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4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5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43例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涉及6种以上术式,结果8例出现术中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前期30例中,其中中转开腹手术1例,腹膜前气肿1例,皮下气肿1例,穿刺孔大网膜痛1例,膀胱损伤1例,腹内肠管损伤1例,大血管损伤2例,未出现穿刺孔感染、出血、麻醉意外等并发症.结论:小儿泌尿外科的大部分疾病可以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但其手术适应证有待进一步探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的比例较大,熟练的常规手术经验是腹腔镜手术最重要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肝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报告肝、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治疗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伴慢性胰腺炎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对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胰液空肠内引流及原位背驮式同期尸体肝、胰、肾联合移植。手术顺利,移植肝脏及胰腺功能1周内逐渐恢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第16天因移植肾血流下降,切除移植肾脏,于原移植部位行第2次肾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至2005年11月随访10个月,患者未发生排斥反应及明显感染,移植肝、胰、肾功能均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结论肝胰肾联合移植技术安全,术后因各脏器对功能恢复所需内环境各不相同,矛盾较多,围手术期处理对患者的长期存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3.
蒋俭  李建业  马山  于磊  于涛  张云峰  杨磊 《北京医学》2004,26(4):238-240
目的 评价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96例患者随访2年以上.疗效评价按Monden提出的标准,分为缓解、改善、无效和恶化.对年龄、性别、血浆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效价、病程、病理类型、临床分型、手术方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96例中,缓解29例(30.2%),改善42例(43.8%),无效19例(19.8%),恶化6例(6.2%),有效率74%(71/96).病程>2年与≤2年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年龄、血浆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效价、病理、临床分型、手术方式均与疗效无关.结论 重症肌无力一旦确诊,尽早行胸腺切除术,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4.
3种不同术式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2006年有随访资料的269例重症肌无力采用不同术式胸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时期开展不同术式分为3组:胸骨劈开组(1991年1月~2002年5月,n=161)胸腔镜组(2002年2月~2005年7月,n=67)、胸腔镜联合颈部切口组(2005年2月~2006年11月,n=41)。结果胸骨劈开组手术时间(97.5±17.5)min显著短于胸腔镜组(130.3±31.5)min(q=12.991,P〈0.05)和胸腔镜联合颈部切口组手术时间(152.2±33.9)min(q=18.005,P〈0.05)。胸骨劈开组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41例显著高于胸腔镜组4例和胸腔镜联合颈部切口组4例(χ^2=14.394,P=0.000),但后2组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32,P=0.466)。胸骨劈开组术后第1年完全稳定缓解率26.7%(43/161),与胸腔镜组25.4%(17/67)和胸腔镜联合颈切口组31.7%(1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4,P=0.758)。胸骨劈开组术后第2、3年的完全稳定缓解分别为31.7%(51/161)、35.4%(57/161),与胸腔镜组无统计学差异31.3%(21/67)、43.3%(29/67)(χ^2=0.002,P=0.961;χ^2=1.251,P=0.263)。结论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能取得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同样理想的中远期治疗效果,胸腔镜联合颈部切口胸腺切除术是否能够提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5.
笔者自1995年应用永停滴定仪,采用“重氮化”化学分析法对氯霉素甘油滴耳剂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方法取氯霉素甘油一支,置三角烧瓶中,精密称定,加水20ml,加 1:1盐酸15ml,锌粉2g,置水浴锅内(90C)加热15分钟,待反应完全后,过滤,过滤残渣用水40ml,分4次洗涤,合并滤液,置烧怀中,用永停法进行滴定。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就诊和体检人员,包括正常人20例,空腹血糖受损28例,糖耐量异常40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32例。采集患者年龄、吸烟史、BMI等,并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ET-1、NO等指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①IFG、IGT、IFG+IGT三组在年龄、BMI、DBP、FBG、PBG、FINS、TG的值均高于NGT组(P<0.05),IFG+IGT在年龄上高于IFG和IGT组(P<0.05)。②IFG、IGT、IFG+IGT三组的IMT、ET-1、NO值均高于NGT组(P<0.05),IGT与IFG相比E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IGT组与IFG组相比ET-1、NO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生IGT以及IFG+IGT、年龄、性别、吸烟、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TC、TG、ET-1、NO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PBG、TG、ET-1、和吸烟。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戒烟、严格控制血脂、血糖对大血管病变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类获得性免疫缺陷(阴性HIV)“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社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AIDS)综合征(阴性HIV)“患者”进行病因探索.方法 采用定性系统分析筛检国内外相关综合征报道病例,探索类AIDS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可能的聚类属性;通过现况调查掌握“患者”人群的一般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 定性系统分析显示,目前在世界范围,与类AIDS综合征(阴性HIV)“患者”相似的疾病有2种,即CD4+T淋巴细胞缺陷综合征(ICL)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NTM感染);通过174例网络调查和52例现场观察,发现“患者”人群以男性为主,青、中年为主;在国内分布地区广泛;主诉症状涉及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根据症状特点,病程有急性期和稳定期之分;群体症状及体征为:淋巴结部位肿胀感、骨痛、肌肉“跳”(痛)、淋巴结节、皮肤结节(皮疹)、舌苔白厚、关节弹响、皮肤干燥;52例“患者”检测发现CD4+T淋巴细胞< 500/μL 17例(32.69%)、CD4/CD8比值异常16例(30.77%)、干扰素-γ抗体阳性17例(36.69%)和PPD阳性39例(++~+++,75.00%);高危险性行为是可疑的暴露因素之一.结论 类AIDS综合征(阴性HIV)“患者”现象不能完全用心理因素予以解释,其呈现的临床特征有明显的一致性和规律性,亟待开展深入研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8.
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种疾病的外显子或转录甚至整个基因组测序成为可能.测序技术的进步把个性化基因组医学提上了议事日程.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学科,旨在设计和建造新的生物系统,以满足迫切的医疗保健和其他社会需求.合成生物学的独特,在于它把来自大自然的设计原则用来合理的设计和建造具有全新、可靠功能的分子系统,使得对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进行系统的个性化研究和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9.
肠内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内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术前准备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例Ⅱ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期合并尿毒症的患者施行肠内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治疗. 结果: 患者术后第3日肌酐降至正常,术后7 d撤除外源性胰岛素,血糖6~11 mmol/L. 结论: 肠内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是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方法. 充分的术前准备与严密的术后监测有利于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60.
基于McNeal的神经电缆模塑,以有限长度的有髓神经纤维F-H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单电极不对称双向脉冲刺激实现有髓神经传导阻断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当刺激脉冲的频率高于9kHz时,不对称双向脉冲可实现不同直径(2~20μm)神经纤维的完全阻断,并且阻断电流的强度随刺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粗纤维具有更低的阻断阈值.刺激电极一神经纤维距离增大时,神经纤维实现完全阻断所需电流强度随之增大.仿真温度从20℃升高到37℃时,神经纤维的阻断阈值降低.研究结果将为相关的动物实验和功能电刺激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