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胸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我科自1993 -0 5~1998-0 6共收治胸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9例,15例采用胸椎管后外侧入路手术摘除椎间盘,随访1 2~4年,效果良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例胸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3 0~67(平均46)岁;病程5个月~1年,平均约9个月;有外伤史4例,外院手术2例(后路椎板减压)。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4例病人完全瘫痪,余15例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乏力,麻木,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感觉减退或消失;腰背及肋间痛6例,下肢痛8例,大小便功能障碍7例,阳萎3例,锥体束征阳性有14例,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及浅反射减退8…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38例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实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或异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3.
本文评价Z-plate钢板系统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侧前方入路手术摘除椎间盘治疗中的作用。12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侧前方入路,摘除胸腰段突出的椎间盘并进行椎管减压、植骨,并用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表明,Z-plate钢板应用于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可稳定脊柱,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5年至今978例腰椎间盘手术病人中发生椎间隙感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评价,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6例均表现为术后痉挛性腰痛,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CRP)增高,5例早期MRI即有特异性改变。16例椎间隙感染的病例采用3种治疗方法:5例保守治疗,7例通过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进行病灶清除置管冲洗,4例手术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根据术后持续性痉挛性腰痛,CRP-血沉及早期MRI改变可对该病作出明确诊断,虽正确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本病,但PLD有较多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术后脱位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1年6月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2例(157髋).男73例,女89例;平均年龄56岁.对术后脱位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的症状、体征等进行总结评价,对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处理及预防进行探讨.结果152例(157髋)患者中5例现已死亡,失访5例,其余142例(143髋)患者随访1.5~8.0年,平均4.1年.4例髋关节脱位,脱位率为2.74%.结论通过使用合适的股骨头假体,保持适当的前倾角度,正确的搬运方法可有效的减少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多为疼痛 ,恶心呕吐 ,髋关节脱位 ,并发脑梗塞者少见 ,国内至今尚无关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合并脑梗塞的报道。我院自 1984年 7月~ 2 0 0 1年3月共施行全髋关节置换 189例 ,并发脑梗塞 2例。现结合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与结果例 1:男 ,6 3岁 ,有高血压病史 10年 ,糖尿病病史 1年 ,系统降压、降糖治疗 ,血压控制在 12 5~ 15 0 70~ 85mmHg之间 ,空腹血糖 4 4~ 7.4mmol·L- 1 ,餐后 2h血糖 10 8mmol·L- 1 。因右髋部及头部外伤后疼痛伴右下肢活动障碍入院。X线检查示  相似文献   
97.
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1996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48例患者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 :对治疗中的 15例 2 3处并发症进行总结 ,分析其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并发症包括 :1例术中发生髁间劈裂骨折 ,1例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锁入困难 ,3例膝内翻 ,3例深部感染 ,1例浅表感染 ,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各 1例 ,2例内固定松动 ,9例膝关节不同程度僵硬 ,1例肢体缩短。 48例中 40例获随访 ,优良率 77.5 %。结论 :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不熟悉各种内固定的设计意图和操作要点 ,术中复位不佳 ,固定不牢 ,术后负重过早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强调术前周密计划 ,术中规范操作 ,术后正确锻炼。  相似文献   
98.
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3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术前和术后按照T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 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3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99.
椎管储备间隙减少的过伸性颈髓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椎管储备间隙减少的过伸性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Ⅰ组,23例)以及后路减压、植骨、Vertex内固定术(Ⅱ组。29例)共治疗52例过伸性颈髓损伤患者。所有病例均经MRI提示为原有椎管储备间隙减少。对其术前、术后X线、CT、MRI等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平均时间为26(3~49)个月,除了4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外,其余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手术疗效判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JOA评分改善率Ⅱ组明显高于Ⅰ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Ⅱ组JOA评分改善率为51.4%,Ⅰ组为48.1%;术后6个月Ⅱ组JOA评分改善率为55.6%,Ⅰ组为50.5%;术后9个月以上Ⅱ组58.7%。Ⅰ组为51.9%。【结论】后路减压,Vertex固定,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具有前后方均减压彻底,可重建颈椎稳定性,远期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