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吴浩  陈亚进 《广东医学》2001,22(8):708-709
目的 研究伴下消化道出血的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132例伴下消化道出血的老年人大肠癌患者的肠镜及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伴下消化道出血的老年人大肠癌男女之比为1.9:1。以直肠癌最多见(72.7%),病理类型以分化较好的乳头状和管状腺癌为主(84.1%),临床病理分期:A组3例,B期21例,C期45例,D期63例。101例手术患者中,术前合并其他系统疾患69例(68.3%)。结论 行择期手术、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老年人大肠癌并出血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结肠癌容易发生肝转移。如果在结肠癌的症状和体征尚未能被发现之前通过检查先发现肝脏的转移灶,易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痛而延误结肠痛的治疗。我院外科从1990年1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1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例病人均在体检时经B超发现肝脏占位病灶,并按原发性肝癌收入院。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32~69岁,平均52.3岁。入院后检查:甲胎蛋  相似文献   
33.
背景:目前各种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分化为肝细胞的方法中,大多忽略了对分化细胞功能的诱导与鉴定。是否表达肝细胞功能应作为ESC向肝细胞分化的鉴定指标之一。目的:观察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体系中,瘀胆血清病理环境对分化细胞表达肝细胞功能的作用。设计:观察对比,体外细胞学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材料:实验于2004-10/2007-0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小鼠E14ESC系由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提供;SD大鼠20只,鼠龄2周,购自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方法:对SD大鼠施以胆总管结扎切断手术,制作瘀胆模型,饲养10d后取全血制备瘀胆血清。用悬滴培养ESC发育5~7d的拟胚体,将其离散细胞种植于不同的分化体系,分别进行自主分化、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5%瘀胆血清 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②分化4周时进行白蛋白、甲胎蛋白、CK18/19、糖原及吲哚氰绿和荧光二乙酯染色。③采用相应试剂盒每3天检测细胞合成白蛋白、三酰甘油及尿素氮功能。结果:①ESC自主分化难以控制,分化为3个胚层的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ESC向内脏内胚层和中胚层(心肌)分化,但两者仅能表达低水平的肝细胞特异性功能。②引入瘀胆血清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体系中ESC能分化为较为形态均一的多角形细胞,其糖原、吲哚氰绿和荧光二乙酯染色均为阳性;白蛋白、三酰甘油和尿素氮合成能力显著高于自发分化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结果(P<0.05~0.01)。结论:采用瘀胆血清体外模拟病理性微环境可促进HGF诱导的ESC源性肝细胞表达高水平的肝特异性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34.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附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35例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Ⅲa型16例,行肝门部胆管切除8例,行联合右半肝+右侧尾状叶切除7例,行联合右半肝+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左支吻合1例。Ⅲb型19例,行肝门部胆管切除8例,行联合左半肝+左侧尾状叶切除9例,行联合左半肝+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右支吻合1例.行联合左半肝+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右支吻合、肝固有动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右支吻合1例。结果本组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113个月。肝门部胆管切除病例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率为37.5%,联合肝叶切除病例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率73.7%,3例联合肝叶切除+血管切除病例均获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肝门部胆管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联合肝叶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6%。3例联合肝叶切除+血管切除病例术后均无胆肠吻合口漏、肝断面坏死、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肝叶切除,必要时行受累分叉部血管切除重建,有益于提高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肝动脉血供对减少肝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肝门胆管癌经手术治疗病人的资料,比较术中损伤肝动脉分支及侧支循环组与无损伤侧支循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中损伤肝动脉分支及其侧支循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损伤组。结论 肝门胆管癌术中如能尽量保护肝动脉分支及其侧支循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胆损伤早期一期修复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胆管损伤行早期一期修复成功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后即时进行修复,13例在胆管损伤后14d内修复,2例分别在胆管损伤后第22天及第26天修复。在修复手术方式上,胆肠吻合13例,胆管对端吻合3例,腹腔置管引流2例,ERCP放置胆管支架及术中放置“T”管引流的各1例。全组患者在胆管修复术后随访10月至6年不等,均恢复良好。结论胆管损伤后由有经验的肝胆外科专科医生进行早期一期修复是可行的,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治疗的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71例肿瘤切除的患者行术后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80例手术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1.5月。1、3、5年生存率为68.6%、40-3%、25.4%。根治性手术切除组和姑息性手术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0个月及15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2,P〈0.001)。本组总的肿瘤切除率为88.8%(71/80),对可能影响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生存的15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CAl9-9水平、手术切缘及邻近组织器官侵犯对预后有影响(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切缘和肿瘤数目是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手术切除是ICC的首选治疗方法,R0切除和单个肿瘤是评估ICC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取得良好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38.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波固化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合并严重肝硬化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例接受腹腔镜下微波固化联合手术切除的合并严重肝硬化的肝癌病例资料。结果〓全组20例病人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12.8±25.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5.5±29.3 mL,平均住院时间10.7±2.5 d。全组病人术后均康复出院,未出现胆漏、腹腔大出血、腹腔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1例病人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短暂性凝血功能异常,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经过选择的合适病例腹腔镜下微波固化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合并严重肝硬化的肝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998.1~2003.3经手术治疗的22例肝细胞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发病年龄、性别比、HBsAg阳性率、肿瘤大小、部位1合并肝硬化及肝功能与无淋巴结转移相比无差异(P〉0.05);AFP≥400μg/L阳性率为31.8%(7/22)、病理分化Ⅲ~Ⅳ级者占59.1%(13/22)和术后1年生存率13.6%(3/22),与无淋巴结转移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细胞性肝癌淋巴结转移有如下临床病理特点:(1)AFP≥400μg/L的阳性率低。(2)原发肿瘤病理分化分级以Ⅲ~Ⅳ级多见。(3)小肝癌也存在淋巴结转移。(4)术后1年生存率低,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5)手术彻底清除转移淋巴结有可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0.
正近十余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的普及和应用。ERAS的临床实践表明,其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学科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加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必要性。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组织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