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及其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及其定量分析技术在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9例恶生滋养细胞肿瘤患者、25例早孕妇女和25例正常人子宫血流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I)和CDE表现,进而采用子宫肌层显示的血流面积百分比方法对CDE作定量分析。结果:病例组和早孕组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01和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病例组CDI显示子宫肌层血流呈灶状分布,早孕组呈散在小灶状分布,正常组无明显血流显示:CDE则显示出比CDI更为丰富的血流图像,其定量分析揭示子宫平均血流面积百分比在病例组、早孕组和正常组分别为39.9%、26.4%和14.8%,三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子宫动脉血流PI值诊断与鉴别恶生滋养细胞肿瘤价值有限;CDE对子宫血流显示明显比CDI丰富,用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建立一个客观的诊断指标,而且有助于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32.
运用Cool-tip射频电极肝脏复合消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在使用Cool-tip射频电极下肝组织的复合消融特点,为临床制定肝癌消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采用裸露端3cm的单束和裸露端2.5cm集束Cool-tip射频电极对离体新鲜猪肝行多针多点复合射频消融,能量输出0~200W,单次消融时间12min,观察不同针距及布针数所造成的组织凝固范围和形态.结果 单束电极复合消融针距2cm,而集束电极针距3cm,所获得的凝固区重叠好,横向2针2点和不同深度1针2点消融所获得的凝固范围(深径×横径×前后径)分别约为4.0cm×4.5cm×3.0cm、5.8cm×3.5cm×3.0cm;4.7cm×6.5em×4.5cm、6.5cm×4.5cm×4.3cm.集束电极3针3点,呈等边三角形布针,针距3cm,获得凝固范围约为4.8cm×6.4cm×6.8cm.集束电极4针4点,呈菱形布针,针距3cm,所获得的组织凝固范围约为5.0cm× 6.6cm×8.2cm.同针距呈正方形布针,所获得的组织凝固范围约为5.2cm×6.5cm×6.8cm.结论 设计合理的复合消融方案既可以提高消融效率、避免过度消融,又可以获得足够的凝固重叠范围.集束电极复合消融可使射频消融适应症扩大到6cm肿瘤.  相似文献   
33.
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技术测量肝脏肿瘤体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估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技术测量肝脏肿瘤体积的准确性。方法 :用超声在术前测量 3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 37个肿块的体积 ,二维超声测量按标准椭圆体公式计算 ,三维超声测量采用新近开发的三维体积自动测量技术。用水置换法测量手术切除肿块的实际体积。结果 :1 .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平均耗时5.70± 1 .89min(范围 4min至 1 0 min) ;2 .肿块体积测量误差在三维超声为 0 .94%± 1 1 .2 8% (范围 - 1 9.88%至2 8.52 % ) ,二维超声为 1 5.2 5%± 37.33% (范围 - 70 .60 %至 1 0 0 .60 % ) (P<0 .0 5 ) ;3.超声测量值与肿瘤实际体积的差值 ,三维超声为 (- 2 .71± 2 3.2 6) ml(范围 - 1 2 8.80 ml至 2 4 .0 5ml) ,二维超声为 (2 1 .69± 58.32 ) ml(范围 - 90 .0 2 ml至 2 4 9.0 2 ml) (P<0 .0 5) ;4.超声测量的一致界限 (L imitof agreement)三维超声为 - 4 9.2 2至43.80 ml,二维超声则为 - 94.59至 1 38.33ml;5.三维超声测量值 (γ=0 .992 ,P<0 .0 0 1 ;y=- 7.83± 1 .0 7x)和二维超声测量值 (γ=0 .967,P<0 .0 0 1 ;y=1 5.2 2± 0 .79x)均与肿瘤实际体积相关 ,但三维超声的相关系数更高。结论 :三维体积自动测量技术能准确地测量肝脏肿瘤的体积 ,且耗时短 ,操作简单 ,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分级法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为评价多普勒能量显像(CDEI)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诊断作用,对5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了术后早期监测和追踪。发现根据肾内血管的显像水平可将CDEI分为5级,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与CDEI血流级别密切相关。CDEI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肾血流信息,有助于剔除以RI、PI值为诊断标准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提高对AR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5.
������ʯ����֢�ij������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正常胆道的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可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或经右侧肋间探测到,是一个梨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结构,因透声良好其后方的回声多增强。空腹下检查成人正常胆囊,纵径7~9cm,横径≤4cm。胆囊壁呈单层的高回声带,轮廓平滑清晰,厚度不超过3mm,餐后囊壁增厚。测量胆囊壁厚度最准确的方法是将探头垂直于胆囊纵切面的前壁,如果声束与胆囊壁成角或偏离胆囊的中心部测量,都会造成假性胆囊壁增厚。超声检查难以显像胆囊管,仅50%的受检者可被确定。肝内胆管二级以下的分支,常规超声一般不显示,左右肝管一级分支内径正常<3mm。由于胆囊管多难…  相似文献   
36.
������ΧѪ����Ƽ����ij������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检查周围血管 ,依据血管位置的深浅 ,选用 5~10MHz的高频探头。灰阶超声观察血管的解剖形态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血流动力学状况 ,两者结合使用 ,诊断病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正常下肢动脉为规整的管状结构 (图 1) ,在高频探头扫查下清楚可辨管壁的高 -低 -高三层回声 ,分别代表内膜、中膜和外膜。但在动脉的远端 ,这三层结构不如近端那样清晰。用频谱多普勒检测 ,表现为三相血流 ,即在正向的收缩期血流之后是一个反向的舒张期血流 ,接着又是一个正向的舒张期血流 (图 2 ) ,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由近侧至远侧逐步递减。与…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检测细胞核仁形成区酸性非组蛋白在胆囊癌诊断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细胞银染技术对体外激活的外周血和胆汁淋巴细胞染色 ,并对胆囊组织作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银染 ,计算外周血和胆汁中硝酸银染色酸性非组蛋白 (Ag) 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 (IS % )和组织切片中AgNOR颗粒面积。结果正常人 (2 0例 )、慢性胆囊炎 (90例 )与胆囊癌之间 (2 1例 )外周血、胆汁T细胞Ag 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和组织切片中AgNOR面积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血清、胆汁中T细胞Ag 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 (IS % )逐级降低 ,组织切片中AgNOR面积逐级升高 ,且血清、胆汁中T细胞Ag 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 (IS % )、组织中AgNOR面积三者相互间有良好的直线相关性 (P均 <0 0 1)。结论监测胆囊病变过程中患者外周血、胆汁中T细胞Ag 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 (IS % )和组织切片中AgNOR面积的变化 ,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8.
IL-12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免疫杀伤肝癌细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通过IL-12基因修饰DC可望使其在呈递肿瘤抗原的同时又持续分泌高滴度的IL-12,从而更有效地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进一步增强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我们采用HepG2肝癌细胞株的肿瘤相关抗原(TAA)致敏IL-12基因修饰的DC,观察了其体外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的效能。  相似文献   
39.
多因素分析两步判别法预测肝功能储备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将经手术治疗的10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变患者的术后肝功能分为良好(A级,n=38),损害(B级,n=37)和肝衰(C级,n=28)三组。对术前的11项肝功能试验结果经单变量分析发现口服糖耐量试验120分钟与60分钟血糖比值、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白/球蛋白比、前白蛋白和靛青绿15分钟储留率对预测肝储备功能有显著价值。采用Fisher’s判别法分别比较A级与B级、B级与C级各组中各项指标的预测效能。作者推导出了集合多因素的判别方程式Y_1和Y_2,经检验符合率分别为88.0%和83.1%。为了正确预测肝癌患者不同程度的肝储备功能,为选择不同规模的手术方式提供安全性依据,本文提出了联合运用两个方程式的多因素两步判别法。  相似文献   
40.
胆囊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胆囊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以探索其发生、发展与止凝血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方法检测 30例正常对照组、34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和 31例胆囊癌患者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 PAR)、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EPI)和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的血浆含量。结果 胆囊癌患者手术前 u- PA(0 .6 4± 0 .2 7)、u- PAR(0 .4 5± 0 .2 3)、PAP(0 .5 8± 0 .16 )、TF(4 9±13)、TAT(4 .7± 1.8)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胆石症和胆囊炎组 (P均 <0 .0 5 ) ;术后 TF(35± 8)、TAT(3.8± 2 .3)、PAP(0 .38± 0 .18)已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胆石症和胆囊炎组 (P均 <0 .0 5 ) ,手术前后 TEPI变化与正常对照组、胆石症和胆囊炎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凡有局部浸润、肿瘤周淋巴结转移、其它脏器转移的胆囊患者 ,其 u- PA、u- PAR较无这些改变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P均 <0 .0 1)。结论 胆囊癌患者存在着明显的止凝血功能紊乱 ,u- PA、u- PAR可以作为胆囊癌患者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