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调控胆囊癌细胞内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信号通路抑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的作用机制,为解除胆囊癌生物治疗中肿瘤产生的免疫耐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γ-干扰素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处理胆囊癌SGC996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DO、STAT1以及干扰素调节转录因子1(IRF-1)的表达.用细胞免疫组化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TAT1的入核情况,转染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γ激活序列(GAS)和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ISRE)的活性.结果 胆囊癌细胞中IFN-γ刺激IDO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SAHA抑制IDO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SAHA抑制STAT1的磷酸化和入核,抑制IFN-γ促进的GAS、ISRE和IRF-1的活性.结论 抑制人胆囊癌细胞中JAK/STAT1信号通路可导致IDO表达下降,表明调控JAK/STAT1信号通路可能会解除胆囊癌生物治疗中肿瘤产生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
各种类型的终末期肝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现有的常规治疗方法均不理想,原位肝移植亦因供体肝的短缺受到限制,而以肝干细胞移植为基础的新型疗法则具有光明前景.肝卵圆细胞是受损肝脏内的一种肝干/祖细胞,或称肝前体细胞.由于其细胞核呈卵圆形,核质比高等形态学特征,故而得名.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肝卵圆细胞研究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在人们已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肝卵圆细胞激活、分化的调控机制方面,而调控机制中的信号通路又是研究的重点.肝卵圆细胞的激活和增殖过程有许多信号通路参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作为Wnt信号通路的一个分支,对肝卵圆细胞的激活和增殖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就肝卵圆细胞激活和增殖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其受体CXCR4(SDF-1/CXCR4)轴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采用2-乙酰氨基芴联合部分肝脏切除术(AAF/PH)成功诱导肝卵圆细胞增殖,同时给AAF/PH模型大鼠注射CXCR4特异性抑制剂AMD3100,通过检测SDF 1和其受体CXCR4在卵圆细胞增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研究SDF-1/CXCR4轴在肝卵圆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菌L型在胆囊结石形成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胆囊结石与胆道感染并存在胆囊结石形成中作用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1].肠道细菌,尤其是侵入血液的细菌通常可进入胆囊可能成为胆囊内的“潜存菌群”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病因[2].本文对胆囊结石的胆囊组织进行HE、革兰染色、免疫组化病理学观察及细菌L型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细胞核仁形成区酸性非组蛋白在胆囊癌诊断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细胞银染技术对体外激活的外周血和胆汁淋巴细胞染色 ,并对胆囊组织作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银染 ,计算外周血和胆汁中硝酸银染色酸性非组蛋白 (Ag) 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 (IS % )和组织切片中AgNOR颗粒面积。结果正常人 (2 0例 )、慢性胆囊炎 (90例 )与胆囊癌之间 (2 1例 )外周血、胆汁T细胞Ag 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和组织切片中AgNOR面积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血清、胆汁中T细胞Ag 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 (IS % )逐级降低 ,组织切片中AgNOR面积逐级升高 ,且血清、胆汁中T细胞Ag 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 (IS % )、组织中AgNOR面积三者相互间有良好的直线相关性 (P均 <0 0 1)。结论监测胆囊病变过程中患者外周血、胆汁中T细胞Ag 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 (IS % )和组织切片中AgNOR面积的变化 ,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胆囊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胆囊癌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以探索其发生、发展与止凝血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方法检测 30例正常对照组、34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和 31例胆囊癌患者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 PAR)、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EPI)和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的血浆含量。结果 胆囊癌患者手术前 u- PA(0 .6 4± 0 .2 7)、u- PAR(0 .4 5± 0 .2 3)、PAP(0 .5 8± 0 .16 )、TF(4 9±13)、TAT(4 .7± 1.8)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胆石症和胆囊炎组 (P均 <0 .0 5 ) ;术后 TF(35± 8)、TAT(3.8± 2 .3)、PAP(0 .38± 0 .18)已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胆石症和胆囊炎组 (P均 <0 .0 5 ) ,手术前后 TEPI变化与正常对照组、胆石症和胆囊炎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凡有局部浸润、肿瘤周淋巴结转移、其它脏器转移的胆囊患者 ,其 u- PA、u- PAR较无这些改变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P均 <0 .0 1)。结论 胆囊癌患者存在着明显的止凝血功能紊乱 ,u- PA、u- PAR可以作为胆囊癌患者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检测胆囊结石胆汁中L型细菌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L型细菌在胆囊结石、胆囊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高渗培养技术对130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及20例非胆道疾病的患者胆囊胆汁标本进行普通菌及L型菌联合培养。结果 L型菌总检出率胆囊疾病组为59.2%,对照组为5.0%;胆囊结石胆汁中,检出率最高为胆色素类结石(88.9%),其次为混合性胆石(80.0%)、胆固醇结石(54.8%)和黑色结石(50.0%);多发结石明显高于单个结石,随年龄增加,其感染检出率增高。结论 L型菌感染可能在胆囊结石、胆囊炎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重视其检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囊癌1898例病理类型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病理类型及特点。方法:对1898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898例胆囊癌中腺癌占92.9%,其中有NOS(Not otherwise specified)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未分化腺癌、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等类型,鳞癌及腺鳞癌占4.9%,腺瘤恶变占1.7%。此外尚发现炎症恶变3例,息肉恶变4例,类癌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结论:原发性胆囊癌中腺癌最多,侵袭能力强,预后差。其组织学类型比癌细胞分化程度更能决定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大多数重要器官(肝、心和肺)末期衰竭最为成熟的可用手段。随着器官保存技术和免疫抑制技术的进步,如今已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有望在术后高质量地长期生存。同目前接受移植的患者数量相比,有更多的患者本可以从器官移植中受益,但是世界范围的脏器极度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每年有30多万患者死于各种终末期肝病,但是严重的器官短缺仅有1万例接受器官移植,器官需求数量与供体数量的比例高达30∶1,绝大多数患者因器官供体的严重匮乏,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离开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