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的改变.方法:选取84例接受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老年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血清hs-CRP及BNP的水平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P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周内实验组患者血清hs-CPR水平先升高后下降,术后12h时水平最高,1周后接近术前浓度.术后1h、12h、48 h与术前血清hs-CPR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s-CPR水平则比较稳定,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I后1周内实验组患者血清BNP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术后1h、12h、48 h及术后1周与术前血清BNP水平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内血清BNP水平虽然也呈下降趋势,但是与术前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后患者血清hs-CRP升高而BNP水平降低,可能与血管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及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行PCI的冠心病患者76例,分别于术前5 min、术后48 h、1月及6月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PCI术后48 h 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5 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月CRP水平较术前5 min明显下降(P<0.05)。结论:PCI术可能在短期内触发并加重冠状动脉炎症,术后1月恢复正常;术后CRP水平持续或再次升高,提示患者病情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PCI)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前后,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方法:比较PCI组、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TM变化。结果:PCI组术后5min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浓度较术前TM的浓度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TM的升高可能与PTCA+支架植入术中内膜机械撕裂及斑块挤压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变化,并探讨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患者52例(PCI组)及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50例(正常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结果:PCI组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分别为5.78±2.63mg/L、8.09±3.24mg/L和2.89±1.32mg/L;正常组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分别为1.52±0.73mg/L、1.54±0.69mg/L和1.51±0.80mg/L。两组术前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2天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介入治疗加剧了局部炎症反应,随着血管开通,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
牟英  罗彩东  刘云兵 《四川医学》2013,(11):1690-1691
目的 观察术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负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PCI介入治疗的11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负荷组术前12h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术前2h再给予40mg口服,术后继续20mg/d治疗;对照组术前不予阿托伐他汀,仅术后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测定PCI前后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高剂量负荷组患者CIN发生率为1.69%,明显低于对照组11.86% (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cTnI、CK-MB和CRP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增高(P〈0.05),但高剂量负荷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负荷可减少ACS患者术后CIN发生率,该保护效应可能与其减轻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PCI)患者50例(PCI组)及稳定型心绞痛未行PCI患者45例(非PCI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60例(正常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1d、术后2d、术后4周血清CRP并进行比较。结果(1)术前比较:PCI组和非PCI组无差异(P〉0.05);PCI组、非PCI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非PCI组以及正常组术后2d、术后4周较术前无差异(P〉0.05);PCI组术后2d、术后4周较术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明显减轻炎症反应;介入治疗可以加剧局部炎症反应,但随着血管开通,药物联合应用,炎症反应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早期并发症及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68例心绞痛的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时测定血浆hs—CRP水平,然后行单支血管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随访1年,观察早期并发症及晚期再狭窄发生率,对其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血浆hs-CRP升高者52人(76%),早期并发症均发生在高hs-CRP水平者。再狭窄发生率为24%,其中血浆hs-CRP正常者4例,占22%;血浆hs—CRP升高者13例,占76%(P〈0.01)。结论 血浆hs-CRP水平作为炎症标志物反映冠状动脉炎症情况,对PTCA早期并发症及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移动式数字X线血管机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9例拟行急诊PCI术的患者,经“绿色通道”直接送入心内科导管室,均在移动式数字X线血管机(SIAS Cardiodigit9,意大利)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腔内扩张(PTCA)术、支架植入(SI)术及冠状动脉腔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79例均行急诊CAG,74例行急诊PTCA+SI术,4例单纯行PTCA。PCI术后100%的梗死相关血管恢复TIMI3级血流。手术成功率为100%。1例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即转外科行冠脉旁路术;6例患者还进行了IVUS检查,以确定病变、选择合适的支架,并且评价急诊PCI术后的效果。结论移动式数字X线血管机基本能满足急诊PCI术的要求,操作简单、迅速,功能基本齐全,为建立“心脏绿色通道”的基本设备之一。  相似文献   

9.
冠脉成形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研究术后CRP浓度与远期临床疗效的联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7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PTCA术前、术后48h及术后1周血清CRP,并随访9个月内临床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之间血清CRP值,另25例冠脉造影(CAG)术前、术后48h的血清CRP作为对照。结果:PTCA术后48hCRP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而术后1周CRP值和术前无差异。CAG术前、术后的CRP无显著变化。随访期间有13例患者诊断为临床再狭窄,其术后48hCRP较非再狭窄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PTCA术后48h血清CRP较术前显著增高,与PTCA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瑞舒伐他汀对PC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CHD)患者的术前、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CHD患者PCI治疗后的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61例经PCI治疗的CHD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20mg组(n=31)和瑞舒伐他汀治疗80mg组(n=30);于术前、术后1d、术后1周和术后4周分别由放免法测定IL-8,免疫浊度法测定CRP。结果①术后1d IL-8、CR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1周较术后1d明显下降(P〈0.01);术后4周较术后1周下降(P〈0.05)。②IL-8、CRP在术后1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4周他汀80mg组均低于他汀20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4周LDL-C明显下降,其他血脂项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他汀80mg组较他汀治疗20mg组LDL-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及炎症加速的过程,早期应用他汀药物,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早期大量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斑块,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24h、48h,术后14d测定血清CRP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fCRP水平〈3.0mg/L)21例和B组(CRP水平≥3.0mg/L)45例,分析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PCI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PCI术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胡俊  高艳红  董振南  田亚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1):1127+1184-1127,1184
目的研究手术前后胱抑素C(CysC)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对34例择期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采集静脉血,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前后血清CysC与CRP均无明显相关(P〉0.05),术后CRP水平和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C水平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后CysC与CRP均无明显相关,手术后CRP水平大幅升高对血清CysC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脉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和金属裸支架(BMS)对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置入单个支架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3例,其中成功置入DES 43例,成功置入BMS 40例,另选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而未行PCI的冠心病患者35例作对照,3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病变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8、72 h和2周取静脉血2 mL,测定血浆CRP水平.结果:术前3组血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 DES和BMS组血浆CRP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但DES组升高幅度较小(P<0.05).术后2周3组血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S可能不会引发PCI术后的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肾功能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21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常规剂量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7d,术后1月空腹抽血测定血肌酐(Scr)、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N-乙酰-B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UmAlb).结果: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第1、2d患者Scr,NAG,UmAlb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逐渐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较术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第1、2d患者hs-CRP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第7天及1月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的血清hs-CRP、NAG(U/l)各点水平的整体情况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行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减低对肾功能的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循环血中内皮细胞微粒(EM Ps)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成功行 PCI术治疗的A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各4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盐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开始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疗程2周。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PCI术后24 h、2周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EM Ps和血清CRP水平。结果 PCI术前两组EMPs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 h ,两组EMPs及CRP水平均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周,两组患者EMPs及CRP水平均较PCI术前明显下降,且丹参多酚酸盐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EM Ps与 CRP呈明显正相关( r=0.654,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的内皮损伤和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内皮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而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9例)和通心络组(20例);通心络组为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4粒(每粒0.26 g),每日3次;测定术前,术后24 h,术后3个月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以及hs-CRP的变化, 以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low-mediated diameter, FMD)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并对NO和hs-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CI术后24 h两组NOS,NO,FMD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 两组hs-CRP均较术前增高(P<0.05); 术后3个月NOS,NO,FMD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hs-CRP较术前明显减低(P<0.01或P<0.05),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P<0.05),NO和hs-CRP呈负相关(r=-0.3219, P<0.01)。结论:通心络更能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患者的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为直接作用内皮细胞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需要PCI治疗的患者173例,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AS组,n=76)和常规治疗组(C组,n=97),治疗7天后行PCI术。术前和术后检测血清hs-CR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h血hs-CRP水平,低于入院时(t=2.413和2.309,P〈0.05)和术后48h(t=2.087和2.368,P〈0.05);AS组PCI术前24h和术后48h血清hs-CRP均低于C组(t=2.007和2.275,P〈0.05)。两组PCI术后SCr较术前升高(t=2.464和2.392,P〈0.05),GFR较术前降低(t=2.496和2.573,P〈0.05);术后AS组SCr低于C组(t=2.337,P〈0.05),GFR高于C组(t=2.145,P〈0.05)。AS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率低于C组(6.58%vs16.49%,χ^2=3.93,P〈0.05)。结论冠心病择期PCI患者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CIN可能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竟雪莹  祖磊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9):1103-1104,110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5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观察组55例于术前1 d开始增加至40 mg/d口服。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2组术前CRP、cTnI、FIB、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CRP、cTnI、FIB、DD均较术前升高(P0.05~P0.01),而观察组术后4项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CRP、cTnI、FIB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PCI后可导致血清CRP、cTnI、FIB、DD水平升高,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控制血浆炎症因子,减少PCI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PCI后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56例和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10mg/d,对照组)60例。分别于术前当天、术后24h、用药4周、12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I(cTnI)浓度,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PCI后hs—CRP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②两组治疗后hs—CRP和cTnI水平均下降,治疗组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①PCI增加血清hs—CRP和cTnI水平;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20mg优于10mg。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5年6月行PCI的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常规药物治疗(抗凝、硝酸酯类、B受体组滞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2周;阿托伐他汀干预组3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每日10mg,2周。分别于药物治疗前、治疗后2周(术前当天)及术后24h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hs—CRP和cTnI。结果药物治疗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较对照组血浆hs—CRP和cTnI明显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术后血浆hs—CRP和cTnI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叭)。结论PCI术后增加血浆hs—CRP和cTnI水平;阿托伐他汀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和cTnI水平及降低PCI术后患者hs—CRP和cTnI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