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同期治疗创伤性足下垂合并胫骨骨缺损。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12月应用组合式Ilizarov外固定系统同期治疗合并创伤性足下垂的骨缺损患者17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0个月,平均为20个月;延长长度为5—12cm,平均为7.9cm;延长时间为55~160d,平均为98d;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下应用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对22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MIPPO技术用PHILOS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为7例,三部分骨折为12例,四部分骨折为3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评定结果采用Neer评分,本组病例优9例,良10例,可3例,总的优良率为86.4%。结论:采用MIPPO技术应用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能够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24例开放性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中8例截肢,其余16例中6例一期重建韧带,10例6个月后延期重建.结果 16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膝关节功能根据Lysholm评分:优2例,良8例,可2例,差4例.结论 开放性膝关节脱位的治疗要根据病情分别对待,早期注意把握截肢标准,以预防感染、治疗急诊为主;对于韧带损伤的治疗可根据膝关节稳定性二期行韧带重建,且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腰椎前部结构MR退变征象与慢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1日-2012年1月15日于我院就诊、并行腰椎MRI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86份,于其中选取慢性下腰痛者139例,其中68例为有神经根压迫组A,71例为无神经根压迫组B。选取本院无下腰痛且无神经根压迫的62名职工作为正常对照组C。观察下列MRI征象:平均间盘退变分级(ADD)、间盘后方高信号区(HIZ)、许莫氏结节、Modic I型改变。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RI征象在不同组的分布特征。结果慢性下腰痛有神经根压迫组A、慢性下腰痛无神经根压迫组B、对照组C的MRI征象分布分别为:ADD(P50,2.20/P50,2.00/P50,1.40)、HIZ发生率(52.9%,39.4%,25.8%)、Modic I型改变发生率(22.1%,22.5%,4.8%)、许莫结节发生率(17.6%,18.3%,14.5%)。其中,ADD、Modic I型改变发生率在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许莫结节发生率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IZ发生率在A、B组间及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在A、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DD、Modic I型改变可能与慢性下腰痛有关。  相似文献   
35.
门诊输液工作任务繁重、琐碎,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输液护理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从输液前的准备、输液中的护理、输液后的处理以及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输液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奠定基础。方法针对国家计划免疫中"六苗"对本市各大医院接种门诊,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生活小区,农贸市场及建筑工地发放自制的问卷,并查阅填写的问卷的儿童的接种卡,及接种记录,从而了解本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1000份,其中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有987例。接受调查的儿童中外省户口的有321例(32.52%),本省外市户有318例(32.22%),本市外县户口有348例(35.26%);987例儿童中,第一胎的有638例(64.64%),第二胎的有349例(35.36%);家长文盲的有58例(5.88%),小学文化的有368例(37.28%),初中文化有384例(38.91%),高中以上文化有177例(17.93%)。987例儿童中有814例患者接受免疫接种,接种率为82.47%;814例建证儿童中"六苗"的全程合格的有673例(82.68%),不合格的有99例(12.16%),未接种的为42例(5.16%)。99例不合格接种儿童中越期接种的有79例(79.80%),重复接种的有8例(8.08%),接种年龄及接种间隔时间不符的儿童有12例(12.12%)。42例未接种儿童中不知道接种程序的有14例(33.33%),不知道接种时间及门诊有15例(35.71%),怕超生罚款不进行接种的有8例(19.05%),因工作忙不进行接种的有5例(11.90%)。结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及宣传的不到位等。为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必须加强宣教,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管理制度,普及计划免疫知识等。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MR T2mapping成像评价止痛健骨方治疗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疗效的价值。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法制作新西兰大白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组、止痛健骨方治疗组。各组治疗4周后行膝关节MR T2mapping成像并对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含量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比较各组间关节软骨T2值及关节软骨MMP-1含量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干预方法、关节软骨MMP-1含量与关节软骨T2值的相关性。结果模型对照组关节软骨T2值高于其他3组(P均0.01),其他3组间关节软骨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模型组、止痛健骨方治疗模型组间关节软骨MMP-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关节软骨的MMP-1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均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关节软骨MMP-1含量与T2值间为非线性关系,随着前者的升高,后者先缓慢上升再快速上升(P0.05)。结论 MR T2mapping成像有助于评价止痛健骨方治疗模型兔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疗效,关节软骨MMP-1含量与T2值间可能为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自适应认知训练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入住海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病房的VCIND患者235例,根据患者入组顺序按随机数表编号,1:1分配到两组,观察组118例,对照组11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丁苯酞、多奈哌齐常规药物基础治疗,观察组接受六六脑?脑康复系统的自适应认知训练(包括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灵活性、计算推理能力五项脑功能训练),对照组只给予初级感知觉、注意力训练,两组患者每日均训练一次,每次30 min,持续训练12周后(第1~2周在医院训练;第3~12周在家中训练,由研究人员经网络监督),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有14例患者退出,对照组12例患者退出,最终209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Ca、EQ-5D-5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得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适、焦虑/沮丧、EQ-5D指数和自我EQ-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和焦虑/沮丧三个维度异常报告人数的比例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六六脑?脑康复系统的自适应认知训练可以有效提高VCIND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初步评价止痛健骨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分组、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双盲观察设计方案,纳入符合痰瘀阻络兼肝肾亏虚型骨性关节炎病例90例,按治疗组∶对照组2∶1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服止痛健骨丸,对照组服抗骨质增生丸,疗程4周。以病证主要症状分级计分变化、疼痛开始缓解及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及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骨性关节炎总显效率63.3%;对照组总显效率13.3%。治疗组与对照组证候总显效率分别为80.0%、43.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关节疼痛开始缓解与消失时间优于对照(P0.01),研究过程中没有发现治疗组有明显不良反应和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结论止痛健骨方治疗痰瘀阻络兼肝肾亏虚型骨性关节炎病有较好疗效,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