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h1/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及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SLE患者PBMC中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mRNA表达和产生的变化.结果 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SLE患者PBMC产生IFN-γ,IL-4和IL-10水平分别为(74.08±15.85)pg/mL,(246.43±45.25)pg/mL,(549.52±67.00)pg/mL;mRNA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0.3298±0.2181,0.4951±0.2938,0.8671±0.6620.治疗前IFN-γ,IL-4和IL-10水平分别为(113.5±27.6)pg/mL,(272.97±33.78)pg/mL,(625.32±104.61)pg/mL;mRNA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1.4094±0.6317,0.6872±0.4713,1.1758±0.6255;治疗后各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IFN-γ较IL-4,IL-10降低更为显著.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影响SLE患者细胞因子mRNA表达和产生,调节Th1/Th2类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可能为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2.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PL)对正常人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增殖的影响,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在SLE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正常人和SLE患者PBMC细胞的抑制率。结果:TPL对正常人和SLE患者PBMCs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与正常人相比较,TPL对于SLE患者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根据TPL作用于正常人和SLE患者PBMCs的半数抑制浓度差别说明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剂量对SLE发挥最大治疗作用,而对正常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慢性荨麻疹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经过,其一线用药为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选择有限,且抗组胺药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探索止痒消疹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且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常规的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的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止痒消疹颗粒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2组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Weekly 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7)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的差异,采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评价并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UAS7均明显降低(分别P=0.001,P<0.001)。尽管根据UAS7计算SSRI来评价疗效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11%和59.38%,2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4.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可引起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黄病毒科成员,除引起肝炎外,HCV还可累及网状淋巴系统、肾脏、皮肤等多个肝外器官.据报道,高达74%的丙肝患者至少有一种肝外器官受累表现,其中有过皮肤表现的约占17%[1].尤其是近年来,我国HCV感染率逐年上升.国外文献报道已证实与HCV感染直接相关的皮肤病包括混合性...  相似文献   
185.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砷尾矿地区居民砷中毒皮肤损害的现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 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招募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3个村庄所有18岁以上的村民(孕妇除外),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信息, 由皮肤科医师检查调查对象有无砷中毒皮肤损害, 收集血液、尿液和头发样本测定砷含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砷中毒皮肤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92名砷尾矿地区村民, 756名(69.2%, 95%CI:66.5% ~ 72.0%)村民有砷中毒皮肤损害, 表现为角化过度、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发砷含量为0.31(0.14, 0.74)μg/g, 血砷含量为0.84(0.67, 1.10)μg/L, 尿砷含量为60.31(41.71, 91.52)μg/L。多因素分析表明, 砷中毒皮肤损害的发生与年龄、居住地和职业暴露史存在显著相关性, 与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迁移史、发砷、血砷和尿砷浓度无相关性。以18 ~ 39岁组为对照, 40 ~ 59岁和≥ 60岁组的调整OR值分别为11.34(95%CI:5.98 ~ 21.50, P < 0.001...  相似文献   
186.
根据文献报道皮肤型Rosai-Dorfman病(CRDD)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维A酸类、雷公藤、甲泼尼龙等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策略,本文报道一例全身多发结节的CRDD患者,其皮损通过沙利度胺口服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缓解,随访4个月,患者皮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7.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 AHA)死亡率为15%~42%,约50%左右的AHA为特发性,而另外50%与一些基础疾病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药物过敏、皮肤病(如银屑病,大疱性类天疱疮)等。本文报道一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获得性血友病,采用泼尼松、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环孢素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