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十味温胆汤治疗痰热型男性性功能障碍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158例痰热型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9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十味温胆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2组治疗效果、性功能恢复情况、血清性激素变化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5%(66/78),高于对照组的60.8%(48/79)(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IEF-5评分、EHGS分级及性生活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雌二醇(E 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痰热型男性性功能障碍者辅以十味温胆汤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进一步改善阴茎勃起功能及硬度,并可延长性生活持续时间,同时可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滑移技术治疗Ⅳ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本医院收治的22例Bryan and MorreyIV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男9例,女13例;年龄17—71岁,平均45.5岁;其中左侧10例,右侧12例;21例为新鲜骨折,1例为陈旧骨折(伤后12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外侧入路,2枚Herbert螺钉由前向后固定骨折,同时使用抗滑移微型接骨板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22例手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8.3个月(4—1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周(8~12周),X线片显示21例解剖复位,1例患者术后骨折再移位,骨折畸形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疗效评估使用Cassebanm评分系统,结果优良18例,可4例,优良率81-8%。平均活动度:屈肘124°,伸肘24°。结论:抗滑移接骨板治疗Ⅳ型肱骨小头骨折,术中骨折解剖复位,抗滑移接骨板抵消冠状面剪切应力,使骨折固定牢固,防止复位固定后再次移位,早期进行肘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支具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单纯采用普通固定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的为对照组(21例),采用改良张力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的为观察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去除支具和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背伸度、前臂旋前度、前臂旋后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以评定改良张力支具的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79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去除支具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4.47±12.37)° vs.(88.85±8.1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旋转活动度[(140.31±16.87)° vs.(135.66±12.86)°,P=0.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关节Mayo评分[(78.84±5.04)分vs.(73.80±4.46)分,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7.52±12.30)° vs.(93.00±8.4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旋转活动度[(141.42±17.02)° vs.(137.19±12.80)°,P=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关节Mayo评分[(80.15±5.24)分vs.(74.95±4.18)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后使用改良张力支具可以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屈伸活动度和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型动脉夹层合并感染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术(EVAR)的临床预后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诊治的B型动脉夹层合并感染患者11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61例患者采取腔内修复术(EVAR)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2年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并且通过CT造影术对主动脉重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内漏发生率8.20%(5/61)、炎性综合征发生率16.39%(10/61)、SG位移发生率1.64%(1/61)、肾功能不全发生率13.11%(8/61)及血栓发生率3.28%(2/61),均低于对照组发生率(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死亡0例、1年死亡2例(3.28%)、2年死亡4例(6.5%),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患者治疗后3个月~2年内主动脉真假腔直径均发生改变,与治疗前相比均真腔逐渐增大而假腔逐渐缩小,且研究组变化范围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 B型动脉夹层合并感染患者采用EVAR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特点,并发症和病死率发生较低,促进主动脉官腔的重塑,对疾病的预后效果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及其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326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本组326例全部治愈,术后均得到满意矫正,胸壁无塌陷,呼吸良好,无疼痛,患者生活恢复正常。结论: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肯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中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无痛分娩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待产妇第一产程开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3 cm时开始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观察组给予0.1%罗哌卡因加0.05 mg/mL布托啡诺,对照组为0.2%罗哌卡因.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及起效时间、各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及整个产程的镇静程度,并计算罗哌卡因用量.结果: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平均(9.25±2.45)min,对照组起效时间平均(15.15±2.44)min;观察组总产程(605.9±196.3)min,对照组总产程(613.5±210.7)min,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产程活跃期镇静程度良好,孕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罗哌卡因用量(30.3±8.8)mg,对照组为(47.2±7.6)mg.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起效时间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46例原发灶均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对经X线、ECT、CT或MRI明确诊断的骨转移癌患者行放射治疗,观察其止痛效果。放疗采用模拟机、CT定位,用Co^60外照射。总剂量为30~50Gy。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显效率43.5%(20/46),有效率56.5%(26/46)。结论放射治疗是骨转移患者止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