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探索一种骨髓炎病理性骨折处理不当所致小儿股骨中下段骨不连接的治疗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半圆形动态交锁髓内钉(SemicircularDynamicLockedIntramedularyNail,SDLIN)治疗15例。它由内外侧钉组成,分别自骺线上1.5cm处股骨内外侧进钉,钉尾上横栓。各病例均作自体髂骨植骨。随访3~27月,平均16.3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月,优良率86.7%。SDLIN具有力学结构合理、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及不需在透视下操作等特点,且不伤及骨骺,不因骨折处骨质缺损、邻近骨骨质疏松而影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62.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颈椎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颈椎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例颈椎肿瘤患者采取前路椎体切除和 /或后路肿瘤切除、自体髂骨植骨以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 (ORION、ZEPHIR)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8例患者得到 6~ 2 3个月随访 ,平均 12 .1个月 ,2 .8~ 4 .2个月内所有植骨均骨性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 3.2个月 ,瘫痪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1例术后出现短暂声嘶 ,无钢板螺钉断裂、松动或脱出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手术切除颈椎椎体和肿瘤后能提供即刻稳定性 ,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Meyeding分度:Ⅰ度9例,Ⅱ度14例),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系统(AF系统13例,RF.Ⅱ系统10例)复位内固定并椎体间融合。结果23例均获随访,平均2.5(1—5)年,经X线证实均骨性融合,18例合并神经系统受损症状者手术后1年JOA评分优良率88.9%(16/18)。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4.
慢性骨髓炎是目前骨科领域里较常见且较难处理的问题。50年代以前,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主要是施行碟形手术,后来人们有选择地用松质骨或肌瓣填塞骨腔并缝合切口的办法,对缩短疗程取得了一定效果。胎盘组织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报道不多。从1966~1984年,我们应用冷藏眙盘治疗慢性骨髓炎及开放性骨折并骨质感染共4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治疗神经纤维瘤病引起颈椎畸形及疗效。方法对神经纤维瘤病引起颈椎畸形行钉棒系统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1.2~7.5(平均3.5)年,观察疗效(截瘫恢复、后凸畸形的矫正和植骨融合)。结果15例患者术前均有瘫痪症状,术后按照JOA评分标准,瘫痪症状完全改善的有10例,部分改善的有3例,治愈率66.67%,好转率20%,合计恢复率86.67%。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47.1±5.80)°。发现后凸角度平均丢失(4.7±1.40)°。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2例,余均融合。结论钉棒系统后路手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神经纤维瘤病引起颈椎畸形,可以恢复颈椎的即刻稳定性,促进瘫痪恢复和防止瘫痪复发加重,矫正及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减压,侧块镙钉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后路减压,Vertex侧块镙钉固定,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植骨融合术,共治疗26例后纵韧带钙化症患者,其中上颈段5例,下颈段21例;1个节段2例,2个节段4例,3个节段11例,4个节段5例,5个节段4例.结果 26例病人随访3~18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分提高到7.6分.椎管减压满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内固定无松动.结论 后路减压,侧块镙钉固定,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既能后方直接减压,又能前方间接成压,椎管减压充分.一次手术达到前、后方2次手术的目的,使病人减少出血,减轻痛苦,大大节约住院费用,还可提供坚强的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治疗方法。方法前瞻性研究,将该院2002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386例随机分为4组,98例行常规术式(A组),96例术中硬脊膜和神经根外涂抹川芎嗪(B组),96例术中涂抹玻璃酸钠(C组),96例术中涂抹玻璃酸钠和川芎嗪混合液(D组)。随访12~36个月,平均(17±5.4)个月,有效随访352例,以上各组分别为89例、85例、87例和91例。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体系进行量化评分。结果术后2周疗效四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A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他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12和24个月A组明显低于B和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低于B和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和D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玻璃酸钠和川芎嗪混合液能够有效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硬膜外粘连。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伴间断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85例伴间断型OPLL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均行X线、MRI检查,其中47例同时做CT检查.对于骨化的后纵韧带与硬膜无明显粘连者,直接咬除骨化的后纵韧带.遇有骨化的后纵韧带与硬膜囊粘连紧密而无法分离时,不强行咬除,采用“漂浮法”以达到椎管减压,重建椎管之目的.结果 85例患者均获4~85个月(平均33个月)的随访,按JOA评分优良率87.1%,术后改善率3.6%~94.2%,平均74.1%.术前未做CT检查的38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硬膜破裂,行CT检查的47例患者中仅2例硬膜破裂.结论 采用“漂浮法”处理伴间断型OPLL的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满意;术前CT检查是必需的,以制定手术计划,减少因术前估计不足所致的术中脊髓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9.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病程手术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不同病程手术治疗后的结果,探讨本病治疗的最佳时期。方法:本组89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38例采用后路单或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34例采用前路环锯开窗减压、椎体间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9例按病程将其分为Ⅰ组(<6个月)、Ⅱ组(6-12个月)和Ⅲ组(>12个月)。结果:72例随访11个月-60个月,平均18个月,按JOA标准对各组术后改善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越短,手术治疗效果越好。病程小于6个月的病人,手术治疗效果最好,病程超过12个月的病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变差;植骨在术后半年内全部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在手术指征、无禁忌症的前提下,宜尽量争取在发病后6个月内手术;病程超过6个月者亦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不同病程手术治疗后的结果 ,探讨本病治疗的最佳时期。方法 :本组 89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 ,38例采用后路单或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34例采用前路环锯开窗减压、椎体间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89例按病程将其分为Ⅰ组 (<6个月 )、Ⅱ组 (6~ 12个月 )和Ⅲ组 (>12个月 )。结果 :72例随访 11个月~ 6 0个月 ,平均 18个月 ,按JOA标准对各组术后改善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病程越短 ,手术治疗效果越好 ;病程小于 6个月的病人 ,手术治疗效果最好 ,病程超过 12个月的病人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变差 ;植骨在术后半年内全部融合。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在有手术指征、无禁忌症的前提下 ,宜尽量争取在发病后 6个月内手术 ;病程超过 6个月者亦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