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647篇
  免费   43318篇
  国内免费   25425篇
耳鼻咽喉   4313篇
儿科学   6556篇
妇产科学   2524篇
基础医学   26072篇
口腔科学   8371篇
临床医学   50777篇
内科学   36011篇
皮肤病学   4607篇
神经病学   9916篇
特种医学   17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38071篇
综合类   118257篇
现状与发展   99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48430篇
眼科学   5337篇
药学   52499篇
  648篇
中国医学   43868篇
肿瘤学   19896篇
  2024年   1425篇
  2023年   5581篇
  2022年   13753篇
  2021年   18025篇
  2020年   15534篇
  2019年   8512篇
  2018年   9097篇
  2017年   12233篇
  2016年   9406篇
  2015年   16944篇
  2014年   21941篇
  2013年   27339篇
  2012年   39518篇
  2011年   42110篇
  2010年   37442篇
  2009年   33476篇
  2008年   33942篇
  2007年   32676篇
  2006年   28841篇
  2005年   22987篇
  2004年   16125篇
  2003年   13147篇
  2002年   10013篇
  2001年   9120篇
  2000年   6891篇
  1999年   2803篇
  1998年   710篇
  1997年   647篇
  1996年   571篇
  1995年   464篇
  1994年   467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7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渗断和治疗方法,为合理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207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结果(1)在非哺乳期间发生乳头溢液多属病理性溢液;(2)通过美蓝法或平针头指示法行区段切除术,安全准确。结论(1)乳头溢液特别足血性溢液应手术治疗.对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有鼋要的临床意义。(2)乳头溢液伴肿块者,不沧年龄大小、溢液性质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2.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5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经验,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方法:2001年9月至2006年11月为500例患者施行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其中男293例,女207例,9~76岁,平均44.6岁;其中肾上腺手术176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75例,肾盂切开取石术10例,单纯肾切除术26例,根治性肾切除术31例,肾部分切除术2例,肾输尿管全切术18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9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9例,输尿管成形术11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33例。并对15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与18例开放式肾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484例(96.8%)完成手术,其中1例因大出血于手术次日行开放手术;术中膈肌穿孔1例,术后切口感染6例,无大血管破裂、腹腔内脏器损伤、死亡等并发症发生;中转开放手术16例。肾切除手术中,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康复时间少于开放组。结论:后腹腔镜手术适于治疗肾上腺、肾、输尿管及精索静脉疾病,具有患者创伤小、安全、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12例中有1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单纯第四脑室出血4例,全脑室系统出血2例,小脑半球出血3例,小脑蚓部伴第四脑室出血1例,侧脑室伴第三脑室出血1例,以后颅窝占位病变表现1例。8例术前行DSA检查明确诊断,4例术中明确诊断。12例均行后颅窝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动脉瘤颈夹闭9例,孤立切除2例,动脉瘤加固术1例,术后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2例中除1例术后留有轻偏瘫外,其余11例恢复良好。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多以第四脑室出血发病,少数以小脑半球或蚓部出血发病,及早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应尽量夹闭动脉瘤颈,对于小脑后下动脉末端动脉瘤,可以采用孤立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4.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缺损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目的通过对猕猴的解剖和实验,初步建立一种可行的利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对一只自然死亡的猕猴进行新鲜解剖,观察其胫骨的形态及周围知名血管束的解剖路径;将10只猕猴双侧胫骨(共20处)制成中段20mm骨-骨膜缺损模型,随机平均分成2组,实验组在缺损处填塞由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和具有特殊外型(侧槽和中空管)的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体外构建的复合物,在中空管内移入隐动、静脉的一段,组织工程骨外被带蒂深筋膜;对照组只填塞组织工程骨。另取2只猕猴的无填充物胫骨缺损作对照。钢板螺钉固定。在4、8、12周时间点分别行放射线检测,墨汁灌注标本,组织学检测及标本大体观察。结果各时间点上,实验组在成骨、血管化程度及材料吸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填充任何材料的缺损无愈合。各组猕猴术后一般表现无差异;术前、术后表现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组实验所建立的猕猴胫骨段性缺损修复模型及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为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与PPAR-y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小檗碱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联合PPAR-γ拮抗剂GW9662,分析小檗碱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与PPARγ受体的关系.结果:小檗碱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21μmol/L;小檗碱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PARγ受体拮抗剂不能逆转小檗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小檗碱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但其作用不通过PPAR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逆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并点状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本组在2005年3月-2007年5月对25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8条患肢的曲张大隐静脉采用数控射频静脉闭合系统逆行闭合大隐静脉主干并同时用点状抽剥法治疗小腿散在曲张浅静脉。结果随访1~24个月,所有患者大隐静脉主干均闭合良好,无复发,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逆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并点状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术式简便、创伤少、疗效可靠、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断流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笔者对32例断流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依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治疗采用非手术方法。结果示,经非手术治疗均恢复胃动力,平均恢复时间16.89d;3周内恢复13例(40.63%),4周内恢复19例(59.38%)。提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首选方法;断流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采用非手术治疗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柴地合方对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复制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慢性给予柴地合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加电化学检测器(ECD)检测前额皮质和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相关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慢性应激大鼠前额皮质中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显著降低,柴地合方可以翻转这种降低;慢性应激大鼠海马中NE、5—HT含量显著降低,柴地合方可以部分逆转降低水平。结论:柴地合方可升高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和海马中NE和5—HT水平,这可能是其抗抑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童华生  张亚历  姜泊 《医学争鸣》2005,26(7):610-612
目的:建立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LST)株双向电泳技术.方法:提取LST细胞株总蛋白质,采用不同pH范围IPG胶条进行LST细胞株总蛋白质双向电泳,并对实验步骤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优化.结果:获得了较为清晰的LST细胞株双向电泳图谱,采用pH 3~10线性IPG胶条分离出1356±43个蛋白质斑点;pH 4~7 IPG胶条两种上样量(250μg和150μg)分别分离出了1285±51和989个蛋白质斑点.结论:通过相关条件的调整优化,成功建立了双向电泳技术,为研究LST特殊性生物学行为相关蛋白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8名健康志愿者服药后的对照实验,用微生物法检测血药浓度,按一室模型配置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探讨西咪替丁对林可霉素体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咪替丁不能改变林可霉素的吸收速率(Ka)和消除速率(Ke),但可通过增加其吸收程度或改变其分布容积,使林可霉素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分别增加约19%和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