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IgA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PCR-RFLP鉴定基因型,采用病例-对照与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的方法,并行病例追踪随访.[结果]①387例IgA肾病病人的3种基因型与203例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分布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资料显示:年龄、性别、血压、血尿、蛋白尿、血清IgA水平等临床指标中任何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理资料显示:CC基因型在肾小球中重度系膜增生病人中有较高的出现频率,而TT基因型相应明显减少,P<0.01;CC基因型在肾小球硬化组的分布频率显著增加,P<0.05.④进一步的病例追踪随访显示: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IgA肾病病人尿蛋白好转率明显低于其它基因型,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可能与较重的肾损害、肾小球硬化、尿蛋白转归相关;但和IgA肾病的遗传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72.
Uteroglobin基因G38A多态性与IgA肾病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Uteroglobin基因G38A多态性与我国IgA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用PCR-RFLP法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鉴定基因型,采用以家庭为基础的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单倍体相对风险(haplotype-based haplotype relative risk,HRR)分析,以及病例-对照研究分析Uteroglobin基因G38A多态性与我国IgA肾病的相关关系.[结果]①GG基因型在IgA肾病伴高血压组与肾功能进展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AA GA(P=0.042,x2=4.117;P=0.039,x2=4.240)(病例组362例、正常对照组201例);②135个满足TDT分析的核心家庭中,杂合子父母传递给患病子代的等位基因频率不比预期值高(x2=0.457,P=0.499);③HRR分析显示此多态性不使患者具有更高的发病风险(x2=0.520,P=0.471,HRR=0.878).[结论]Uteroglobin GG基因型可能和IgA肾病的进展及高血压相关,但和IgA肾病的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73.
Megsin基因C25663G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IgA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 Megsin基因C25663G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IgA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鉴定IgA肾病患者基因型,用以家庭为基础的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单倍型相对危险度(HRR)分析结合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Megsin基因C25663G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IgA肾病发生的关系.IgA肾病患者按病情是否稳定分为病情进展组和稳定组,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结果:TDT显示Megsin基因C25663G等位基因的传递在IgA肾病患者没有显著倾向性(χ2=0.203,P=0.652),HRR分析已传递和未传递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68,P=0.679),IgA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IgA肾病进展组和稳定组之间,基因型分布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400,P=0.153).结论:Megsin基因C25663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IgA肾病的发生及病情进展无关.  相似文献   
74.
鼻咽癌p16、p130/Rb2、nm23-H1基因m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p130/Rb2、nm23-H1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p16基因mRNA检测采用生物素标记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p130/Rb2、nm23-H1基因先提取鼻咽癌及鼻咽慢性炎症患者鼻咽部活检组织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130和nm23基因mRNA含量。结果30例NPC标本原位杂交阳性13例,p16mRNA阳性表达为43.3%,3个高发家系的NPC标本无阳性表达,20例对照(鼻咽炎患者的标本)全部有p16mRNA阳性表达。鼻咽癌组p130和nm23-H1基因mRNA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值<0.05,p130和nm23-H1基因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与慢性咽炎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鼻咽癌有无转移者其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p16、p130/Rb2、nm23-H1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提示p16、p130/Rb2、nm23-H1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军事应激前后部队官兵的上消化道动力情况进行调查,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评定量表(functional dyspepsia symptoms rating,FDSR)、胃电图及食管pH监测仪,评价某部110名官兵军事演习前后的消化不良症状、胃电活动及食管pH值。结果军事演习后官兵的消化不良症状明显多于演习前(P<0.01);出现了明显异常的胃电活动,表现为餐后平均频率异常、主频率异常、胃电节律紊乱、餐后/餐前功率比异常(P<0.05或0.01);军事演习后官兵食管pH<4的反流次数、pH<4的总时间百分数及DeMeester总分明显高于军事演习前(P<0.01)。结论军事应激可导致官兵上消化道动力异常。重视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提高应激能力,有助于减少军事应激对于官兵上消化道动力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对2个多发性骨软骨瘤(multiple exostoses)小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 EXT1 和 EXT2 编码序列的突变检测,寻找致病性突变。 方法: 应用PCR扩增 EXT1 和 EXT2 基因的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对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在50个正常对照中进行新发现突变位点的PCR测序分析,以排除多态性。结果: 家系1的先证者检测到1个 EXT2 基因的已知突变c.668G>C(p.Arg223Pro),该错义突变使精氨酸变成脯氨酸;家系2的先证者于 EXT2 基因中检测到1个国际数据库中尚未报道的新突变c.950delT(p.Phe317SerfsX15),患者父母均未检测到此突变,故此突变为一个de novo突变。该突变引起开放阅读框架移位,提前引入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质分子的截断,即部分exostosin结构域和全部glyco-transf-64结构域的丢失。结论: 本文发现的 EXT2 基因的新生及已知突变是引起本研究中多发性骨软骨瘤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可用于临床的分子诊断。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鉴定1例火棉胶婴儿转谷氨酰胺酶1基因(transglutaminase 1,TGM1)的致病性突变.方法 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PCR扩增TGM1基因的编码及剪切位点序列,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同时检测10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用TGM1邻近的微卫星标记在家系中构建单倍型以确定突变的来源.应用CLUSTAL X(1.81)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跨种属保守性.结果 患儿携带了TGM1的两个复合杂合性突变:c.420A>G (I140M)及c.832G>A (G278R),均为国际上未报道过的新突变.两个错义突变均造成了TGM1蛋白内高度保守区的氨基酸置换.突变c.420A>G (I140M)遗传自父亲,位于蛋白的转谷氨酰胺酶N功能域;突变c.832G>A (G278R)遗传自母亲,位于野生蛋白的转谷氨酰胺酶N功能域和转谷氨酰胺酶样功能域之间.两个突变在10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中均未发现.结论 c.420A>G (I140M)和c.832G>A (G278R)复合杂合性突变为该患儿的致病性突变,本研究结果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分子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军事演习前后部队官兵血清和胃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某部60名官兵军事演习(简称军演)前后血清和胃黏膜TNF-α的水平。结果军演前官兵外周血血清中TNF—α的含量为(38.05±15.49)og/ml,军演后为(92.93±30.98)ps/ml,较军演前明显上升(P〈0.01)。军演前后TNF-α均主要表达于胃黏膜固有层腺上皮细胞和间质单个核细胞中,军演后该分子的表达明显强于军演前(P〈0.01)。结论TNF-α可能中介了军事应激所致的胃黏膜病变。在军事应激早期检测该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助于评估发生胃黏膜病变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左前臂肿块半年,进行性加重1个月。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于左前臂伸侧出现鸽蛋大小红色结节,直径约1~2cm,无瘙痒及疼痛。4个多月前,患者在当地医院行切除术,术后未行病理检查。很快于原切除部位再次长出类似肿块,近1个月肿块生长迅速至鸽蛋大小。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情况:左前臂伸侧可见一鸽蛋大小的暗红色圆形肿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EXT1与EXT2基因在我国南方正常人及致病性突变已明确的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人中的多态性。【方法】 选取50例中国南方健康汉族个体及13例致病突变已明确的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人,提取基因组DNA,对包含5’UTR区、编码区、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3’UTR区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 鉴定基因内的遗传变异,并将结果和国际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共发现15个不同的EXT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3个在编码区,为同义突变,11个在内含子区,1个在3’UTR区;其中有3个SNPs为数据库未报道的新发现多态位点。22个EXT2基因的SNPs:3个在编码区,也为同义突变,16个在内含子区,3个在3’UTR区;其中有7个SNPs为本研究新发现多态位点。【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人与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人EXT1和EXT2基因的多态性与dbSNP数据库登记资料不完全一致,某些SNPs可能存在种族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EXT1和EXT2基因结构,也为其多态性与致病性突变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