达97.2%。呼吸机治疗后各项监测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于急性左心衰造成的重症肺水肿患者,尽早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服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bF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bFGF水平,治疗组为6.99±2.6pg/ml,对照组为5.69±1.81pg/ml,两组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以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加用益气活血方能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bFGF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血栓负荷较大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CI中,应用抽吸导管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栓负荷较大的AMI患者36例作为血栓抽吸组,另选同期采用常规PCI的AMI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血栓负荷、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心肌酶峰值、ST段回落幅度、LVEF、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血栓抽吸组患者经抽吸后血栓负荷明显降低;血栓抽吸组患者TIMI分级和TMP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抽吸组患者较对照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明显降低,术后1 h ST段回落百分比明显增高,LVEF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血栓负荷较重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可显著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和心肌酶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